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完善体育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以台湾体育研究生教育为参照系,从闽台政治、经济现状入手.对体育学硕士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点设置、入学申请资格、招生考试、课程设置、学位论文撰写与学位授予等几个方面进行横向对比研究,多角度、全方位探讨闽台体育学研究生培养状况,从而得出4个未来工作中值得借鉴和思考的问题.旨在进一步拓宽、改进福建省高层次体育教育的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2.
调查了我国15所高校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教学实践以及学位论文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找出其共性和差异,为提高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和深化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体育学博士生教育肩负着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具备高素质、创造性高端人才的重任,其目的是专门培养各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从博士研究生的教育资源配置、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博士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21世纪体育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为提高体育高端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层布局现状和教育质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重点探讨了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科类层次、专业分布、评价体系、课程设置、准入准出机制等10大失衡现象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需求和现代人发展需要多样化的推动下,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由原来单一的研究型向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等多目标方向发展,由此也带来了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必然趋势.面对新形势,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体育院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合理定位培养目标.根据地方与学校特点创新培养模式.同时还应当树立多维的质量观,为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摘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大批优秀的体育专业人才,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如一些培养单位存在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认识不足、培养过程缺乏实践训练,招考办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和导师队伍建设不足等问题。基于此,以体育专业学位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相关文献,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阐述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面临的困难与问题:人才培养体系与体育行业人才市场发展需求对应性不足;培养理念仍然滞后于规模增加的速度;培养单位急需制定新的学位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与改革思路,提出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发展建议:应正确定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积极转变传统教育发展理念,突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顶层设计,研究设置新的培养领域,加强监督和评估工作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应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体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为的培养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体育学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已初步形成体系,但培养研究生侧重于理论,忽略了体育技能及实务.随着各种硕士专业学位的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建立势在必行.本文初步探讨了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一些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现状的人文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体育是教育的下位概念,体育教育训练学是体育学的下位概念。随着硕士研究生的不断扩招,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会暴露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点作为培养高层次研究型,运用型的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型人才资源库,为了更好地完备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站在人文的角度去理解,领悟培养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就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生源、培养目标、硕士学位论文、工具性学科学习,学生就业压力,学术腐败等六个方面对其现状作出人文思考,最后作出对策性举措。  相似文献   

9.
创新型国家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保障,研究生教育已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虽然我国已经进入到教育大国的行列,但是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还存在不足之处。研究生质量不容乐观,研究生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科研能力还需要再上台阶,研究生就业困难等。通过调查、访谈、文献资料法探骊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观念、培养模式、导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整合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旨在提高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体育硕士研究生规模加大,数量增多,也培养了一大批跨专业的体育硕士研究生,为我们的体育事业增添了勃勃生机。但由于跨学科培养存在的专业缺欠,使培养的部分跨专业体育硕士效果不甚理想,但是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又是顺应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如何在此种背景下培养出高质量的跨学科体育硕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体育人类学学科发展及其特点,探讨了该学科的薄弱之处,通过学科在国际上发展的大趋势,针对我国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体育人类学在体育学科体系中的定位进行思考。研究认为,体育人类学具有综合性、跨学科和反思性研究的学科特色,当前中国体育人类学应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理顺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构建学科方法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着眼于学以致用的应用趋向,为体育学在社会实践的融合应用中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分析台湾运动休闲相关系所毕业生就业状况.了解台湾社会对休闲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就业趋向、就业质量等方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台湾地区休闲相关本科就业趋向排名前三的分别为:餐饮类、旅游类、服务类行业,研究生就业趋向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教育类、服务类、餐饮类行业.