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为了探讨游泳专项训练引起的肩关节旋转肌力变化,对参加夏季集训的27名高校游泳运动员(14名女性,13名男性)进行了肩关节内旋、外旋等长肌力测试,结果提示:肩关节内旋(IR)肌力在整个游泳集训过程中显著增长,肩关节外旋(ER)肌力在从训练前到训练中期显著增长,而从训练中期到训练后无明显变化,肩关节内旋/外旋肌力(IR/ER)比值也因此增大.本研究还提示游泳训练中为了预防肩部损伤的发生,应注重发展肩关节外旋肌力.  相似文献   

2.
运动员单纯性慢性桡骨小头半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9一1987年,作者研治了6例单纯性慢性桡骨小头半脱位患者,他们均无明显伤史,多为伤肢前臂于旋前位作突然猛烈、反复被动牵拉所致。作者采用改良的“郑氏”桡骨小头半脱位复位法(加用厘、顶、推手法)、前臂旋后加压固定悬吊法、还纳对抗功能训练法等治疗,取得了6例一次复位成功,5例痊愈恢复的良效。文中对伤因机转、诊断标准及与单纯下尺桡关节损鉴别点作了详细论述。作者认为是一种罕见的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3.
棒球投手专项训练引起盂肱关节旋转肌力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参加夏季集训的23名高校棒球运动员(11名女性,12名男性)进行了阶段性盂肱关节内旋、外旋等长肌力测试,探讨棒球投手专项训练引起的盂肱关节旋转肌力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盂肱关节内旋(IR)肌力在整个棒球集训过程中显著增长,盂肱关节外旋(ER)肌力在从训练前到训练中期显著增长,而从训练中期到训练后无明显变化,盂肱关节内旋/外旋肌力(IR/ER)比值也因此增大。提示棒球投手专项训练中为了预防肩部损伤的发生,应注重发展盂肱关节外旋肌力。  相似文献   

4.
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结合流体力学知识,分析了几种不同旋转形式的篮球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力学方法和速度的矢量合成法,探讨前旋球、后旋球及侧旋球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指出球的旋转这一因素在投篮过程中的重要性,为篮球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网球专业运动员和初学者在单手反手(单反)击球过程中技术差异,判定网球肘潜在危险因素,并为预防损伤提供生物力学依据。采集10名网球专业运动员和5名初学者(男)单反击球动作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肌电数据。结果显示专业组击球后球速、碰撞力峰值均显著大于初学者组。专业组肌肉激活顺序比初学者组更有效合理。在挥拍阶段,肱三头肌积分肌电与击球后球速、旋前圆肌积分肌电与击球前拍速和碰撞冲量均显著相关。初学者较小的碰撞力却相同的肌肉激活水平,击球时仍保持较大前臂旋前状态,使碰撞力加载的扭矩更大,此扭矩在网球肘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单反击球技术中运动学、动力学和肌电特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是一个肌肉协调活动的过程,破坏了这种协调性,就可能导致损伤出现。  相似文献   

6.
排球运动员的肩关节是很容易损伤的,采用实验法,先对35名肩关节正常的高水平男子排球运动员进行专门力量训练后,然后采用Cybex-6000等速测力仪对其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进行了等动向心力量测试,获得一套相对较完整的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的数据,从而对肩关节的内外旋肌群的生物力学规律进行综合评价,为运动损伤的预防和康复提供生物力学依据,为排球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肩关节的内外旋力量训练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振动杆训练对精英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筛选26名精英射箭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名。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射箭力量训练,实验组在常规射箭力量训练的基础上还进行振动杆训练(30min/次,3次/周,共8周)。所有运动员在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与训练系统测试双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内收、肩胛骨平面外展45°时外旋/内旋向心性收缩运动的峰值力矩;使用表面肌电图记录双侧前锯肌、上斜方肌、中斜方肌、下斜方肌、菱形肌和肩胛下肌的sEMG信号;采用OSIS评估振动杆训练对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部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训练8周后,仅实验组双侧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及OSIS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时,实验组的肩关节向心性收缩峰值力矩、双侧肩关节sEMG肌肉活性、O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振动杆训练能显著加强射箭运动员肩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提高肩胛骨主要稳定肌的激活水平,可作为射箭运动员发射技术动作时肩关节稳定性的一种有效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1988年一1992年诊治肱骨课上骨折46例,其中伸直型43例,屈曲型3例。46例中尺偏型32例。采用旋后前臂模桡偏倾斜手法复位,应用小夹板压垫效应力加钢托旋后桡倾悬吊固定法治疗取到了满意疗效。32例尺偏型骨折患者经随访3月至2年其时内翻发生率为15.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两种不同方式的准备活动对高强度力量训练后肌肉疼痛及血清CK、Mb及尿3—MH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二次训练前进行的“阶梯式”专项准备活动,血清CK和Mb水平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第一次训练后,且恢复较快,肌肉疼痛程度也有所降低.提示:适宜的专项准备活动减轻由于高强度力量训练引起的骨骼肌纤维损伤.  相似文献   

