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欧盟的Renardus项目为例,分析了分类法映射技术在学科信息门户交叉浏览中的应用,包括:分类法映射的模式、通用分类法的选择、分类法类目映射关系的确立、分类对照表的生成、交叉浏览的显示结果等内容,以及该项目对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语义Web门户基于本体技术,采用一系列的语义Web技术实现了语义查询、语义浏览、语义发布和语义个性化。文章重点调研了相对完善的语义Web门户,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语义Web门户相关的实施方案以及它对科研活动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项目信息门户(Project Information Portal)进行了概念上的定义,对整个项目信息门户自身所具备的功能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索,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项目信息门户进行了全功能构架下的系统结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对项目信息门户实际操作的详细分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对项目信息门户自身的未来发展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希望本文可以抛砖引玉,跟同行分享经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门户类型、基本情况、收录范围和描述内容、分类浏览体系、检索方式,以及其他功能的比较等几个方面,对目前具有特色的一些图书情报门户进行了重点比较和分析,并对未来图书情报门户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本体的由来概念、作用及本质等进行较全面的探讨,介绍本体的构建方法和几种编辑工具软件。选取德国AIFB研究所著名的Ontobroker项目作为典型的本体系统,从目标和特点、运行机制、作用评价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构建本体库,以支技网络信息的概念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6.
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研究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科信息门户的概念和特点、国外学科信息门户研究、学科信息门户建设、学科信息门户相关技术、学科信息门户的资源建设、学科信息门户服务、评价与优化以及我国学科信息门户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学科信息门户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Wiki指的是一种网上共同协作的超文本系统.可由多人共同对网站内容进行维护和更新。我们可以通过网页浏览器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  相似文献   

8.
基于Web2.0的理念、方法和成型应用,结合信息门户的概念,围绕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集成,提出了基于Web2.0的个人学术信息门户的设计构想,并对其信息搜索与发现、知识创建与积累、知识协作与共享、以及知识的分类与管理等核心机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顶层本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顶层本体是各领域本体的基础,对顶层本体进行研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从顶层本体研究的意义、概念、选择以及相关研究项目四个方面,对顶层本体进行介绍,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便为国内本体的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式的本体设计是近几年本体研究的热点之一,内容本体设计模式是其中重要一类,是基于模式的本体构建的基础和复用的重要内容。它的创建方法有两种:从非本体知识资源重组而来;从现存本体中抽取而来。得到的模式主要用于本体精炼和本体构建。对这两方面内容进行综述,介绍相关研究现状,并提出问题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疾病/诊断领域数字资源整合智能检索系统”的项目设计与实现,通过疾病/诊断领域的实用知识分类系统Ontology的构建和应用,为智能和整合检索提供知识描述和组织基础,通过用户研究和典型任务分析,介绍面向智能检索服务的信息可视化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构建基于Ontology的知识门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知识门户为用户提供了万维网上基于特定学科领域信息的视窗,方便用户查找相关的、特定学科的信息。智能存取系统(Intelligent Access)的构建与知识门户的信息供应需要进行大量的人工编辑和维护工作。为了减轻这些人工劳动,在构建与维护知识门户的综合方法中,可以利用Ontology作为概念的中枢提供和访问信息,并将信息结构化。  相似文献   

13.
针对海洋生态知识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本体的海洋生态知识管理模型。采用Role本体理论及构建方法,对海洋生态领域的知识表示、共享、管理及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利用本体编辑工具Hozo进行重量级海洋生态本体的构建,并开发一个基于本体的信息优化检索系统OASIS,从轻量级和重量级两个层次进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解决海洋生态知识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信息检索及语义推理方面体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14.
Ontology 和 FCA在知识建模中的融合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Ontology与FCA在知识建模中的融合问题,对比Ontology和FCA之间的异同,从哲学视角、代数结构视角、知识处理与知识管理视角分析Ontology和FCA融合的条件,剖析二者在知识建模过程中的融合机理,最终得出Ontology和FCA在知识建模过程中融合的8个具体方向,为Ontology和FCA在知识建模领域中的融合研究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5.
个性化知识服务中基于Ontology的用户兴趣挖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个性化知识服务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满足信息用户多样化、专门化知识需求的高层次服务模式.用户兴趣知识的挖掘和用户兴趣模型的建立是个性化知识服务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将Ontology技术与个性化知识服务结合起来,研究用户兴趣知识的Ontology表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动态的用户兴趣学习和挖掘方法,分析了该方法中参考Ontology的建立、用户兴趣知识的初步学习和用户兴趣模型的完善等关键步骤.研究结果表明,基于Ontology的用户兴趣挖掘可以较为准确地表示、跟踪和学习用户的个性化知识,实现隐性用户兴趣的发现和利用,满足用户特殊的信息需求,是一种提高个性化知识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Ontology在数字图书馆领域中的应用与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颖  詹萌 《图书馆杂志》2005,24(6):53-58
Ontology作为一种能在语义和知识层次上描述概念体系的有效工具,是知识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数字图书馆领域也得到了相当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介绍了OntologY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包括Ontology与叙词表、分类法、知识库、元数据的关系,Ontology构建方法以及Ontology在数字图书馆领域的应用等。  相似文献   

17.
语义网中的一个核心技术就是本体及其推理机制,随着语义网技术的发展,本体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体在数字图书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知识管理模式,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组织、知识检索等问题.但是目前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仅仅局限于静态知识和绝对知识,对于知识的真实性、权威性这些问题也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本文针对本体实现动态知识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不足,作者提出了本体分子理论.文章从理论的提出、理论的形式化描述进行了充分论证,论述了分子的核子是本体不可变的属性,离子是可变的属性,只要核子相同就同属一个本体.文章以知识管理为例,详细分析了动态知识演化过程和控制管理.  相似文献   

18.
GO在生物数据整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文  孙继林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1):124-127
GO是基因本体联盟开发的一个合作项目,建立了生物过程、分子功能和细胞组分三个领域的本体。在生物学中,GO已应用于基因功能注释、异构生物序列数据库整合、辅助生物学文献主题检索等各个方面。GO的应用为不同类型数据的知识组织体系整合提供了思路与方法,将有助于生物学研究中两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医学文献与科学数据的整合,为科学研究和情报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本体分子是在本体的基础之上,结合描述逻辑、图论等相关理论,用于解决动态知识组织管理和控制的理论.本文提出将本体分子应用于数字图书馆领域,建立一个以本体、本体分子为核心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四层模型.本文进而深入地探讨了其中动态知识组织层的实现机制.然后,本文在分析本体分子库结构的基础之上,详细介绍了本体分子建库工具的特点与功能.该建库工具能够较好地解决核子、离子和本体分子等知识组织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 情境建模是解决信息泛滥、信息过载、实现信息按需服务的重要手段,目前已有的知识库构建和知识融合方法普遍忽略了情境信息,阻碍了知识库的实际应用,降低了知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方法/过程] 综合考虑环境情境、个人情境和领域本体三个方面,提出一种情境本体驱动的多源知识融合框架,并以此框架融合生成基于情境的药物不良反应知识库ConADR Ontology。在本框架的指导下,以药物不良反应的知识库构建为例,半自动实现情境本体模式层的构建和数据层的扩充;并以情境本体作为中介本体,实现情境本体,药物不良反应领域本体ADReCS和人类疾病领域本体Disease Ontology间的融合;最终在此基础上实现基于SPARQL的案例查询。[结果/结论] 实例验证表明,本框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对知识库的建设和应用具有理论性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