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运用逻辑分析法,寻找文化与动作技能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发现并证明文化因素对动作技能学习的规约性。认为儿童身体的发育和动作技能的形成是在全面的文化生活过程中实现的,身体文化中的身体教育其直接目的就是身体的保健和积极促进身体的成长以及动作技能的形成,文化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改进和提高具有规约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健康及健康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少年是人一生中相对健康和低死亡率的时期,危害健康的疾病也相对少,同时,也是身体、心理、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对其健康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的时期。对儿童和青少年损害健康的行为和促进健康的行为的研究将与疾病的预防、公共健康服务联系在一起。在生命早期建立的健康行为模式可以维持到成年,不良健康行为将间接影响其以后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影响青少年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同伴、学校、体力活动等。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为切入点,尝试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到活动中,比较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效果的差异,为促进幼儿动作发展进行实证探索。方法:采用教学实验法,将289名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共142人,对照组共147人。实验组进行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每天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 min,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对照组除了进行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外,其他所有实验条件与实验组均相同。结果:1)经过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干预后,实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总得分、移动动作得分、操作动作得分均显著高于运动干预前得分(P<0.01),且各年龄组各具体动作得分基本上都有明显提高,发展水平较为均衡。2)实验组与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总体水平在运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P>0.05)。运动干预后,实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总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动作发展视角的韵律性身体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且此方面的效果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在韵律性身体活动中必须强调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采用重复、变异等练习方式,促使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摘要: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与田野调查法探讨史前身体运动形态与人类认知学习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体育运动在人类认知发展学习中的意义,拓展体育人类学研究的新思路。研究发现:史前身体运动形态是人类早期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体现,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且其运动方式、类型与身体动作技能孕育了现代体育;人类早期的知识是人类认知学习发展的结果,其中包含有大量关于身体运动的知识和通过身体运动获得的知识,且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传播的;人类早期的身体运动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方式,它拓展了人类认知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推进了人类认知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最后探讨了开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广义的身体运动对于促进儿童、青少年认知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体育学和体育人类学研究中引入认知心理学、认知人类学理论的未来研究设想。  相似文献   

5.
体力活动与健康的研究是制定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体育活动量的重要依据,目前有关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青少年心血管代谢健康风险之间"剂量—效应"关系的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体育科研的很重要课题之一。通过文献综述法,对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代谢健康风险之间"剂量—效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量、体力活动强度、体力活动频率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等心血管代谢健康风险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但研究证据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7~19岁畲族儿童青少年进行了身体形态的测试调研,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畲族男、女儿童青少年之间的身高、体重二项指标进行了横向和纵向的系统比较分析.通过对畲族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二项指标的自然增长值和自然增长率的分析,来描述我国畲族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生长发育水平的内在客观规律,为我国畲族地区学校体育的健康教育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儿童青少年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计划》中儿童青少年的体力活动评估指标与标准体系的研究,为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中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评估体系优化提供借鉴。研究认为:美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计划评估采用加拿大活跃健康儿童评估系统;评估指标构建是以儿童青少年活动的生态环境模型为理论基础,评估标准侧重于青少年体力活动与体质健康的现状以及相关因素的作用机制。我国《全民健身计划》中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评估指标构建局限单一学科和部门、注重计划产出,评估标准忽视信息反馈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健康中国建设战略下,探讨青少年身体活动、久坐不动行为与体质健康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与体质健康评分成绩有正相关,而柔韧素质、耐力素质与久坐时间呈负相关;在将身体活动与静止活动联合分析中,随着身体活动水平的上升和久坐时间减少,达到合格区中的耐力和柔韧性的可能就越高,而与力量素质和身体形态没有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尽可能的增加青少年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同时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久坐行为是让青少年获得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研制背景、研制原则、结构特点、核心内容等方面,对美国《0~5岁儿童身体活动指南(第3版)》进行介绍和解读。发现,该《指南》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强调基本动作技能的早期干预、落实儿童身体活动的强度、强调通过引导使儿童参加身体活动、注重团队协同干预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政府牵头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研制指南;基于儿童身心特点,提出引导儿童参与身体活动的具体建议;结合我国儿童身体发育特点,科学安排儿童身体活动的强度;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身体活动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10.
身体自尊是个体自尊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并伴随聋哑儿童最先发展起来。聋哑青少年学生身体自尊的调查研究可为其整体自尊、社会生活的改善提供相应知识基础。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我国聋哑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PSDQ问卷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的聋哑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不同性别、年级的聋哑青少年学生的身体自尊分纬度上存在差异;其身体自尊对整体自尊的贡献大于身体自尊各维度对整体自尊的贡献,各维度与身体自尊的联系强于与整体自尊的联系;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其身体自尊分纬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幼儿感知身体能力及移动性动作发展的差异,检测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与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95名3~6岁幼儿(平均年龄4.5岁,标准差0.55年),按照年龄分组测试3~6岁幼儿的移动性、操作性动作发展(使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及感知身体能力(使用形象化儿童感知能力与社会适应量表中身体能力感知分量表),在两个量表信效度检验基础上,采用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幼儿移动性、操作性动作发展的差异,不同性别幼儿感知身体能力的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不同类动作与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验证移动性动作发展对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TGMD-3)与感知身体能力分量表(PSPC-P)在本次研究中有较好的信效度;3~6岁幼儿感知身体能力与移动性动作发展有显著相关性(r=0.654,P<0.001),与操作性技能有相关性(r=0.313,P<0.05);女童表现出更高的移动性动作发展和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r=0.346,P<0.05);受试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中移动性动作发展较快,操作性动作发展较慢;本次研究中移动性动作发展在不同年龄分组中呈现出显著差异(P<0.001);感知身体能力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年龄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TGMD-3)与感知身体能力量表(PSPC-P)适合3~6岁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评估;女童移动性动作发展与感知身体能力水平均高于男童;3~6岁幼儿的感知身体能力与移动性动作发展有正向显著相关关系,移动性动作对感知身体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全民健身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幸福,儿童青少年是全民健身工作的重点。本文通过对加拿大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评估体系研究,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促进工作提供借鉴。研究认为:加拿大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评估体系注重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实践转化,评估指标围绕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生态系统进行构建,评估标准采用标准参照与常模参照相结合的方式,以百分数的形式将评估结果分成若干差别明显的等级水平,评估主体采用第三方评估团队,借用逻辑模型理念进行实施。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构建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评估体系的理由和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干预研究的方法及效果,为今后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干预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学指导。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等5个权威数据库检索文献,按照标准排除无关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信息提取,使用PEDro评分量表对研究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其中有效干预占93%(13篇)。纳入文献样本量介于12~80人之间,年龄范围为4~18岁;在学校环境实施以基本动作技能或体适能专项训练为干预手段的研究居多;干预周期为6~16周、3次/周、单次干预时间为40~60 min的有效干预占比最高;BOTMP/BOT-2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基本动作技能测评工具。结论:智力障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干预可以有效促进个体基本动作技能发展。  相似文献   

