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摘要:目的: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为切入点,尝试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到活动中,比较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效果的差异,为促进幼儿动作发展进行实证探索。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法,将289名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共142人,对照组共147人。实验组进行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每天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 min,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对照组除了进行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外,其他所有实验条件与实验组均相同。结果:1)经过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干预后,实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总得分、移动动作得分、操作动作得分均显著高于运动干预前得分(P<0.01),且各年龄组各具体动作得分基本上都有明显提高,发展水平较为均衡。2)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总体水平在运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且此方面的效果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在韵律性身体活动中必须强调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重复、变异等练习方式,促使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动作发展的视角出发,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设计到韵律性身体活动中,通过分析幼儿侧滑步下肢肌肉放电情况的变化,比较这种新幼儿韵律性身体活动与一般性幼儿韵律性活动效果差异。方法:将38名受试对象按照年龄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幼儿周一至周五每天进行动作发展视角下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每天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分钟,运动干预周期为一年。对照组则进行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运动干预前后,记录受试者侧滑步时下肢肌电活动,选取积分肌电值、下肢主要肌群积分肌电贡献率为指标评估幼儿下肢肌电活动的变化。结果:(1)运动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积分肌电贡献率较运动干预前的整体变化为主动肌积分肌电贡献率的上升和拮抗肌积分肌电贡献率的下降。(2)运动干预后,侧滑步第一时相中,实验组3岁组幼儿腓肠肌(右)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股直肌(右)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岁组幼儿腓肠肌(左)的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股二头肌(左)积分肌电贡献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幼儿的侧滑步动作发展水平都有了提高,在做侧滑步时对主动肌与拮抗肌的控制变得更加协调;动作发展视角下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在改善幼儿侧滑步动作下肢肌肉放电情况,促进幼儿侧滑步动作发展方面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3.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幼儿感知身体能力及移动性动作发展的差异,检测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与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95名3~6岁幼儿(平均年龄4.5岁,标准差0.55年),按照年龄分组测试3~6岁幼儿的移动性、操作性动作发展(使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及感知身体能力(使用形象化儿童感知能力与社会适应量表中身体能力感知分量表),在两个量表信效度检验基础上,采用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幼儿移动性、操作性动作发展的差异,不同性别幼儿感知身体能力的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不同类动作与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验证移动性动作发展对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TGMD-3)与感知身体能力分量表(PSPC-P)在本次研究中有较好的信效度;3~6岁幼儿感知身体能力与移动性动作发展有显著相关性(r=0.654,P<0.001),与操作性技能有相关性(r=0.313,P<0.05);女童表现出更高的移动性动作发展和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r=0.346,P<0.05);受试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中移动性动作发展较快,操作性动作发展较慢;本次研究中移动性动作发展在不同年龄分组中呈现出显著差异(P<0.001);感知身体能力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年龄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TGMD-3)与感知身体能力量表(PSPC-P)适合3~6岁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评估;女童移动性动作发展与感知身体能力水平均高于男童;3~6岁幼儿的感知身体能力与移动性动作发展有正向显著相关关系,移动性动作对感知身体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推动我国大众艺术体操更加科学、健康地发展,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等研究方法, 探讨儿童少年不同年龄阶段艺术体操身体动作练习内容,构建出我国儿童少年艺术体操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体系。结论:我国儿童少年艺术体操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体系构建应遵循趣味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针对性原则和全面发展原则;我国艺术体操初训年龄5岁较为适宜;采用德尔菲法筛选出我国儿童少年适切性身体动作指标:包含2个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儿童少年适切性身体动作内容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为:非难度动作(基本动作)中全身波浪和大舞姿动作适合在7岁以后开始练习,其它各类型身体动作均可作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主要练习内容。随着年龄增长,难度动作级别逐步递增,但在数量和内容方面呈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性训练对5-6岁幼儿粗大动作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石家庄某公立幼儿园5-6岁幼儿143名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70人,对照组73人。实验组进行12周的功能性训练干预,对照组保持幼儿园原有体育活动内容,干预前后,通过美国大肌肉动作技能发展测试系统第二版( TGMD -2),对受试幼儿粗大动作能力进行测试。结果:(1)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总分为74.65,其中位移动作得分39.82、控制动作得分34.83,较实验前74.61、38.86和35.75,未见显著性提高(P >0.05);(2)实验组幼儿粗大动作总分为85.74,其中位移动作得分44.60、控制动作得分41.14,较实验前74.22、39.62和34.60,具有非常显著性提高(P <0.01);(3)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相比,实验组粗大动作、位移动作和控制动作得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根据幼儿身心特点所设计的功能性训练能够较好促进5-6岁幼儿粗大动作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动作发展为研究视角,针对当前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幼儿期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取向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对3~4岁幼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验研究,提出了幼儿期体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依据:1)重视幼儿动作的准备与经验;2)重视练习动作的身体素质构成;3)重视练习动作的负荷强度大小;4)重视练习动作与环境的关系;5)练习动作与特定体育项目基本技术相结合等。文中还进一步提出了幼儿体育活动内容选择的一些相关建议,以期为幼儿体育活动的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幼儿音乐活动包括歌唱、韵律、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等. 其中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享受参与欣赏音乐活动的快乐;发展幼儿运用各种媒介表达音乐感受的能力;培养幼儿倾听和感受音乐的习惯和能力. 教师应该做幼儿欣赏音乐平台的搭建者,幼儿欣赏音乐的引导者、拓宽者.  相似文献   

8.
