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综述了Internet2中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区分服务模型的产生、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区分服务的体系结构及实现.论述了当前基于Internet2区分服务模型所展开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性意见.  相似文献   

2.
稀土元素铒离子在光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离子注入的方法把铒离子掺杂到KTiOPO4晶体,采用卢瑟福背散射技术分析了铒离子在注入晶体中的射程分布;对注入的KTiOPO4晶体进行退火处理,分析发现铒离子在KTiOPO4晶体中退火后的深度分布不再是高斯分布,是两个峰的分布.研究结果对铒离子注入KTiOPO4后的晶格缺陷、注入损伤分布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辫群上定义了一种新的数学问题——多一求根问题.基于该问题的难解性构造了一个强盲签名体制,并证明其在随机预言模型下能抵抗适应性选择的消息的多一存在性伪造攻击.与共轭盲签名体制相比,新体制的优势在于计算效率更高、签名长度更短.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新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模型——超内核系统模型,使专用系统可以容忍代码错误,提高可生存性.并且实现了一个超内核系统开发平台,完成了网络防火墙原型系统.该网络防火墙原型系统在同样的硬件平台上比优化的Linux防火墙包转发延时少大约20%.  相似文献   

5.
选取迄今世界上唯一发生过人群硒中毒爆发性流行的地区———湖北恩施渔塘坝为研究区.研究结果表明,在渔塘坝废弃的 石煤堆"和富硒岩段,首次发现了多形态、多成因的自然硒和硒铜蓝、水硒铁石等硒的独立矿物,证实了富硒岩石中自然硒的存在.富硒岩石中硒主要以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硒为主.元素硒的形成过程是影响风化岩石硒释放、转化和迁移的重要因素.富硒岩石是渔塘坝高硒区形成的直接因素.硒中毒的高风险主要受玉米硒(主食)的控制,渔塘坝目前依然是硒中毒可能发生的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层平板法从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分离出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强裂解性噬菌体,命名为PO157-Z。通过透射电镜、基因组酶切以及最佳感染复数、裂解曲线和酸碱耐受性等生物学特性测定分析发现:噬菌体PO157-Z头部呈正六面体的立体对称结构,直径约70 nm,尾部较短,长和宽均约10 nm.EcoR I酶切表明,其核酸类型为dsDNA.该噬菌体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1,其对酸碱耐受性较好,且耐受范围较宽.此外,对宿主菌的裂解曲线进一步表明,其对大肠杆菌O157具有高效快速的裂解作用.因此, PO157-Z作为一株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强裂解性噬菌体,属dsDNA短尾科噬菌体,其对宿主菌的高效裂解性以及强酸碱耐受性等特点,为污水处理系统中大肠杆菌O157的生物防控,提供了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运动应激对HSP70在骨骼肌和白细胞中表达的影响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生物体在不良环境条件下产生的一组特殊蛋白质。随着研究深入,发现HSP有增加机体应激的耐受性、分子伴侣作用、调节免疫机能等生物学作用。运动对HSP70在骨骼肌和白细胞中表达的影响是近年来研究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及其潜在的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对补丁比对技术中的结构化比对经典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结构化比对工具软件. 与经典算法的区别在于,本文算法通过对签名相似程度的强弱进行量化达到函数配对的目的,从而解决了经典算法中签名一致性和唯一性之间的矛盾问题. 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款结构化比对工具——NBD(NCNIPC binary differ). 实际测试中NBD相对于已有工具软件,在函数配对的准确性方面取得了更好的成绩,从而证明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对黄土高原的灵台和泾川黄土 -红粘土序列进行了磁性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古地磁研究表明,泾川剖面的底界年龄为 8.0Ma,这比灵台剖面的底界年龄老 1.0Ma.通过空间上红粘土剖面的地层对比,发现灵台红粘土序列相对较为完整和连续.该剖面可以作为中国北方晚第三纪红粘土的标准剖面.野外观察和粒度分析均表明灵台和泾川红粘土沉积为风成沉积.通过对南北向黄土大断面粒度参数的系统分析,初步建立了 粉尘沉积的粒度参数———沉积区距源区最小距离"的半定量模型.根据这些模型推测,红粘土的主要源区可能在现代的巴丹吉林沙漠及其以西地区.灵台剖面的游离铁/全铁值变化表明,晚中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经历了非线性的演化历史.约 4.1~ 4.8Ma间为黄土高原地区 7.0Ma以来东亚夏季风最为强盛的时期.该气候事件的出现可能同全球温度背景较高及全球冰量较小有着动力学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InSAR目标三维重建原理对分布式卫星SAR干涉测高系统模型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完整的目标位置三维重建闭合形式解;并对影响三维重建精度的主要误差源——基线矢量误差和干涉相位误差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了基线矢量误差和干涉相位误差特性,从而为系统参量定标及其校正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不同的方法详细推导了Pr^3+4f^15d^1电子组态的光谱项,两种方法得到的光谱项完全相同,但是方法二更加简单、快捷。这对于研究Pr^3+及其它镧系离子的真空紫外或紫外光谱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于区域大气模拟系统,采用网格嵌套方法,发展了由区域尺度气象模式 (R αM )和城市尺度气象模式 (C βM )组成的嵌套模式预报系统,为空气污染预报提供必需的气象要素场。共进行了 5组预报实验,并分别与对应区域和城市尺度的两类静力平衡预报模式 :Eta模式 (区域尺度 )和M βM (城市尺度 )的预报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R αM和C βM预报结果更能准确合理地反映天气系统的实际变化规律,其预报效果明显好于Eta模式和M βM。建立的嵌套模式预报系统可为空气污染业务预报提供一个好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热休克蛋白成为运动医学界又一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与运动有着密切关系。本文从热休克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出发,对不同运动应激方式对骨骼肌细胞热休克蛋白的影响进行综述,并对这一新的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现代生物技术是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建立的创建新的生物类型或新生理机能的实用技术,是现代生物科学和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该文对现代生物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旨在促进现代生物技术与体育生物学进一步结合,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流式细胞术是一种综合应用光学、流体力学、电子计算机、细胞生物学、分子免疫学等学科技术,对高速流动的细胞或亚细胞进行快速定量测定和分析的方法。用它不仅可以来对细胞进行计数,还可以对细胞的混合物进行细胞类型的分析研究,并同时测定细胞的多个参数,如测定细胞的特征(形态、膜电位等)和细胞内pH,细胞DNA、蛋白质含量、表面受体、Ca2 等。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灵敏度、精密度大大超越了传统的技术,因此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许多领域。主要综述流式细胞术在体育科研中的应用并讨论它在应用中的局限性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统计力学中伊辛普适类的临界卡西米尔力。针对临界点上平行板几何约束下的伊辛普适类,基于欧拉-麦克劳林求和法发展了一套计算临界卡西米尔力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在平行板几何约束下,伊辛普适类临界卡西米尔力表现为以标度指数为-3的方式随板间距离衰减的长程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依托Ansys Fluent平台及其二次开发程序建立静电除尘器(ESP)内除尘及活性炭汞吸附的数值模型,多场模型耦合了流场、电场、颗粒吸附、颗粒荷电及颗粒运动等子模型,通过该模型对静电除尘器内喷射活性炭汞吸附及颗粒收集的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活性炭颗粒粒径和ESP内的离子风效应对于除汞除尘效率均有重要影响。活性炭颗粒粒径越小,除汞效率越高,当活性炭粒径为5 μm时,ESP脱汞效率可达89.6%。而离子风的作用对于ESP内两种汞吸附机制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在ESP内悬浮活性炭颗粒对于汞的吸附机制占主导地位,而近壁面汞吸附效率较低,最大除汞效率不超过10%。将汞吸附子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活性炭的脱汞率。  相似文献   

