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神经类型特征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80.8神经类型量表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蹦床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具有明显的项目特征,适合于蹦床运动项目的神经类型为灵活型、稳定型;蹦床运动员比赛成绩与神经类型的相关具有显著意义,故神经类型可以作为蹦床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一项重要指标;建议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特点,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采用“80.8神经类型测试表”测定广州地区456名不同专项青少年运动员的神经类型。结果表明,运动员神经类型的分布与运动项目特征是基本适应的。射箭、乒乓球、体操等项目运动员神经类型分布较好,1—4型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而摔跤、柔道、举重、中长跑等项目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不如上述项目好。总体上看,球类、田径等项目运动员的易扰型比率偏高,其中女子的百分率高于男子,少年又高于青年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中国少年棒球运动员神经类型选材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1991年汉中全国少年棒球锦标赛参赛运动员神经类型的测试和调查,并结合我们对1989年上海全国儿童棒球锦标赛儿童运动员神经类型的测试结果,分析和探讨我国优秀少年棒球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以及我国优秀少年运动员与优秀儿童运动员在神经类型、及其神经类型在防守位置分布上的异同点,从而为我国少年棒球运动员神经类型的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上海市二、三线谢击运动员进行神经类型测试,探讨射击运动员选材问题。三线女子运动员的测试研究指标有生活年龄、骨龄、身高、体重、神经类型等指标,二线测试研究指标为光反应。研究发现:(1)三线女子步枪和三线女子移动靶两小项之间运动员生活年龄无差异,而骨龄存在差异的趋势,身高、体重具有显著性差异。(2)三线女子步枪和三线女子移动靶运动员偏向灵活型的神经类型百分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移动靶运动员神经类型偏向灵活型的百分比较高。(3)二线男子手枪慢射和二线男子飞碟之间的运动员光反应有极显著性差异,飞碟反应较快。(4)二线男子手枪慢射和二线男子手枪速射,二线男子手枪速射和二线男子飞碟之间光反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二线男子手枪慢射、速射和移动靶三个项目光反应具有逐渐变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我国29名优秀男女蹼泳运动员的神经类型个性特征及反应时的测试,分析了其总体共同个性特征及其差异,以及神经类型的分布特点,建议在蹼泳心理选材时应注意选拔适应力强。独立积极、轻松兴奋、沉着、有自信心和具有灵活、稳定、安静型的运动员来从事蹼泳运动。  相似文献   

6.
采用“80.8”神经类型测试表对广州与香港1872名大中小学生的神经类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广州与香港青少年的神经类型工作能力从总体上高于全国水平;广州与香港大中小学生的神经类型以灵活型、稳定型占大多数,而广州学生的兴奋型、易扰型的比率偏高;女子的神经类型分布优于男子;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神经类型工作能力总体水平提高,但广州体育专业大学组却低于高中组。  相似文献   

7.
利用便于三线推广的心理量表和心理仪器,对三线运动员进行心理指标测试,研究发现:三线运动员智商中等以上比例高于普通人群,神经类型4种强型比例远远高于中小学生比例,注意力集中测试仪和据抢持弓稳定性测试仪在测试运动员动作稳定性时,结果具有一致性。不同项目对运动员的人格因素要求不同,注意力稳定性、持久性和动作稳定性都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优秀散打运动员的大脑机能能力和神经类型的研究去发现适宜从事散打运动的神经类型,为散打选材、训练和赛中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采用测验法对20名激流回旋运动员的神经类型及竞赛心理素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类型分布为:灵活型、亚灵活型为10%;亚稳定型为16人,占总人数的80%;亚易扰型为10%;在认知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与水上运动常模组经t检验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t=6.601,p<0.01;t=7.557,p<0.01),躯体状态焦虑与水上运动常模组经t检验差异不显著(t=0.244,p>0.05)。主要结论:激流回旋运动员神经类型,亚稳定型居多;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偏低,躯体状态焦虑适宜,状态自信心偏高;在责任感、抱负水平、应付困境能力得分较高,具备了取得优异成绩的心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部分投掷运动员神经类型的调查,分析和研究,提出对投掷运动员可通过N类型进行早期的选材,对优秀运动员的选拨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供实践选用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武汉理工大学的调查为个案,对高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队伍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据此提出对策:加强运动员思想文化教育,培养运动员科学训练的理念,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建立高校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机制,科学处理"学训矛盾"等.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运动员保险保障体系运行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进行探究。研究认为:我国运动员保险保障体系是以"优秀运动员伤残互助保险基金"、"优秀运动员在役奖学金、助学金"、"国家队老运动员教练员关怀基金"为主体的"三金一保"社会福利补偿式保障结构。体系主要存在法律层次低、保障范围窄,保险品种少、理赔额度小,入学口径窄、文化教育差等问题,建议:加大对体育保险保障的相关立法,推进体育进入特殊职业医疗防治体系的准入,加强对体育保险公司及机构的管理与建设,研发符合体育发展的新险种;扩大运动员进入学校学习的路径与方式等,进一步完善我国运动员保险保障体系,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许多优秀运动员在年龄不大、竞技状态仍然较高的情况下选择了退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各方面的投入相当的巨大,这个时间选择退役是培养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运动员的培养周期很长,在没有足够的新手上来之前,如何发挥这些可能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作用,延长他们的运动生命就成为中国体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了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4.
摘要:“单飞现象”是我国专业训练体制和市场化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引发了人们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的思考,同时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以“单飞现象”为切入点,从人性的视角对我国运动训练管理进行考察,发现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中将运动员视为“政治形象或者民族形象的符号和工具”,认为人都具有“自私”的本性,在这种人性假设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性结构是残缺的,从而使我国运动训练的管理性质产生了伦理困境。进而站在完整的人性的角度,对我国运动训练管理人性结构进行整体性建构,从内涵、结构与性质三个方面对我国运动训练管理的人性化提出了新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田径中长距离耐力项目营养补充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科学研究表明,优异运动成绩的取得与合理的营养补充有密切关系。运动员的饮食营养合理化越来越受到教练员的重视。通过对中长距离耐力项目运动员补糖、补液、补铁、补维生素、补抗氧化剂等来讨论中长距离耐力项目训练和比赛中的合理营养问题,促进教练员、科研人员重视对运动员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促进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论新时期退役运动员再就业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现有体制下导致退役运动员再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我国现阶段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滞后和退役运动员自身水平受限是造成退役运动员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紧紧围绕解决退役运动员后顾之忧这一目标,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大力支持,努力提高运动训练的效率,增强退役运动员的就业竞争力,拓宽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渠道,加强退役运动员的心理辅导,搞好运动员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的体育竞赛中,运动员心理训练的实施,其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紧张激烈的竞技场上,往往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好坏,决定着竞争的成败。笔者利用参加全国重大比赛的机会,对参加比赛的各省市及高校的优秀跳高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关于比赛中紧张焦虑等内容的访谈,并结合自己多年来带省专业队跳高运动员进行训练和比赛的经验,对当前我国跳高运动训练比赛中出现的紧张焦虑问题及应用心理技能应对等问题的现状进行研究,并结合个案研究对运动员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和采用的训练手段及效果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8.
花样滑冰是一项竞争非常激烈的表现难美类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才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竞赛成绩。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研究并最终确定花样滑冰运动员专项心理特征有五个主因子,即:认知水平、表象能力、注意能力、情绪控制和自信心水平。针对各专项心理特征,结合运动实践提出相应的心理调控方法,以提高花样滑冰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能力,使其发挥出最佳的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