以协同理论为研究视角,论述构成身体活动系统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动态作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动作技能的发展水平对诱发、保持或降低身体活动参与水平具有动态协调作用,是身体活动系统中的序参量。从儿童时期到青少年时期,动作技能与身体活动系统之间的关系处在动态变化之中,主要表现为儿童早期,动作技能与身体活动系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到了儿童后期和青少年时期,动作技能与身体活动系统之间的联系逐渐得到加强,而二者之间关系发生的动态变化正是身体活动系统中的其它子系统如感知觉能力、体能及身体形态等重要变量与之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各国身体活动政策发展过程中,美国身体活动政策的发展以其科学性、系统性而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对美国自1960年以来的身体活动政策进行梳理,考察历史嬗变轨迹及特征,结果显示:美国身体活动政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发生、发展动因分别是由身体活动不足而导致的体质危机和健康危机。这些政策演变凸显了经验化转向科学化、体质化转向健康化、专门化转向生活化、连续活动转向累积活动、个人改变转向环境改变等特征,对我国身体活动政策的启示是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窠臼,提升身体活动政策的前瞻性和预判性;创新政策决策机制,提高身体活动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加强对跨部门合作的有效指导,提高身体活动政策的执行绩效;正确认识体质和健康的关系,始终坚持青少年体质促进的政策导向。对当前我国身体活动政策研究与身体活动促进实践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摘要:为探究身体活动与沙巴文图符的相关性,研究运用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通过感通思维方式,结合沙巴文原生性图画文字的特征,筛选出尔苏藏族节日庆典活动和民间信仰仪式中典型的身体动作、仪式符号与沙巴文图经中具有身体活动意涵的图符。创新性采用立体可视化的实证路线以探索身体活动与沙巴文字相关性。正向立体路线:身体活动及身体所造器物对图画文字形成具有非线性思维属性和特征。读图和识图的非线性思维强化表达了文化人类学的“身体整体观”,身体对文字形成具有源生性,身体活动对自源文字的衍生、发展、嬗变具有发散思维属性与特征。逆向立体路线:沙巴经书上的文字是身体活动和身体所造器物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凝练和表达。沙巴文字的口耳相传正是通过身体活动及身体所造器物转换性再生的表达。“身体图式”与文字相关性“整体观”研究对“象形文字链”中文字的形成方式、层度、规律具有重要学术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研究分析了我国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辐射面广,社会影响大;在发展上强调保持幼儿基本体操项目的特点,十个规定难度动作在较长时间内也将变化不大;成套动作更加注重编排的艺术性及完成的高质量;音乐的选择运用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但缺乏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了发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锻炼功效、发挥中小学踢毽子活动的育人功能,以及科学探索不同年龄阶段健康个体在学习踢毽子动作时的典型动作特征。采用现代动作学科知识理论研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体育育人的操作手段。梳理文献资料得出U6—14阶段健康个体典型的动作发展特征,即U6—7阶段的学习运用自我、U8—9阶段的基本动作过程学习、U10—11阶段的基本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以及U12—14阶段的基本动作技术向专门动作技术过渡。录像观察得出踢毽子活动的动作发展序列特征,即,整体发展序列的5个阶段和4个部位发展序列的不同阶段发展特征。案例教学实验分析了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科书、教师用书中关于踢毽子课程设置的客观性,得出U6—7阶段和U10—11阶段踢毽子课程设置难度大。本文揭示了儿童、青少年踢毽子动作的学习与掌握不仅依赖于直接教学,更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体现儿童、青少年对特定运动项目的学习特征是自然发展的,而不应是学习与训练促成的。  相似文献   

13.
