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广东省羽毛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省35名羽毛球运动员个性特征的测试、比较和分析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个性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我省不同运动水平的男女羽毛球运动员具有相同个性特征外,优秀男运动员还具有善与别人相处,聪慧、有恒负责,冒险敢为,自信心强等特征、而优秀女运动员情绪较稳定沉着,有恒负责,但较紧张忧虑、自信心较差等特征。建议在羽毛球运动员心理选材时应选拔那些具有适应力强、沉着果断、情绪稳定、聪慧、自信心强的心理素质好的运动苗子。  相似文献   

2.
理想人格的培养——孔子德育思想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重视德育的教育家,他的德育思想和德育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典范。孔子的德育思想中关于所谓“君子人格”的行为规范,已经成为古今人类共同的品德和规范,比如,父慈子孝,兄友弟悌;诚实守信,知恩图报;立志有恒,身体力行;克己内省,改过迁善等等。本文通过对孔子这些德育思想之管窥,主要从七个方面来说明孔子德育思想中所提及的“君子”这样一种理想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体育智慧,提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一致的自然体育概念:“自然体育”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法自然”思想为终极依据、以“守自然之道,顺自然而动”为方法论原则、以“回归自然,天人合一”为终极目的的体育观或体育形态。“自然体育”的方法论包括:运动负荷“自然”、运动动作“自然”、运动时机“自然”、运动心理“自然”等内容。“自然体育”概念的提出,能够充实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体系,也能为我国多元化的体育社会提供一种本土化的体育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4.
以棒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运动特质认同度”中文版的量表品质。研究发现,运动特质认同度量表中文版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经过因子分析确定量表包含三个因子维度:社会认同性、唯一性、负性情感;相关研究显示,“AIMS”与SCL-90中的“焦虑”、“抑郁”和“敌对”因子、APSC中的“人际关系”因子、CSQ之“积极应对”、自尊总分以及EPQ之“情绪稳定性”维度等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特质方面具有较高认同度的个体,容易出现情绪困扰。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太极劲与外力运动规律的探索,揭示太极拳“功手”与“病手”差异之根源,进一步分析其“轻重沉浮”的外部特征,从内外两个层次展开了“引进落空”之技的学理研究。  相似文献   

6.
1“养神”内涵及其重要性养生是中国古代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保健卫生之学。包括:养神、导引、服食三个方面,主要实行手段分为“治其内”和“治其外”。“治其外”是通过机体的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药物和食补等方法来达到活血、健体、治病、长寿的目的。而“治其内”就是通过对  相似文献   

7.
以刘勰的《明诗》篇为核心,就诗歌生成而言,从"感物吟志"的辩证关系探讨诗之生成;就诗体而言,刘勰坚持"诗有恒裁"同时,看到了诗歌体裁的进化;就诗之体貌而言,提出了"随性适分"。  相似文献   

8.
在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问题上,众多学者都把太极柔力球项目与太极拳运动相提并论,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是“汲取了太极拳精华的拳理和功力之精髓”,或是“把太极拳的拳理和网球、羽毛球等运动项目的技术精华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为正确、务实地引导太极柔力球运动发展方向,通过对太极柔力球运动的起源、核心思想、运动特征和运动形式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努力探求其文化根源,辨析太极柔力球与太极拳运动、网球和羽毛球运动的区别,还原太极柔力球运动起源的真实面貌,纠正不合实际的偏见言论.为此,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太极”不是某项运动的专有名词,它是宇宙万物普遍运动发展变化的法则,太极柔力球和太极拳是“太极”法则下的2个事物,是2种不同的运动形式,不能仅依据起源时间的早晚,囿于太极拳运动理念和其他球类运动概念来决定2项目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的实然之境与应然之境进行研判,通过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对“武化教育”内涵进行深入挖掘,认为:“武化教育”是个体从“术”至“道”过程中的“修炼”方式,它是摆脱野蛮而对人的一种“修饰”,注重培养对象的“灵与肉”和谐统一,其不在于知识灌输,而在于通过“武”的手段达到对人生意义之“觉”“悟”的亲切指点。“武化教育”对当今的学校体育具有重要的补给作用:对学生的补给体现在对“德”的培固从“有”到“全”,对“智”的涵养从“一”到“多”,对“体”的养护从“量”到“质”,对“美”的转向从“外拓”到“内聚”;对教师的补给体现促进教育理念从“行为主义”向“建构主义”演进,教育模式从“传统”向“现代”迈进,教师培养由“粗放”向“集约”转向;对体育课程补给体现在对运动认知的自明、健康行为的自省、体育品德的自觉。  相似文献   

