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探讨运动员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及心理控制源之间的关系。通过对193名运动员进行心理疲劳、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和心理控制源的测查。结果表明,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各个维度与训练比赛满意感、自尊均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另外成就感降低与内控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各个维度与机遇、有势力的他人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心理疲劳各变量在人口统计学变量、心理控制源和自尊的基础上对预测训练比赛满意感做出了新的增值贡献,可靠地解释了训练比赛满意感总方差的另21.4%;自尊对心理疲劳的3个维度都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中,内控性对成就感降低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机遇对运动员的情绪体力耗竭、运动负评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练员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职业压力源量表"、"MBI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对山东省278名教练员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的关系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教练员职业压力源的结构为六维度模型,职业倦怠为三维度模型;教练员总体职业压力约居中等偏上程度,职业倦怠趋于中度水平,但在去个性化层面上较为明显。教练员职业压力、社会支持与职业倦怠存在着相关关系。工作-家庭冲突和职业发展对情绪衰竭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支持总分对情绪衰竭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任务本身和组织结构氛围对去个性化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支持总分对去个性化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运动员因素和职业发展对低成就感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支持总分对低成就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瑶族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工作压力关系,笔者对210名痞族中学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瑶族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属于中等偏高程度范畴;2、瑶族中学英语教师工作压力总量表与职业倦怠及其三个维度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工作压力的六个维度与情绪耗竭及去人性化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学生因素及自我发展需要与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工作负荷。自我发展需要.职业期望及学生因素是瑶族中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压力源。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倦怠是指个体资源与环境要求之间的不平衡,运动员出现即时的、短暂的身心紧张反应,当长期难以有效恢复时,压力反应不断积累,并逐渐发展成以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为特征的身心症状和功能失调状态. 它与过度训练综合症、压力、抑郁等现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研究者差别对待. 目前,已有多种理论模型对运动员倦怠进行解释,包括认知—情感压力模型、消极训练压力反应模型、单一认同发展和外部控制模型、运动承诺模型和整合模型. 同时,也有研究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对运动员倦怠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 未来可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考察影响运动员倦怠的外源性因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哪些心理资源有助于抵抗运动员倦怠,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纵向追踪和质性研究,积极开展运动员投入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吉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运动员疲劳量表、训练比赛满意感量表对运动员实施调查。结果显示被试群体职业倦怠较为突出,中等程度倦怠人数占总人数的53.5%;情绪/体力耗竭问题的检出率64.2%超半数以上,其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原因,针对其特殊性,建议从完善心理状态测评监控体系、加强生物反馈训练、实施认知—行为干预、开展以人为本心理咨询与辅导,来加强对吉林省散打运动员职业倦怠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职业倦怠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从事某项工作时,在工作和其他方面压力下对所从事的工作产生的倦怠情绪和心理变化.近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在职业倦怠方面所从事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已将此项研究拓展到了教学领域.此研究的目的是:编制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量表.方法:使用自编问卷调查268名高校体育教师.结果: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因素分析,得出3个因子(分量表):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低成就感.3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4.463、2.482、1.890,3因子的变异量分别为23.488%、13.066%、9.9462%.3因子总解释率为46.501%.总量表及分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分别0.864、情绪衰竭0.887、低成就感0.655、去个性化0.779.结论:自编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可使用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练员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按照压力程度,体育教练员的职业压力源依次为训练比赛、职业发展、运动员因素、人际关系和工作—家庭关系,其压力超过中等水平,并有向"压力大"发展的趋势;(2)应对方式包括解决问题、超越应对、发泄和回避,其中解决问题是体育教练员应对的首选方式;(3)职业倦怠程度已明显超过中等水平,并有向"严重"发展的趋势,情绪衰竭和成就感低落表现更为突出;(4)职业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即具有直接作用,又以应对方式为中介对职业压力产生间接影响,而且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均具有显著性;(5)所建立的路径机制模型拟合良好,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以160名女子柔道运动员为被试,进行运动员心理疲劳以及人格测试,并尝试揭示女子柔道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状况、人格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我国优秀柔道运动员心理疲劳程度并不严重;运动员在临赛前一个星期较赛前二个月情绪/体力耗竭以及运动的负评价显著提高;人格因素中的兴奋性对成就感的降低以及情绪/体力耗竭两维度均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稳定性对运动的负评价维度具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紧张性对情绪/体力耗竭有可靠正向预测作用;次元人格中适应与焦虑对成就感的降低以及情绪/体力耗竭均有可靠正向预测作用,内外向性对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以及运动负评价都有可靠负向预测作用。应用性次元人格中健康者的人格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对成就感的降低、情绪/体力耗竭以及运动负评价均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稳定性、敏感性对临赛前成就感的降低维度的变化有可靠的负向预测作用;次元人格中只有内外向性对临赛前成就感的降低以及情绪/体力耗竭维度的变化有可靠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退役运动员的压力来源,消除压力,维护其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省426名退役运动员进行压力来源调查,发现生活压力是退役运动员的最主要压力源,能力缺乏压力次之,社会压力较小,并呈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和学历特征.对此,提出建立退役运动员的社会生活保障制度;退役后的教育培训制度和"训教一体化制度";增强风险与"自救"意识,帮助运动员进行人生规划;以及建立正确的舆论导等4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法和对比分析法,对中、外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有关技术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同世界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存在从事专项训练早、达到最高成绩年龄小、保持高水平成绩年限短和运动员退役早等问题;踏板速度慢、垂直速度相对较小和腾起角度偏小,是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今后训练中应解决的重要课题.应运用有效力量训练手段加强中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增强运动员在高速助跑的快速起跳能力.  相似文献   

11.
