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取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我国高校教师工作重塑的表现及其结构.通过对14名高校教师的半结构化访谈,了解高校教师工作重塑的具体表现,初步形成工作重塑的理论建构.在质性研究基础上,结合专家和一线教师建议,形成高校教师工作重塑问卷,并考察问卷结构及信效度指标.结果发现:(1)在我国高校教师群体中,工作重塑现象普遍存在;(2)我国高校教师工作重塑包括四个维度:任务重塑、关系重塑、认知重塑及角色重塑;(3)所编制的工作重塑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评估高校教师工作重塑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但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频发教师师德失范事件,且常常引发舆论热潮,对高校教师群体的形象和名誉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分析师德失范现象的原因,从高校建立双线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失范问责制和完善师德评价考核和激励制度等方面探索治理师德失范的对策机制。  相似文献   

3.
运用大学生社会适应量表,大学生认知需求量表,对西安市3所高职院校一年级、二年级的755名高职学生施测,考察高职学生社会适应的特点及其与认知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男生在学习适应性、人际关系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等方面低于女生,而在环境的总体认同和身心症状方面高于女生;在学习适应性、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职业选择适应性上一年级均显著高于二年级,在生活自理适应性上一年级显著低于二年级;(2)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需求与适应性相关显著;(3)认知需求能够显著预测高职院校学生的适应性。最终得出结论:认知需求能够显著影响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能否具有正确的角色意识,并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在实际工作中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从民办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角色的特殊性、心理学、制度学、激励机制、管理学和经济学七个角度分析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维护和提高民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透视高校中年教师运动不足及其与亚健康现象的关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亚健康的内涵,就高校教师亚健康的状况进行概述,分析体育运动与高校教师的关联性,从高校教师对体育的认知,其对体育价值观以及高校教师的体育参与状况三个方面加以论证说明,并提出本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教师社会角色结构认知情况进行了探索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体育教师社会角色是由社会行为、社会地位、社会期待、社会权利、社会义务、社会身份6个维度构成;2)构成体育教师职业角色结构认知的6个维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影响并支撑该结构。3)在探索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多重比较方法分析同时发现,体育教师因各种外界因素和自我社会环境的影响,而获得的角色认知是不尽相同的:小学体育教师因教龄、任教地点、毕业专业及职称的不同造成他们社会角色认知的差异;中学体育教师因教龄、家庭居住地、任教地点及任教学校级别的不同造成他们社会角色认知差异;大学体育教师因任教学校级别、职称、性别、任教地点及文凭的高低造成他们社会角色认知的差异。本研究可帮助体育教师在自我社会角色结构的认知、丰富自身社会认知内涵、提升自我社会行为价值、加强自我社会行为规范、提高自身社会性成长及职业综合素质等方面提供积极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培养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肩负着引导与培育人才的重要任务,是关系到高校管理质量与高校人才教育质量的重要角色。但现实情境下,辅导员往往面临为数较多的学生群体,难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认知,容易形成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存在会影响辅导员对于学生的认识和教育,对于辅导员更好地完成自身工作和学生的长远发展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本文针对刻板印象问题,借鉴西方研究成果,在权力控制模型理论指导之下,对高校辅导员群体刻板印象产生的原因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设计应根据具体的专业方向、教学计划、课程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取舍,设置教学的重点和方向。高校教师在对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的选择时应依据教师对专业知识系统的把握、对学生认知程度的分析,遵从学以致用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专业系统知识、专业工作经验、专业工作能力要求,形成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设计。这是高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0.
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CUBA篮球运动员的角色投入与其球队的群体凝聚力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表明:无论男、女篮球运动员所知觉到的角色投入可有效地预测凝聚力,但不同性别的角色投入对群体凝聚力的影响途径有所不同,在对篮球运动员的角色投入进行凝聚力干预时,针对男、女运动员所强调的侧重点应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成为现代人普遍关注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尤为重要。对我校学生进行调查表明,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学习、人格等方面存在一些心理问题。结合我校实际,将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普及性的心理健康讲座,建心理咨询辅导站,创建良好的校风等几方面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市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得分较高,而对应的体育行为却较低;上海市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与行为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不密切;体育意识与行为是相互依赖的,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体育意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对体育行为的能动性,上海市高校学生的体育意识普遍处于一种较浅的认识程度;上海市高校学生的体育行为不仅受体育意识的影响,还受环境和意向的影响。这便于更深入研究提高全国高校学生体育意识与行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非武术专业大学生武术认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非武术专业大学生对武术认知的调查表明:1)非武术专业大学生对武术的总体认知比较科学理性,在大学武术教学前后依然对武术保持较强的兴趣,对武术的认知渠道虽然呈多元化但相对集中在武术的影视娱乐节目上;2)非武术专业大学生建立科学武术概念及树立终身武术理念的比例不高,3)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对武术的认知差异显著应引起体育专业教育人士的重视,应该加强体育大学生的武术教学研究,真正使大学的武术教育担负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体育人格美认知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生在对体育运动人格美的认知上具有较高的近似性。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不同层次院校6个教学班级300名大学生,就体育美的基本要素中人格美的认知状况做调查分析,证实了大学生对人格美既有一定的感性基础和理性认识,又存有待改善的认知误区。并从社会学及心理学角度揭示其原因,以促进体育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从广东省体育旅游社会认知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老百姓还不了解体育旅游;参加过体育旅游的人员是男性多于女性、青少年多于中老年、文化程度高的多于文化程度低的、城镇多于农村、非体力工作人员多于体力工作人员、收入高的多于收入低的;大多数人参加体育旅游的目的是休闲和娱乐;对于消费的承受能力依然存在非体力工作人员高于体力工作人员、收入高人员高于收入低人员、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高的高于文化低的趋势。提高体育旅游社会认知程度的主要措施有,加大对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开发多种体育旅游产品以满足各个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广东省2112名大学生身体运动认知、动机和体育参与实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参与总体上达到“一般”水平,认知方面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动机达到“一般”以上的较好水平,均存在某种程度的因素主效应和交互作用影响;身体运动认知、动机对体育参与均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呈低度正相关;大学生在体育参与方面存在“知”而不“行”,“意”而不“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从心理学的角度对高师体育系学生在毕业论(设计)阶段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学生认知和态度的不同对毕业论(设计)活动造成的不同影响,并具体剖析了在毕业论(设计)活动的各环节上学生的心理表现及相应的心理调适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海南师范院校体育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树立市场观念,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寻找合作伙伴,面向社会开发体育产业,建立以高校为核心的全民健身市场等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从人本主义视角对高校体育教师应对体育教育改革的策略进行了研究。阐述了现代体育教学应注重人本主义的应用,分析了高校大学生的特点:(1)心理特点——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维独立性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2)思想特点——具有很高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关注民主和世界和平;(3)行为特点——平等意识强,追求个性张扬,接受习惯"视觉化"。提出了高校老师的应对策略:(1)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本"转变体育教学的观念——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扮演新的体育教师角色,尊重学生的"平等观念",建立新的师生关系;(2)以学生的"思想特点为本"拓宽知识视野——加强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生多元需求,调整个人知识结构,拓展"多元"知识视野;(3)以学生的"行为特点为本"注重多媒体技术的技能培养。以期对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采用访问调查法,献研究法等分析大学生对体育活动中从身体、运动、行为角度对美的认识,为体育教师提供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