而中国大陆则一边倒的均为教育类,分析海峡两岸休闲专业就业趋向现状及原因,发现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大陆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发展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意味着我国教育改革国际化路径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首先从体育核心素养的源起入手,分析论证了武德在体育核心素养中的突显的要素。其次,论述了武术作为振兴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中的重要部分,在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具备了众多优势。武德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重要媒介;德行合一思想是对其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有效传承;动作技法的习得是运动能力和健康知识掌握的核心要义。根据学生体育素养缺失的表征分析得出武术课程培育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基本思路:武术礼仪的习得与身心双修课程特点进行。最后得出了武术课程在体育学科素养形成过程中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体育学建设迫在眉睫,是体育学界面临的重要学术议题,也是中国学者 不可推卸的责任。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国体育学研究在起步阶段就陷入了研究 瓶颈,往来于几个概念之中,理论基础薄弱,欠账较多,总想寻找捷径却总无小路可走。 体育、体育学的研究需要以概念为抓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相关材料,分析中国体 育学研究停滞的现状,找出学术责任缺位的困惑。体育学研究可以采用人文体育的研 究方法,来探讨体育的起源、体育形态、体育的发展规律、发展方向等学术问题,进而从 学科建设的角度,提出体育学的学科发展理论。体育学学科建设过程中要强调体育文 献的重要性,要从游戏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本体,把握现代体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人才社会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可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并未契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本研究试图构建一个简便易行、便于操作的基于复合应用型培养目标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构建了包含知识、能力与身心素质3个一级指标及16个二级指标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3个一级指标的知识、能力与身心素质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38、0.39及0.23。在体育教育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知识与能力并重。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体育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是社会需求原动力的产物,是教育、体育、艺术大繁荣的结晶.大环境发展为体育艺术活动带来更多机会和可能,同时迫切需要质素高、技能强的体育艺术专门人才.应运而生的体育艺术类专业始于21世纪初,经历了15年的快速发展,规模、成效初见.时至高等教育从规模化向注重质量发展的今日,围绕体育艺术类专业建设的问题逐步突显,专业建设面临一系列困境,究其成因主要有:体育艺术概念及专业内涵审视不清,未形成核心概念体系,学科专业定位摇摆不清、专业目录不明,高校缺乏招生话语权,以及融合型师资缺乏等.破解专业建设的难题,走出困境,首先必须理清思路,"由内而外",重新审视体育艺术内涵,明确体育艺术是以艺术学科为基础,体育学科为依托的新兴交叉学科;自上而下,行政主管部门为其正名,争取在艺术学门类下设体育艺术一级学科,摆正体育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的位置;同时,创设交流平台、培育融合型人才;转换思维,重技术技能亦重艺术素养,互碰、互融、互补,多渠道培养具有体育艺术特色的专业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证研究法等对批判性思维与创新人才培养、体育院校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缺失的原因与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可行路径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研究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核心要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我国高校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体育院校作为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摇篮,为积极响应十八大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培养目标战略要求,进一步推进体育院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理应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教育全面融入到我国体育院校的育人观念、育人体系和育人实践中,努力创建以批判性思维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文化,充分发挥批判性思维在深化体育院校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的应有作用。借助于批判性思维求真、公正、反思、开放的思维范式,更好地培养体育技能和思维素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体育人才,推动我国尽快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我国6所高校824名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较为理想,但是在社会体育领域中就业的比例较低。毕业生就业较多的部门依次为学校、企业、公务员和街道。在经济发达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已经形成,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商业性体育服务场所及相关服务领域从业。在未来,这些地区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出现持续的增长;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在社会体育服务领域中从业的毕业生比例偏低,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通过对体育管理的溯源,探求体育管理的要素和特点,结合人文理念,指出高校体育管理是保证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校园体育工作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随着高校体育管理的不断发展,加强体育教育管理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认为,提高高校体育管理的科学化、改革体育课程服务学生、加强师德和学术作风建设、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是人文理念下高校体育管理的目标路径。  相似文献   

20.
摘要:以文献资料分析与深度访谈为主要方法,对徐英超的体育教育与管理实践作以梳理和归纳,就其体育实践及其体育思想进行研究,以阐明其体育思想的要点与时代价值。研究表明,徐英超在近现代社会大变革中致力于发展中国体育,不仅通过体育教学、考察奥运、留学美国、访学苏联丰富其体育理念,更是在学校体育领域躬身实践,引导培育了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形成深刻的体育思想。研究发现,他执守“体育救国”与“强体强国”的信念,践行文武兼备、均衡发展的育人思想,推动体育研究科学化,构建竞技人才培养“一条龙”的学院机制,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形成了“体质教育”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我国80年代的学校体育发展。研究认为,徐英超的体育实践与思想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在庆祝北京体育大学建校65周年之际,系统地回顾他的体育实践与思想,能够激励我们继续践行爱国思想、赓续“文武兼备”育人思想,秉持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对待运动实践与体育过程,培育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推进北京体育大学向世界一流体育大学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