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采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立足于文化身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探索女主人公莫拉格从成长于玛纳瓦卡、离开玛纳瓦卡到回归玛纳瓦卡的人生经历,分析莫拉格试图确立文化身份、寻找文化身份归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莫拉格既找到了自我认同之所,又完成了自身精神的升华。同时,莫拉格的身份认同寻求之旅也向读者阐述了劳伦斯的多元文化主义观点,表达了她对统一的加拿大民族精神和民族身份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讲述了黛尔在诸伯利这一小镇上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黛尓对生活、信仰、爱情、婚姻都渐渐有了新的认识。这一条黛尔的成长之路,也是一条黛尔追求“荣耀”的道路,书中的每一章都表现了黛尓不愿被传统文化所束缚,对黛尔来说,真正的荣耀大概便是像男人一样出去经历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独立生活,并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3.
《女孩和女人们的生活》讲述了黛尔在诸伯利这一小镇上逐渐成长起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黛尓对生活、信仰、爱情、婚姻都渐渐有了新的认识。这一条黛尔的成长之路,也是一条黛尔追求“荣耀”的道路,书中的每一章都表现了黛尓不愿被传统文化所束缚,对黛尔来说,真正的荣耀大概便是像男人一样出去经历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独立生活,并实现自我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成长一直伴随着“中西古今”的路径争议,探究争议的源头,梳理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成长历程有助于学科的健康成长。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考察了“土洋体育之争”关于中西和古今的问题;研究认为正是洋体育确立了土体育武术的体育身份,也为武术的科学化、教育化、专业化、团体化创造了可能;武术的科学化也促进了传统武术与现代体育的融合;本质来看,民族传统体育学成立至今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超越土洋体育之争,从人类学视野来看,也正是土洋体育之争所体现的“中西古今”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科的成长;最后,依据土洋体育之争的“古为今用”经验,研究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学的核心议题:对人的研究,对生活方式的考察,对生命活动的考察,对历史文化现象的考察。  相似文献   

5.
在儿童文学作品中,爱的主题与自然主题、顽童主题一起构成了儿童文学三大主题。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父亲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国六十年来中国儿童文学在对父爱主题与儿童成长的书写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改革开放以前作品中的父爱主题与儿童成长的书写主要集中表现在革命斗争的叙事中,1980年以后对父爱主题和儿童成长的言说更加丰富和多面;进入新的世纪,青年儿童文学作家更多的关注新的环境-FJL童成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6.
齐鲁文化从区域文化转变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首先经历了由区域文化向中原文化的转变,继而经历了由中原文化向民族主流文化的转变。在它向民族主流文化转变的过程中,魏晋南北朝是它发生变异并进一步走向主流文化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7.
从马克思主义人的存在方式看来,历史的存在和文化的存在是人真实的存在方式。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高校功能规定高校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以适当的历史存在方式与文化存在方式履行知识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大学使命。主流价值取向深刻体现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文化观,坚持以主流价值取向引导,通过目标引领、价值内化、平台促建,从而更有效地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成长。  相似文献   

8.
心理成长的概念是对心理发展的概念的超越。发展心理学提供了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学说,但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一直存在着重要的缺失。用心理成长概念去替代心理发展概念应该成为考察人的心理行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转换,新心性心理学则实现了这一重大的研究范式的转换。这种范式转换包括:将着重于生物和生理转向着重于心理和心性,将着重于成熟和发展转向着重于成长和提升,将强调心理的直线发展转向全面扩展,将强调心理的平面扩展转向纵向提升。心理成长不是孤立的,它与心理资源、心理文化、心理生活、心理环境和心理生成有着重要的关联。人的存在、人的生活、人的心理、人的成长等,可以按照个体、群体、民族、社会、文化这五种方式来考察。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和历史分析法,探索民族体育文化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传播与发展之路,从社会学、文化学和历史学视角,对民族体育文化的表征脉络进行梳理,回溯中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民族体育文化的历史表征经历了原始期、源远流长期、危机存亡期和勃兴期;民族体育文化在表征文化形态上经历了自然体育文化形态、亚体育文化形态和独立体育文化形态。指出应积极采取措施,对民族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改造和创新,使民族体育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在促进中国的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0.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关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内容主要停留在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结构及成长阶段、影响的关键因素及实践策略等表层问题的探究,而没有把幼儿教师和幼儿教师专业作为单独的主体分离开来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特别是对环境和文化等外部生态因素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基于生态学取向的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在重视体验获得和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强调从动态的系统环境、合作的群体文化、平衡的整体氛围的生态学取向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概念是课程论的"中心"与"基调"。反思"课程"概念界说的多样类型与定义方式,"简化范式"是其共有缺失。以"复杂范式"去理解"课程"概念的复杂性,可谓是建构课程本质观的新思路。狭义地讲,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计划;广义地看,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系统。"课程"概念的复杂建构给予新课程改革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三视图”的画法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程“机械制图”中的重要内容,对“三视图”教学中的“做中教”与“做中学”的具体做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5.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7.
互补理论——反思"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论,在本世纪初尤为突出。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内核的反思,导出“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8.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9.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