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创建运动恢复理论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竞技运动理论体系,提高运动恢复的质量和效益,针对过去训练理论偏重生物性恢复,忽略心理和社会性恢复的现实,构建了由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三方位组合的运动恢复理论新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的三种属性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用来表达人信念的人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以此为前提,从人的存在的形式:人的生物性存在、人的社会性存在、人的自为性存在三方面来反映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的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3.
认识的主体不是思维主体,而是社会劳动者,认识结构及其功能是这一主体的特性;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早已揭示了认识的能动性、创造性。刺激反映论、直观反映论把人的活动理解为单纯的行为活动或生物性的刺激反映活动,而能动反映论认为人的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是外部动作活动与内部思维活动的统一。“S→R”公式是一种二项式单向运动图式,具有直接性、直观性及线性决定等缺点,而能动反映论是以活动特别是实践活动为中介的三项式双向运动图式。不论从哪个方面,都不能把能动反映论等同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映论或机械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人文体育观和生物体育观二元对立的倾向,分析了其给学校体育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基于人是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体育促进人类生物性和精神性的和谐统一,学校体育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认为人文体育观和生物体育观无需对立,构建身心和谐的体育观需要还原"身体"在体育活动中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的本质及社会性表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体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殊产物,其发展和演变与人的社会性和人的文化性本质密切相关.体育的社会性本质表明:体育是人类社会创建的一个以满足自身需求的文化模式和系统,该系统社会性的重要表征就是体育的大众化、生活化和文化化的发展趋向.它们充分反映了现代体育的人文精神,形成体育的社会性表现特质.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各类学校中,患有各种心因性疾病的学生日益增多,他们在心理、情绪、精神和行为上都有反常的表现,这些心理障碍严重地损害人的各种能力。如社会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应急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使其不能适应学习和工作,给自己和社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心理疾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留级、休学和退学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探索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心理性疾病或心理障碍的类型较多,主要有心理异常、情绪障碍、心身障碍、精神疾病。变态行为等,统称为变态心理,由于人的自然性、生物性和社会性,在生理上和心…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在教育系统中的学科地位一直比较尴尬,为提升学科地位,学校体育推出了理论考试、精品课程、优质课评比等一系列“强智力、弱身体”的举措,然而却偏离了学校体育夯实身体基础这一中心任务,最终适得其反.通过对身体生物性和社会性的探讨,凸显身体的重要性,认为身体不仅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还是一种处于社会权力中心位置的资本.学校体育提升学科地位的关键在于,始终贯彻“身体关注”的学科发展理念,建立与社会多元文化的联系,积极推介自身的功能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的健美操运动已成为我国群众普遍追捧的一种运动。健美操运动具有独特的美感和价值,所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学者也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然而,一直以来的研究都是围绕健美操的教学训练工作展开的。但是,今天的社会是不断进步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表现在健美操运动里的社会性特征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略论体育运动团队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动团队文化是运动团队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形成,并为团队成员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共同信念、价值观、伦理道德、精神支柱、典礼仪式以及智力因素和文娱生活的总和;运动团队文化具有育人、团队规范形成、运动恢复和精神阔节、满足心理性和社会性需要等功能;运动团队文化建设对于实现“育人夺标”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在运动团队文化建设中应遵循思想性、针对性和综合效应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依据体育课程的多重"目标"与中学女生的心理倾向,对青春期女生的步行活动锻炼方式进行了实验观察。