探讨动作发展视角下,依据3~6岁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所设计的功能性练习方案对粗大动作能力的影响,为幼儿粗大动作能力促进、教师教学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选3~6岁幼儿249人,分为实验组(124人)和对照组(125人),前者完成功能性练习,后者进行常规体育运动,干预时间为24周。通过系统分析法,确定幼儿功能性练习方案的内容、原则及要求,使方案更加科学、系统和实用;干预前后使用TGMD-2量表对各年龄段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能力进行测评。结果:1)实验组大、中、小班幼儿粗大动作总分依次为(88.09±5.73)分、(79.69±5.77)分和(64.94±9.54)分,较干预前提高(32.37±6.93)分、(30.69±9.07)分和(32.57±8.20)分,变化显著(p<0.01);2)对照组大、中、小班幼儿粗大动作总分依次为(65.51±8.76)分、(54.24±9.19)分和(47.27±11.92)分,较实验前提高(8.80±6.97)分、(6.16±8.70)分和(16.42±8.81)分,变化显著(p<0.01),但对照组干预前后各年龄段幼儿位移动作得分、控制动作得分及粗大动作总分变化差值均显著低于实验组(p<0.01)。结论:常规体育运动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存在个别动作变化不明显、掌握不稳定等情况。幼儿功能性练习设计为“动作模块”与“素质模块”,前者将3~6岁幼儿的动作学习系统地划分为3个层次,为教师设计练习方案提供了依据;后者可针对幼儿特定身体素质进行科学锻炼,动作学习中兼顾身体素质的发展。功能性练习对幼儿粗大动作各指标均有显著影响且优于常规体育运动,对促进粗大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前动作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作为指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的作用逐渐体现出来,人类动作发展特征在体育课程设置、训练计划制定中突显指导意义。运用文献资料、实验法,基于个体动作发展特征针对体育与健康武术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理论层面上得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用书、教科书中武术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即,动作难度和体能发展设置有待商榷、动作技术比例较低。实验得出小学U6—7阶段武术教学设置中健身操难度大、基本动作专业评价高、协调性评价有待商榷、U10—11阶段“基本掌握”要求较低。初中U12—14阶段武术套路评价中的打出“武术劲力”不宜要求。全国武术项目联盟小学阶段武术教学设置中基本动作部分内容学习难度较大,以及展演活动和教学设置欠明确。依据动作相关学科、发展科学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意见或建议,即全国学校武术项目联盟武术教育体系设计中课程内容细化和具体设定展演活动比重等。本研究以提供给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武术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采取文献资料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英国和加拿大两国婴幼儿身体活动指南所涉及相关内容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对国外婴幼儿动作发展进行了简单的讨论.研究表明:两国所制定的身体活动指南均以婴幼儿身心和动作发展规律为依据,并提供了较好的具体参考范例,在实践中便于模仿操作,易懂易学;通过对两国身体活动指南的背景和依据、结构形式、婴幼儿群体的划分、对婴幼儿作用和益处的强调、活动强度的界定、建议内容、提供活动的具体内容事例七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婴幼儿身体活动指南的发展趋势并得出启示、提出建议,为我国将来科学制定婴幼儿身体活动指南或实施婴幼儿动作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第九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兰人操决赛中国队的成套动作与其他队伍成套动作进行技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三人健美操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成套动作的编排设计、发展方向与世界健美操的发展趋势基本一致;中国三人操队在成套动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的动作技术规范性、动作技术完成质量与其他队伍相比差距不大,但是成套动作所表现出的艺术性以及难度动作完成质量不稳定,还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环境、身体活动对幼儿屏幕时间的影响。方法:利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环境、身体活动及幼儿屏幕时间评估》量表,对成都市4~6岁幼儿家长展开调查。结果:(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家庭环境、身体活动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幼儿屏幕时间呈显著负相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越高,家庭环境越丰富,身体活动越频繁,幼儿屏幕时间越短;(2)家庭环境、身体活动及幼儿屏幕时间与幼儿性别、年龄、园所地理位置、幼儿家长年龄及学历有关,其中家庭环境、身体活动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幼儿屏幕时间皆承担起双重中介作用,同时两者又构成链式中介;(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屏幕时间的影响机制复杂,且存在4条有效通道,其中2条中介通道影响力最大,直接通道次之,链式通道最小,而身体活动是这些通道中最重要的中转站。结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幼儿屏幕时间的影响机制中,家庭环境与身体活动皆为重要中介,但身体活动最为重要,要抑制幼儿屏幕时间,提升身体活动水平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比较、思辨等方法对动作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与教育中的意义、儿童早期动作教育的概念与内容、当前我国幼儿园动作教育现状与困境进行了阐述;指出:儿童动作学习核心经验的研究是中国早期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并对进行幼儿动作教育与综合训练学习时应注意的事项等国内外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旨在为落实教育部于2012年9月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幼儿的动作教育与综合身体训练的常规化、正规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幼儿体育活动不同于学校体育活动、成人体育活动,它有其自身的特点。在设计幼儿体育活动时,必须考虑这些特点,遵循其内在的规律,使体育活动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让幼儿体育真正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智力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幼儿体育活动中幼儿心智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文献资料、数理统计、观察和教学实验等研究方法,以动作技能教育目标为依据,结合幼儿身心发育特征、动作技能形成理论和动作教育中核心动作经验理论,构建出3~6岁儿童教育中核心动作内容体系,并通过教学实验验证表明:在3~6岁核心动作经验指导下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动作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将为幼儿早期的动作技能教育和幼儿课程体系的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