14.
射箭时身体重心稳定性大小,与射箭动作技术水平和成绩之间的关系,尚看不到规律性的反映.肌电活动与射箭动作技术的形式及技术质量优劣之间,表现出现出相应的关系,这表明肌电可作为评定射箭动作技术质量的指标.文中还介绍了脑电活动的形式、强度与射箭的瞄准阶段与大脑活动的质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在了解青少年身体活动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家庭文化资本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发现,家庭具体化、制度化与客观化文化资本对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影响并不具有一致性;家庭具体化文化资本显著正向影响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即家庭具体化文化资本存量越高,青少年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和总身体活动水平越高;家庭制度化文化资本、客观化文化资本则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具有消极影响,延长了青少年每天静坐时间,促成静态生活方式,不利于健康身体活动行为的塑造。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并未形成以家庭文化资本为界限的稳定身体活动惯习,父母的教育理念、培养方式可能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认为身体是认知的逻辑起点.即运动认知是由身体的物理属性决定的,身体是动作技能形成的生理基础.身体意象和身体图式是架构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要素,两者在具身认知的行为层面中共同发挥作用且密不可分.本文通过对身体意象、身体图式在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揭示在动作技能...  相似文献   

17.
动作发展是儿童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与个体健康、认知、情绪、社会性发展都存在着重要联系。儿童早期是动作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如何科学地评价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情况变得十分关键。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回顾了儿童早期动作发展研究的历史,进而分析比较国内外常用的婴幼儿(0~3岁)与学龄前儿童(3~6岁)相关动作测量工具。总结多个动作测量工具的主要特征和测量方法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正确运用这些工具提供参考。研究发现:1)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测试的重点由动作结果评价转向动作过程评价;2)婴幼儿时期动作测量的对象多为特殊群体,学龄前时期动作测量的对象转向普通儿童;3)目前儿童早期动作发展评价以粗大动作发展测量为主,精细动作测量工具较为少见;4)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测量出现了从综合化向专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测量变得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18.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可穿戴设备在身体活动测量中的信效度进行分析,探讨身体活动类型、佩戴位置、测量指标、工具类型和测量环境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进一步从适用对象、设备类型、佩戴位置、身体活动指标、执行标准、研究环境和技术意用性等维度探讨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由可穿戴设备所反馈的各项身体活动数据得出:可穿戴设备对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身体活动干预较为有效;可穿戴设备对复杂的活动测量精度较差;可穿戴设备须选择步进计数、能耗和心率等基础类指标作为测评衡量参数;可穿戴设备在身体活动、养成健康行为层面对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促进作用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9.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从动作发展的视角分析目前幼儿韵律性身体活动开展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提供参考。调查表明:韵律性身体活动广泛分布于幼儿体育活动、音乐教学活动和舞蹈活动中。大多数的幼儿园都自主设计韵律性身体活动,且需求量大;教师对活动设计的理念把握得较好,认同在设计活动时应该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相关的设计原则,但多数教师在设计实践中不清楚不同年龄幼儿具体的动作发展特征是什么,很难依据幼儿动作发展特征与规律设计韵律性身体活动;教师能够认同“动作”在活动设计时的核心要素地位,但多数教师凭直觉设计活动,不知道具体应该选择哪些动作内容,势必影响幼儿动作发展的效果;教师对自己设计的韵律性身体活动评价不高,感觉自主设计活动较为困难,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对幼儿动作发展的认识,补充关于幼儿动作发展的知识,明确幼儿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基本动作模式与技能,提高实践操作能力,科学地设计出韵律性身体活动。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及专家访谈的方法对青少年田径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特征展开研究。田径运动中,柔韧素质与运动成绩关系甚为密切,其作用不容忽视。科学合理的发展运动员的柔韧素质,可加大动作幅度,增加肌力和速度,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从而使身体获得最佳机能水平,动作更显轻巧、灵活、协调和准确。由于田径运动项目多而杂,训练中很难把握发展柔韧素质的“度”,为此,本文们以性别、项目、年龄等为突破口,加深剖析“柔韧素质”训练特点的力度,旨在进一步明确柔韧素质在田径各个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