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在我国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已适用得相当普遍,而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却被排除在法律保护范围之外。如何突破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的阻碍,使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权利得到更好的法律保护,是司法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的紧迫问题。针对现行法律及司法解释存在的问题和司法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对刑事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法律排除刑事案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从经济因素、司法技术、传统思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探究产生此种现状的原因,以期推动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早日在我国发展和完善。在经济因素方面,通过实际案例揭示我国生产力落后、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制约赔偿判决的落实;在司法技术方面,以美国为例,论证精神损害司法鉴定的复杂及我国司法技术条件落后的不利影响;在传统法律文化思想方面,从传统集团本位法律思想和公法文化两个角度阐述传统思想对刑事领域精神损害赔偿建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精神损害赔偿向来是民法学界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肯定性规定,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第一次对精神损害赔偿作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制,这是我国民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文结合该解释,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特征、适用范围及赔偿数额等问题进行了阐释,并从司法实践出发,针对司法解释中存在的某些不足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精神损害赔偿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的实践问题.广大的"法律消费者"在精神损害赔偿的性质与赔偿数额的决定因素、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精神损害赔偿的具体方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从理论上弄清陷入误区的原因,从而走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误区是正确行使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精神损害赔偿是对精神损害的救济和抚慰,是救济人身权利损害的一项重要办法,是侵权损害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的建立,是近代法律民主进步的体现.本文通过对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性质、产生依据、构成要件、功能及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赔偿金算定原则的论述,对之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6.
产品责任损害赔偿作为产品责任制度的重中之重,其范围的设置不仅直接关系到受害者的利益能否得到有效保护,而且体现了法律对侵权行为遏制作用的强弱。目前,就产品责任损害赔偿中的产品自身损害及纯粹经济上的损失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和惩罚性损害赔偿几个问题而言,世界各国立法规定与学界观点存在很大差异。通过对国内外立法现状及学界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可以明晰我国立法上是否应该就以上问题予以明确,以及如何具体加以规定以指导日益变化、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纠纷的解决,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指受害人因人格利益或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者遭受精神痛苦而获得的金钱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通过发挥其补偿、惩罚、慰抚之功效。成为保护受害人、制裁违法、实现公平与正义的法律武器。本文参照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从侵权的法理方向,阐述了精神损害赔偿的概念、功能、性质及构成要件,讲述了精神损害为什么可以用金钱的赔偿方式给予抚慰的同时针对精神损害赔偿法案中的部分遗漏和缺失,提出了补充和完善的个人观点,以期健全和规范我国的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侵权责任法》中赋予了被侵权人以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保护了公民的精神利益,作为与民事侵权相对的国家侵权领域也迫切需要对被侵权人的精神利益进行救济与保护。2010年《国家赔偿法》修正案中对此项制度作出了规定,但由于赔偿标准不明确、赔偿范围过于狭窄等多种原因,司法实践中的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引起了不少争议。下文从《国家赔偿法》的规定出发,结合世界代表国家的立法经验,分析我国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现状与不足,以期提出一些看法与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人身自由权是人身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现行立法在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规定存在着诸多不足,对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提出了四点建议: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定统一的赔偿标准;确定赔偿数额;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10.
随着被害人救助制度建立这一问题被社会所关注.作为其一个重要部分的精神损害赔偿亦应在其中有所体现.相关的法律制度也应与其保持统一.在对刑事罪犯人权保护的同时.刑事犯罪所具有的公权性质如何去平等地保护私权下的被害人所受的精神损害则是学界一直予以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以期促进刑事制度与被害人救助制度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船舶油污中长期损失赔偿争议,通过研究比较国际公约和美国立法关于船舶油污自然资源损害和纯经济损失赔偿的规定,结合我国船舶油污中长期损失索赔实际,指出我国司法实践中所称的船舶油污中长期损失的提法并不恰当,它在性质上属于自然资源损害和纯经济损失.只有准确理解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公约有关赔偿范围的规定,制定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建立油污损害赔偿范围制度,才能明确自然资源损害和纯经济损失的赔偿范围和标准.  相似文献   

12.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扩大到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定为物质方面的损失,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不利于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导致法律价值的缺失,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关于产品责任的法律存在着一些亟待完善之处。在立法体例上,我国没有形式意义上的、独立的产品责任法;在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上,《产品质量法》的归责原则对消费者的保护不够充分,产品"缺陷"的判定标准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在对受害者的救济方面,损害赔偿范围狭窄,赔偿数额较低等;我国产品责任法规中,对产品的概念、范围的界定不统一,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而且对涉外产品责任的规定少。要从根本上遏制目前我国因产品质量问题所导致的侵权和完善产品责任法律体系,应从立法体例、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产品缺陷的判定标准、对受害者的救济方式"产品"的界定以及涉外产品责任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人权保障制度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关于精神权利的司法救济也不断完善,本文从立法、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三个方面阐述我国刑事诉讼领域的刑事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分析了我国司法机关的做法,并在此基础上质疑我国现行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建设直接关系着西部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经过数十载的法治建设历程,西部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这突出表现在西部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化进程所采取的基本模式尚未明确、国家立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和摩擦、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调整范围未得到合理界定等方面.基于此,唯有宏观上对西部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化模式进行创新、实践上对国家立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关系进行重构、理念上突破"法律万能主义"式的误区,方为加速西部民族自治地方法治化进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法学教育实践中,传统的法学教育在思维训练、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弊端,而源自美国的诊所式法学教育,由于其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操作模式,为我国法学教育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法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方案,有利于提高法学实践教学质量,是对法学实践教育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对公民权利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对公民权利存在着巨大的威胁。通过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分析,提出建议修改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在赔偿范围上,不仅赔偿物质损失,也应赔偿精神损失,不仅赔偿直接损失,也应赔偿间接损失。尽快完善赔偿程序,最好能直接立一部行政赔偿程序法,以便进一步完善对行政权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