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体操技术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演进到了如今的形态,其发展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以体操技术(男子部分)发展的历史回溯为主线,把体操技术的演进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体操技术发展的起步阶段、场地器械革新带来的技术大发展阶段、规则导向基础上的技术加速发展阶段、体操技术高起点基础上的稳步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体操技术演进过程的四个阶段性特征:"原始与单一"是体操技术发展起步阶段的典型特征、基本技术的"更新与开拓"是体操技术大发展阶段的标志、"立体化、动力化、多样化"是体操技术加速发展阶段规则导向的产物、追求"难、新"与"稳、美"的统一是体操技术高起点基础上稳步发展阶段的永恒主题.在梳理出技术历史发展的主框架和线索之后,进而推演出了体操技术发展演进的基本规律,即:由稳定到失稳是体操技术发展的诱因;渐变和突变是体操技术发展的方式;需求拉力与科技推力是发展的动力;体操技术演进的统一性表现为相似和重演.  相似文献   

2.
篮球技术不断突破、创新,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无身体接触到强烈对抗的发展历程,篮球技术训练方法与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向着更科学、更系统的方向发展。结合现代篮球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和探讨篮球单个技术、组合技术、假动作技术、特长技术和对抗技术的特点、发展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论述了篮球技术系统训练的方法,为提高篮球技术训练的质量及推动篮球技术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动技术预见具有训练理论工作者和训练实践者理性选择未来、主动塑造未来的含义.其包括对运动技术自身结构完善的预测、对运动技术发展与项目发展及运动员有机体发展之间关系的探讨、对运动技术发展与其所处大环境之间关系的全方位研究等三个层面.在进行运动技术预见活动时,需处理好运动技术预见与竞赛规则发展预见的关系、运动技术预见和社会发展预见的关系、运动技术预见与关键技术选择与把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数据库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多年的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数据库技术已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库技术也有了更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现状、数据库技术的新进展和未来数据库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由于数据库技术在特殊领域的应用和其他相关学科技术的发展,促使数据库技术不断创新、发展。本文阐述了一些新的数据库技术及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篮球技术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是推动篮球运动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篮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人们对技术意义的理解和加强、技术概念的含义也更加丰富,赋予它更多新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篮球运动中技术和技术动作两个概念的分析与定义,阐述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组成技术要素的主客观因素,进一步加深对技术内涵的理解与认识,为篮球技术基本原理确立一个客观、准确的出发点,以利于篮球技术教学、训练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基于某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研究,通过案例研究、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当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现状,发现该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参差不齐、发展滞后.并且全方位、多角度地透视影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多种因素,从而提出解决阻碍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世界范围内,物联网技术发展异常迅猛,促进了网络与物流融合程度的加快,对于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信息化程度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及其对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从信息化建设意识相对落后,信息化监控不适应物流业发展需求,信息化建设于较低层次等三方面指出了物流信息化过程存在的问题;阐述了"3G"技术、RFID技术和RFID、"3G"混合技术等三种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物联网与物流信息化的关系及其未来的发展,认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拐进物流决策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有助于促进物流管理向可视化方向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物流组织走向自动化。希望能够为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后奥运时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特征发展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武术自身技术发展特性来分析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在"后奥运时代"这一新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特征;指出面向"后奥运时代"的现代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应该在总结现实的基础上,确立一个符合我国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客观实际的战略目标:根据东西方体育文化的差异性时竞技武术的形成及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由术至道",经过合理提取、改造使之技术简单化,进入奥运会竞赛殿堂;文化深层意念与高级内涵植根社会,还武术以本来面貌,并从"高、难、美、新、稳"的技术要求、技术加难与人文关怀、技术创新、技术审美、技术细节、规则科学化、规则定量化、规则严格性、公平竞争的平台等方面论述后奥运时代技术发展的特征表现.  相似文献   

10.
作为技术的下位概念,运动技术是手段、方法和知识的综合体.运动技术发展是社会需要的产物,作为社会需要的具体体现是体育制度安排.体育制度安排往往决定着运动技术的发展.在制度分析理论基础上,研究运动技术和运动技术发展问题,提出了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体育学)在分析运动技术和运动技术发展问题时,可以采用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7.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国学"与"新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及我校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9—12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学科发展中“学术前沿的前瞻性意义与当下中国文化语境”、“学术前沿及其问题的梳理与原创性研究”、“现当代文学史料与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王富仁、范伯群、张中良、白烨、刘勇、王保生、陈子善、吴定宇、陈国恩、陈美兰、殷国明、李怡、王泽龙、陈方竞、周晓明、李继凯、闫庆生、张积玉、李震、史志谨、周燕芬、唐晴川等在大会发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考和独到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本刊本期特选择其中6篇各有特色的发言作为笔谈发表,以期引起同行关注与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