结果表明青春期女生对不同类型步行活动的自主选择动机倾向于:(1)社会性体育活动倾向多于运动健身性活动;(2)游戏性与竞赛性步行活动多于运动健身性活动;(3)社会性活动多于游戏性活动,游戏性活动又多于竞赛性活动。可见青春期女生参与步行锻炼活动类型的动机主要取决于活动的社会交往性、活动的游戏性和竞赛性方面,而活动的健身性方面的动机并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视角入手,分析中西方武技文化背景、表现形式以及发展脉络,探索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之道,以中国武术与西方武技的文化差异和技术特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大量中西方武学文献的比较研究,研究认为:武技是以人体攻防技术为对象的生命活动行为,武技文化折射出了人生命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生物性属性;中西方文化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是武技差异的最根本原因;武技经历了作为生产技能、军事武艺和体育手段3个发展阶段。中国武术的跨文化传播应突破心理定势,理性选择本土与国际化的支点,定位技术的简化与拳种简化与拳种多元的理念,协调民间与政府的合作机制,实现竞技与传统之间的会话,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研究对于在全球文化视角下,实现中国武术的跨文化转播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儿童食育能有效提高其知食、选食、品食能力以及掌握粗浅的烹饪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与饮食意识,对儿童身体健康、睡眠质量、情感与社会性、文化认知、数学能力以及社会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食育的概念早在日本明治时期就已产生,被称为“构造健康的保育”,是日本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日本政府提倡开展的一项全民项目。近年来,儿童食育的内涵已超越最初关于均衡的营养摄入与饮食习惯的培养,立足“食育与文化传承”的深层关系,且以“食”为纽带加深儿童与同伴、儿童与社会、儿童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食育作为具有培养人塑造人的能力的一种活动,在儿童生涯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体质,体力与健康的本质联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质、体力与健康是同领域的不同概念,通过对概念、包含内容和评定指标的阐述和分析,认为体质“一分为二”就是体力与健康。体质既是人体生命运动自然性和身体运动社会性的对立统一,也是健康和体力的矛盾统一,健康水平是体力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把体力和健康结合起来观察,才能完整地反映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14.
体质、体力与健康的本质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体质、体力与健康是同领域的不用概念 ,通过对概念、包含内容和评定指标的阐述和分析 ,认为体质“一分为二”就是体力与健康。体质既是人体生命运动自然性和身体运动社会性的对立统一 ,也是健康和体力的矛盾统一。健康水平是体力的基础和保证 ;只有把体力和健康结合起来观察 ,才能完整地反映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人是一个主体性的存在者,是逻辑理性与情感理性的有机统一体。因而,人就是他自己的生存活动和文化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呈现出的种种特征。本文讨论了在考察人性问题时,何以必须坚持永恒性与历史性、理想性与现实性、个性与社会性有机统一这样的方法论原则,分析了这些范畴的涵义及其对理解人(主体)的深刻内涵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依据马克思主义实践唯物论的辩证思维观点,考察体育主体性的矛盾对立的辩证统一,审视体育与人主体存在之间的哲学关系。在体育主体性的内在品质中,体育的主体权利和责任,是作为人自然能力体现出的生命价值,体育是延缓身体退化、留存身体强健、拯救身体野性的实践诠释和意义显现。在体育主体性的对立统一中,自然性与社会性、个体性与群体性、内在性与外在性、能动性与受动性、竞争性和协作性、暴力性与规则性是随时可能出现的矛盾对立体,人性矛盾的内在张力在体育中完整呈现。体育让生命获得“完整的人”的生存意义,通过运动实践人的本质得到确认,体育成为人主体性自由且全面发展的实践形态。  相似文献   

17.
在回顾我国城市路跑赛事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跑步运动具有自身具备的便利性与时尚性、社会群体的广泛参与性、赛事的公平性、赛事活动组织的社会性、赛事设计的人文化等特性,认为城市路跑赛事能够促进全民健身、推动产业发展、打造城市品牌,对于我国城市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但是我国城市路跑赛事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应对恐怖主义的安全威胁、空气污染、赛事同质化等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劳动具有社会性、科学性和主体性的三个特性”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劳动特性的观点较其诞生前思想家的观点有显著的区别,它更合理、更科学,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更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当前三人制篮球运动在我国开展现状,三人制与五人制篮球运动的比较,确立三人制篮球运动具有新体育运动特征,具有娱乐性、文化性和健身性。高校推广该项运动与当代体育教学改革方向相吻合,具有很好的健身价值。  相似文献   

20.
竞技运动不仅是运动者的身体性活动,还是复杂的社会文化复合体.竞技运动者主体价值的实现涉及到运动者自身的内部因素和外在的社会文化因素影响.自身的内部包括身体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和智能性因素,外在文化性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因素,外在社会性包括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