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诗经》中涉及礼物往来的共有31篇,其礼物可划分为赠答之礼、贡赐之礼、祭祀之礼.《诗经》礼物书写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植物书写反映了古代先民的生殖崇拜和神人同构的观念,动物书写呈现了对权力和力量的尊崇以及对受祭者的重视,而玉器则象征着美好的品德和对美的追求.《诗经》礼物书写及遗赠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空间叙事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的西方文艺理论批评方法,用空间视角来考察性别文化,为解读文学文本提供了全新视角。20世纪英国著名女性主义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在《法国人的港湾》中寻求空间结构与女性反文化书写之间的关系。借空间叙事理论,以抽象的空间、具象的空间以及融合的第三空间探讨作者如何利用空间三元辩证法阐释女性反文化书写的困境,以及如何实现最终的成熟与超越,传达作者对女性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是当代作家中为数不多的善写女性、喜写女性的男性作家之一。在《玉米》系列中,作者通过对女性彼此之间勾心斗角相互倾轧的书写,揭示了乡村底层社会女性边缘化的生存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审视女性由于男权文化和自身弱点造成的灵魂伤痛和精神裂变,反思造成女性共同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台湾女作家凌烟以长篇小说《失声画眉》在1990年声震文坛,开启了"后乡土文学"的写作时代。这种充满女性乡土想象的书写,越过城乡二元对立格局及其反殖民叙述的政治言说,融入文化的、性别的、民间的多重表现元素,特别凸显了歌仔戏与女性命运同为社会边缘存在的现实,对乡土的文化处境和女性的性别处境,有着更为峻急的关怀和省思。  相似文献   

5.
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以《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等经典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陈染小说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强烈的女性意识是陈染文本最大的特色。陈染站在女性的立场角度,把传统的男性与女性形象进行颠覆性的书写,表现出女性明显的自恋倾向;无以名状的心灵孤独是陈染笔下女主人公的一种生存体验,而逃离意识更多的是指灵魂的逃离。陈染文本对女性生命体验的书写揭示了女性乃至人性的本质及生命内涵,具有强烈的心灵震撼力。  相似文献   

6.
陈玉慧的《海神家族》和张洁的《无字》,两部长篇小说皆通过对女性家族历史的记忆书写,将女性浮出历史地表,呈现出女性真实的生活场景和情感心理;两部作品虽然都书写了家族中男性形象的缺席。而在描写途径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上述创作差异的比较,可以窥见海峡两岸女作家在家族历史书写中所凸显的女性生命悲剧、人格内涵及精神历程变迁。  相似文献   

7.
与汉族书写相比,台湾原住民文学的书写尤其是女作家的书写属弱势的一环。上世纪末的台湾文坛,女作家书写中的身体、情欲主题是女性找回自主书写权的表征之一,但这种以女性私领域为出发点的书写并非惟一的女性文学出路。台湾原住民女作家的书写内容几乎整个涵盖在女性生命史的书写之中。对部落传统女性形象进行有意识书写者应属排湾族女作家利格拉乐.阿乌。而对部落文化特质的使命感,无论男女作家的文本中都可窥见。以私领域的书写方式介入族群文化议题,以个别女性活动记忆为出发点的描写,展现了女作家文学不同于男作家的特色。以早期女性主义批评者的观点检视原住民女作家作品,性别位置对于作品的确产生了相当影响。统整原住民文学发展的现状,以女作家作品为焦点,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迟子建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以下简称《右岸》)中书写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对"得"与"失"的禅性体悟,为都市主流书写开辟了文化空间,为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维度。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及对待"得"与"失"的自然心态三个方面来阐释作品。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天香》虽然书写的是明朝晚期申绣发展的故事,但是,女性文化品格却是富有现代女性文化气息的建构。首先,“天香园绣”的女子们不是“红楼世界”中的依附人格,是依赖自身劳动来“挣”自己生活的主体型品格,其次,作者在塑造女性文化品格时,一反传统的“清高型”方向塑造,而凸显女性“世俗化”的生命面向,而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就来自种种民间元素的“错接”。最后,论文强调,《天香》中的女性现代文化品格是整个文明健康发展的一部分,和男性文化的民间审美浑然一体的。  相似文献   

10.
"悲秋"是中国传统文学中一个源远流长的主题。相较于《诗经》和屈原的《离骚》,宋玉的《九辩》以异质同构的模式和对社会、人生、自然的自觉意识开启了悲秋主题的先河。宋玉正是利用思维的跨越性,以想象和联想为核心,充分调动宇宙的能量,为抒情服务。本文主要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异质同构"原则和"整体性"原则对宋玉《九辩》中的悲秋主题及相关意象进行分析,旨在研究宋玉悲秋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尤其是十七届四中全会党中央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任务以来,我国学术理论界掀起了一场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研究浪潮。广大学者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关系,三者的地位的表述各不相同,总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包含关系说和并列关系说两大类型,这两种对于马克思主义"三化"关系的不同观点归根到底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含义的理解角度不同所引起的。其实,马克思主义"三化"不论是从理论上分析还是从历史来考察亦或从现实需要的角度来审视都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教育研究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特殊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研究就是教育对人的生命意义的体悟,是教育(研究)的应有意蕴。在当今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新”出现的教育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全媒体背景下的大众传播媒介犹如一柄双刃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在顺应着时代需求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冲击和破坏。传承几千年中华文明的中国武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面对新的传媒环境,武术传播是固守还是沦陷,一直存在争论,更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14.
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历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园长是幼儿园本位课程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人物 ,园长在领导本位课程发展时 ,必须考量并尊重幼儿园原有的文化脉络 ,透过有计划地进行各种活动或策略 ,有效地发展本位课程  相似文献   

15.
学生观的问题 ,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 ,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 ,尤其是如何看待“差生” ,已经成为教师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但在当前我们的学校教育工作中 ,在学生观的问题上还存在许多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教育行为 ,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影响了师生关系。因此 ,我们应当更加人性化地乐观地看待学生 ,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研究新形势下,贫富差距呈加剧的趋势;公众面对贫富差距的心态;提出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就业和"三农"问题等有利于加强社会稳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全部的法典里,法律条款与规定中司法解释是必不可少的"。我国的刑法典是用文字作为其基本的载体,文字简练。而同样的文字往往具有不同的意思,因此我们需要对刑法加以阐明。刑法解释具有很多特征,比如广泛性、多层次性和解释方法的多样性等。以刑法解释功能为前提条件,中国的刑法解释包括了:立法、司法与学理几种解释;而所谓法官解释实际上是法官当进行办案的时候,使用法律条款与进行推理,把法律条款由抽象化调整成针对性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人为的报刊分等,身份歧视,约稿限制,地域歧视,研究局限,经济因素等原因,使得偏远地区地方高校教师发表论文困难。需要从改变学术评价,争取各级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办好本校学报等多面进行改进,努力提高稿件的采用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并联电容器容值计算公式C=PwU2(tanΦ1-tanΦ2)的两种推导方法的讨论,证明了在交流电路中,交流量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间是等效的,而在求解相关问题时,选用不同的表示方法,会对求解问题的复杂程度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古往中外的许多艺术大师都是以其独特完美艺术作品而文明于世。实际上艺术家在创作这些作品的同时也造就了自己。创作是艺术家审视内心世界、探求与思索的过程。是艺术家心灵的写照、内心情感的剖白。创作促使我们将所要表现的内容题材与所需的形式法则加以艺术提炼和升华,使之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个性风格化的艺术作品。这个过程使我们自己不断得以熔炼,最终蜕变成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并不断完善着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