10.
浅论击剑运动“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击剑运动的技术具有技能、技巧、快速反应和力量等多元变异组合结构,这是源于击剑运动是俩人以武器相对抗的项目,从比赛形式看,体现为对抗激烈、攻防转换快,双方在制约与反制约不问断地快速转化中进行较量。根据击剑运动的这一属性和特点,笔者经过实践,总结出“积极主动、以我为主、以攻为主”的战略战术思想和“快、准、狠、变”的技术风格并在实战中认真贯彻,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竞技运动为争得比赛的主动权、夺得胜利,总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技、战术来实现这一目的。而“以我为主,快、准、狠、变”是一个优秀运动员战胜对手,取得胜利的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身法的角度探讨太极十三势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太极十三势之“势”进行探讨.研究认为:1)“势”是一种原始的、潜在的、并贯穿于太极拳运动始终的能量.无论太极运动形态怎么变化,必须保持“势”的不丢.2)“势”蕴含于太极拳身法之中,保持正确的太极拳身法是维系“势”这种能量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历代儒者对孟子人性善的解释都是将其解释为预设的人性本体.从《孟子》文本出发,通过对孟子何谓大者、大者如何立、大体的存养、为不善的原因等几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孟子所谈之性,既有欲望之天性又有本体之人性,“大体”“大者”即是本体之人性,其人性本体是通过“思”并将之“扩而充之”而得来的;通过“思”和“扩而充之”而得来的人性本体是需要通过“寡欲”和“集义”的途径而“存养”的;不能“存养”即是“不善”,因此,孟子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形而上学者,而是儒学形而上学的缔造者.  相似文献   

13.
荀子所谓“无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并不是指没有审美对象,其审美对象是伦理道德之“礼”。在其观照方面,荀子提出了“虚壹而静”的审美心境,其中的“虚”与“藏”、“壹”与“两”、“静”与“动”是辩证的关系,并由此进入“大清明”境界。“元万物之美而可以养乐”是一种精神态度,“大清明”是一种境界,而“虚壹而静”是持有这种态度、达到这种境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运动训练中的“技艺”、“明智”与“科学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运动训练从操作角度看是“技艺”,而“技艺”又是“专项化”和“个体化”的;运动训练实践的智慧包含着“非理论的智慧”和“理论的智慧”;“非理论的智慧”即属于“明智”,唯“明智”达“技艺”,竞争和协作促进专业“明智”的发展,“理论的智慧”则达于“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指出《墨子》一书,虽断简残篇,难窥其全,致较缺乏明晰系统之说,但其领域甚广,开创实多,计有十项:今日“原子论”的惊人先驱之说;中国思想中“量”的发现;天文学中日月对恒星位置之退行运动;数学中“零”的发现,与“位值”观念;物理学上波和粒子之宇宙开创论;度量衡学上是Atwood机械的始祖及四轮车和云梯构造之先知;动力学上“弹道”与“风筝”的研制之识;光学上万花筒的先进之见与摄影原理;声学上地话器的发明;机械工程学上,活塞风箱及弩机之制造等。  相似文献   

16.
重论古文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文复兴不是韩愈的专利,而是文类稳定的中心与可塑的边缘辩证运动的命定之局。骈体脱离散文精神旁逸斜出,是古文复兴的直接动因;骈体内“文心”与“诗情”不可调合的矛盾,是古文必然复兴的内在依据。而三唐世风心态的转变,仅是使内因起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高尔夫运动本身具有贵族精神的本质和浓厚的休闲运动特征,由于人们过多地关注高尔夫的消费属性而忽略了其精神属性,导致其发展的“异化”.通过挖掘高尔夫运动的休闲价值发现:高尔夫运动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的休闲理念相契合;高尔夫具有“雅”的休闲最高境界;高尔夫运动关注个体需求和自由发展、关注“低碳环保”,因而也具有“善”的休闲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更新对体育教育与竞技教育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纵观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三十年代的(体育原理)、(体育概论)称:“体育是大肌肉运动,体育之目的不在于健身,在于满足心理上追求快乐的需要”。五十年代又把苏联的“身体运动和竞技运动”误解成体育,加重了“运动即体育”的错误观念,造成了体育和竞技在理论上的混乱局面,因而在没有完全认清什么是体育教育时,却形成了一套运动教学的理论和制度,自此我国体育就沿着“运动等于体育”的错误轨道来实行。八十年代我国体育理论界开始围绕着什么是体育(Physicaeducation),什么是运动竞技(Sports两概念…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社会变革事件,而新中国建立之初广泛开展的科学普及运动,则是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表现和标志之一。建国初期的科学普及运动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确立“人民科学观”新理念,明确科学普及运动的新方向;对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的探索与实践,为科学普及提出新要求;建立科普局和科普协会,指导科学普及运动;推动自然科学的大众化、通俗化和本土化,实现科学转向人民;建立科学馆,大力发展科学展览事业,推动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调研、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以特纳《仪式过程》理论为导向,以福建厦门“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范畴内的身体运动为研究对象,挖掘“送王船”仪式活动沿承的社会元素。认为,“送王船”仪式中“阈限”过程中的身体运动是该仪式活动的核心支撑及象征之展示。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原始宗教观促生了以肢体运动的象征寓意,以身体运动文化反应精神和心灵需求。这种肢体运动的内涵与外延,在海峡两岸关系和谐发展中具有积极的文化政治导向功能,对村落经济发展具有可视的补偿性功能,有利于实现村落传统文化功能激活,是时代发展中村民们的重要精神寄托,对农村劳动力素质培植将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