摘要:我国每年都有大量专业运动员退役,他们需要改变其角色行为模式以适应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和职业角色更新的要求。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统计分析法的方法,运用社会化理论和角色理论,对退役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我国的体育制度研究我国专业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中角色转换问题。研究表明:运动成绩、运动等级、工作关系、社会交往、家庭支持与其职业转换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工作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影响最大。运动成绩与退役运动员职业角色转换呈负相关性;组织分配的职业转换程度明显高于自主择业的职业转换程度。通过研究结论,认为退役运动员角色转换的途径包括:培训是基本途径;角色交流是重要途径;实践是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如何解决运动员的教育与竞训非均衡发展的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十四年一贯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创新模式。数据收集采用了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专家访谈法:数据则根据研究目的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经过讨论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十四年一贯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是不同于普通中小学教育和普通高职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模式,它在文化基础教育、专项运动训练和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将职业教育理念和手段融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有效地解决了运动员退训、退役时的后顾之忧,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式和途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步骤,也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途径或思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分析缓解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以期为解决少数民族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目前新疆普通高校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男女教师在情感衰竭和低成就感两个维度上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族别在低成就感维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不同职称的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方面差异非常显著,讲师的职业倦怠最为严重。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情绪衰竭和工作怠慢两个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咨询法、比较分析法,对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就业意向及前景、转换过渡期的职业技能培训目标定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方案的建构原则,并构建了分层次、多模块的水上项目退役运动员转换过渡期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15.
职业测评——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缺失及其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已实施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存在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内容缺乏深度和忽视运动员自身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等方面的问题。在对职业测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退役运动员职业技能培训在实施过程中和内容设计上要引入职业测评,并构建退役运动员职业培训的职业测评框架。  相似文献   

16.
探讨现阶段我国跳水运动员的成才年龄特征,对指导各层次跳水运动员的训练和选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向35位国家队教练和各跳水强省的资深教练及专家进行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并对我国194名一线跳水运动员(包括国家集训队的40名选手),发放了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经历基本情况调查表.调查结果揭示了我国跳水选手的初练跳水年龄和专业训练年龄,成为全国优秀选手的年龄和专业训练年限,以及成为世界优秀选手的年龄和专业训练年限,并总结出运动员初训时间早和成才时间早是我国跳水项目保持强盛的成功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许多优秀运动员在年龄不大、竞技状态仍然较高的情况下选择了退役。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各方面的投入相当的巨大,这个时间选择退役是培养资源的极大浪费。由于运动员的培养周期很长,在没有足够的新手上来之前,如何发挥这些可能退役的优秀运动员作用,延长他们的运动生命就成为中国体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探讨了这一问题的形成原因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运动员退役再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对我国八个省市的专业运动队退役运动员现状进行调查分析,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法律保证,建立健全完善的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多渠道解决保障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10 000 m跑分段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女子中长跑曾经创造过辉煌的成绩,但随着一些名将的退役,我国女子中长跑水平又陷入低谷.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优秀女子长跑运动员10 000 m跑比赛中的分段成绩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的差距与不足,也为今后我国的女子长跑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