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作文样式。话题作文有别于其它作文形式的地方:1、文体不限。2、选材广泛。3、写法不限。4、鼓励创新。那么话题作文我们将如何去审题和写作呢?下面是我的一点初浅认识,愿作抛砖引玉之石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均增大了作文的分值,已成为语文的“半壁江山”。出题者对作文的要求看似宽泛,题材丰富,文体不限,但宽泛不等于随便,目的是留给学生自由驰骋的空间。从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学生忽视写作内容,只是一味满足字数的要求,草草了事,写完了就以为万事大吉了。其中存在两个较普遍的问题:一是作文不入格:二是不能选取有新意的材料来突出中心。  相似文献   

3.
提供材料作文是介于传统的命题作文与创造性作文之间的一种综合训练方式.这种方式过去在中学作文教学中一直运用,近年来尤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究其因,提供材料而后作文.有如下的优点:首先,供料作文为学生的限时作文提供“话题”或“情境,有一定的限制又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解决学生写作材料不足的问题,又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和言语空间.其次,供料作文训练类型的发展,使综合地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成为可能.文字材料的理解、图画材料的观察、音响材料的听辩、声像材料的感受等等能力,都融进了作文立意的环节.再次,供料作文可真实全面地考查出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基本避免考试的不公平性,成为到目前为止最具优越性的高考、中考作文命题样式.但是,在供料作文的实际教学和训练中,尚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训练目的偏重于文体本身,主要是训练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反映其认识能力、审美能力、思想修养和文学艺术修养。因此,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丰富作文教学途径,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能反映其认识能力、审美能力、思想修养和文学艺术修养。因此,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丰富作文教学途径以扩大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老一套的作文批改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急需改进。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 ,发现了一种作文教学的新方法———作文互改互评法 ,即同学互改 ,同学互评 ,教师指导  相似文献   

6.
一切文学作品皆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土壤。我们学生作文也不例外 ,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这就需要我们学生有观察能力 ,善于观察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要充分发挥学生各种观察角度 ,立足点不同 ,观察点也就不同 ,所写到的同一件事的目的及写作思路就不同。思维过程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有对素材的筛选、提炼和加工等多项活动。因此 ,写好一篇作文 ,学生必须具有观察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呢 ?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以下几点 :一、学会观察、丰富生活作文教学虽然把重点放在课内 ,却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生…  相似文献   

7.
房志荣 《阅读》2015,(8):20-22
有一件关于作文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次,同学们正兴致勃勃地准备外出春游,一个学生突然说了句:"回来肯定又要写作文了!"一说到这个话题,刚刚还阳光灿烂的同学们脸上马上阴云密布,一位同学去问老师要不要写,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同学们失望的表情溢于言表,有同学说宁可不去春游也不愿写这种无聊的作文。这个故事很好地反映了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作文中没有儿童,儿童没有自己的作文。  相似文献   

8.
话题作文主要是通过命题直接确定一个“话题或给一个提示语”,让习作者读后引起思考、激发想象,按要求作文。虽然它属于供料作文的一种类型,但与一般的供料作文相比,限制减少了,学生习作的空间更加广阔了。有利于学生各施所长,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有利于展示作者的个性特征。一般来说,引导学生写好一篇话题作文要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步,精心选择“话题”,激发习作兴趣;第二步,运用多种方法,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第三步,先说  相似文献   

9.
(一) 作文教学要有计划性,制订作文教学计划,要在领会教学大纲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学生作文心理实际,联系作文教学思想体系制订。因为作文是学生的一种语言心理活动,和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态度、能力、信仰以及语言环境等都非常密切。只有把握住这种语言心理活动,才能制订恰当的作文目标,安排好作文步骤。譬如:题材的来源——生活经历、读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作家有着丰富的创作经验和语文教育经验,对生活作文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生活是作文的基础,关于生活作文的内涵,要注意把握这样四个方面:作文即生活,克服为难情绪;要写熟悉的生活;要不断积累,拓展新的生活领域;对生活要有真知实感。在生活作文的路径选择上,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深入生活,而关键是要善于观察生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多读书,以开阔眼界,提高见识。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更好地表现其个人生活积累和言语能力的一门课程。本文对小学生活作文教学的特点进行了剖析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小学生活作文教学实施的策略。研究小学生活作文教学实施策略,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使学生乐于作文。  相似文献   

12.
作文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综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常见问题既有写作技巧上的,更有思想认识和能力水平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一、审题的草率浮浅导致立意的单一化从1999年至今,高考作文已连续6年采用了话题作文的命题方式。话题作文在立意、选材、文体等方面向考生开放,限制较少,本不应该存在审题方面的问题。但是,这决不等于说可以免去审题这道程序,审题依然是必不可少的。有些考生没有认真审题,导致立意雷同、浮浅。例如2003年高考作文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为数不少的学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甚至厌烦的心理。其主要表现为语言贫乏、无从下笔;对例文机械模仿,缺少真情实感,无病呻吟,毫无创新。这严重影响着作文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践证实,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善学习情绪、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说,真实是作文的生命,那么情感就是作文生命的源泉。学生作文如若缺少真情实感是不足以打动人的,更不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当今的作文教改倡导健康文化,解放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教会学生如何在作文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问题。作文教学与讲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讲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综合训练,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的思维训练,它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在讲读范文的过程中形成的,讲读教学是让学生吸收语言材料和技巧的过程,学生的作文能力,是通  相似文献   

15.
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在基础、能力、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形成差异的原因之一是班级教学的集中性。解决差异的有效办法就是对差生个别要求,因材施教。教学中就要对差生放低要求,从基础处入手。例如第二册unit6询问方向。能力强的同学学习完这一单元可以掌握6—7种方式,有能力的可以掌握3—4种,能力较差的同学只要求他们掌握1—2种:Excuse me,where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衡量学生好与坏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意志、行为和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使有的学生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有的学生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级集体漠不关心;有的性格偏激攻击性强,一言不合,谩骂甚至大打出手;有的只会读死书,死读书,高分低能,没有独立、创新的精神;有的没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生活空虚无所追求,爱慕虚荣互相攀比.  相似文献   

17.
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展开想象,引导学生写作;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写作;变换文体,指导学生写作;联系生活,拓展写作空间”。四个方面并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在“古诗文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基于这一理念,我校近两年来,将"兴趣起步,以说带文;读写结合,悟化思路;贴近生活,激励想象"的24字作文教学法,作为作文教学所遵循的基本纲领和进行具体教学活动的惯用策略,作为培养学生作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基本途径,也作为我校低、中、高年段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王凤花 《阅读》2014,(48):15-16
<正>习作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大难点,怕写、难写,造成了学生心理的恐惧或厌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一、引导观察,激发创作欲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路、观点、情感等都来自于现实生活。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学生参加活动、劳动、旅游等,有了生活的经验,作文才能有话说。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触动、点拨,让学生回忆起当时的活动情  相似文献   

20.
<正>中学语文教学对高中生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是: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深刻,即具备一定深度。文章的深度与写作者思想深度密切相联,而思想深度来源于对事物所作的具一定深度的观察,来源于对所观察到的事物作具一定思辨性的理性分析。因此,提高高中生对事物的观察与思考能力,使之达到一定的深度,是教师引导学生作文的第一步。一、观察需要发现观察是作者凭借感官知觉自然和社会现象以获取写作材料的过程。作文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而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对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