18.
经野外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标本鉴定和文献资料整理,查明目前玉舍森林公园有堇菜属植物10种,其中东北堇菜(V.mandshuricaW.Beck.)、早开堇菜(V.prionanthaBunge.)为贵州分布新记录,江西堇菜(V.kiangsiensisw.Beck.)为贵州志补遗。对玉舍森林公园堇菜属植物的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并介绍了多数种类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旨在为堇菜属植物的生物学研究及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能N+离子注入技术,以D110 和D110B为出发菌进行了诱变选育高产谷氨酸菌株和发酵的试验研究。通过研究已经初筛到两株高产菌株D5221 和B3263,其多批次摇瓶平均产酸分别达到 8.4%、7.5 %,比出发菌分别提高 35.48%和 25 %.其一级种子生长曲线比原出发菌有明显变化,高产菌株发酵对数期平均提前 2~ 3h.从发酵曲线显示出高产菌株的代谢活力增强,倍增时间缩短,对缩短发酵周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磁场强化真空水滴闪蒸成冰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真空制冰装置体积较大、日制冰量有待提高的问题,通过对相关的外界物理场对物化性质、结晶过程、传热传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的综述,根据建立的稳态蒸发结冰分相能量方程,指出真空制冰中冷量主要来自闪蒸过程中冰层升华所要吸收的潜热;潜热量的大小决定于单位时间水滴质量变化率即表面扩散系数;电磁场使水体系热力学能绝对值降低,则其黏度和表面张力也降低;电磁场在水滴在真空状态下闪蒸过程中,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复杂的分子结构,增加水的活性,有益于扩散系数的增大,从而强化二元冰形成过程中的传热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