10.
虽然普通中学课余田径训练受学制、学期和教育内容限制 ,但作为青少年运动训练 ,必然要遵循周期性训练规律 ,保持运动训练的规范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在中学青少年田径训练中 ,应根据学校学制特点以及具体比赛任务 ,制订全年训练计划 ,并合理划分训练周期。1 全年大周期训练划分1.1 全年训练阶段划分附表 制订全年训练计划 ,合理安排大周期训练第一准备期第一竞赛期第二准备期第二竞赛期过渡期11月 - 4月 5月 - 6月上中旬 7月 - 8月 9月 - 10月 6月下旬及 1月下旬学生整个学期都正常训练 ,但学校期中考试休息一周 ,期末考试一般在 6月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观察髌骨软化症患者屈膝疼痛时股内肌和股外肌的肌电活动、膝关节X光轴位片以及伸膝等动力量测定,拟在探讨髌骨软化症患者髌骨疼痛、髌骨位置及股内肌机能状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髌骨软化症患者股内肌张力相对较高,导致髌骨向内偏移、屈膝时疼痛。而点揉血海穴后股内肌张力下降,髌骨位置外移并恢复正常,屈膝疼痛缓解。因此认为髌骨软化患者屈膝疼痛与骸骨向内偏移有关。建议在运动训练中注意掌握正确的动作结构,屈膝旋转时应保持大小腿和足在同一平面的同步活动,使髌骨保持正常的活动位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前碱中毒(补充碳酸氢钠[NaHCO3])对男子篮球运动员高强度间歇训练时生理应激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25名男子篮球运动员以随即和双盲的方式分别摄入NaHCO3和安慰剂(Placebo)后进行一次高强度间歇训练,记录运动时的做功量和力竭时间。分别于摄入前、摄入后60 min(即训练前)、训练后即刻以及训练后10 min取动脉血测定酸碱平衡参数;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训练后90 min和180 min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应激标志物含量以及单核细胞热休克蛋白72(HSP72)表达量。结果:补充Placebo和补充NaHCO3平均做功量和平均力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摄入前比较,摄入后60 min,补充NaHCO3时pH值、HCO3和碱过量增加(P<0.05),而[H+]下降(P<0.05);与训练前(即摄入后60 min)比较,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10 min,补充Placebo和补充NaHCO3时pH值、HCO3和碱过量均降低(P<0.05),而[H+]升高(P<0.05);训练后即刻和训练后10 min与补充Placebo比较,补充NaHCO3时pH值、HCO3和碱过量升高(P<0.05),[H+]降低(P<0.05)。与训练前比较,补充Placebo血浆TBARS和单核细胞HSP72表达量在训练后各时间点均显著性升高(P<0.05),补充NaHCO3在训练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TAB和GSSG/TGSH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补充Placebo比较,补充NaHCO3时血浆皮质醇在训练前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显著上调单核细胞HSP72表达;补充NaHCO3对运动能力无显著影响,但可下调HSP72表达水平,其机制可能并不是通过抑制氧化应激介导的,而与维持酸碱平衡稳态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高速摄影等方法,从专家调查、实验验证、理论分析3个方面对前臂负重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前臂负重法符合素质练习要尽量与专项技术动作特征相一致的运动训练学要求;对提高排球运动员的挥臂速度效果显著,且可以节约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具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肩周肌群肌力情况.方法:对广东省女排和男举运动员进行肩部评估,分别确诊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女排运动员13名为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女排运动员8名为II组和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男举运动员9名为III组、肩部功能正常的男举运动员10名为IV组;使用电子测角仪和Hogan Mycroft 2手持式肌力测试仪分别对I组、II组、III组和IV组运动员进行肩部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测试.分别比较运动员在肩关节活动度和肩周肌群肌力的差异性.结果:与II组相比,I组肩关节前屈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上斜方肌肌力下降非常明显(P<0.01),下斜方肌和前锯肌肌力上升(P<0.05),中斜方肌肌力变化不大;额状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肩胛位肩袖肌群内旋和外旋肌力下降(P<0.05),但120°的外旋肌力显著上升(P<0.01).与III组相比,IV组前屈、后伸和外展受限明显(P<0.05),尤以外展受限最为明显(P<0.01);上斜方肌肌力明显下降(P<0.05),中、下斜方肌肌力下降,前锯肌肌力上升,但都不显著;在额状位60°和9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明显(P<0.05),尤以60°外旋和90°的内旋下降最为显著(P<0.01);在肩胛位60°、90°和120°内旋和外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显著(P<0.05);尤而内旋时肩袖肌群肌力下降最为显著(P<0.01).结论:与肩部功能正常的运动员相比,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女排和男举项目运动员的肩周肌群肌力下降,但下降的程度和因下降而出现的代偿应区别项目有针对性地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7名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3周高住高训低练(HiHiLo)训练前、后与身体机能相关指标进行的分析,探讨HiHiLo对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以期把HiHiLo训练方法运用到武术散打运动项目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7名优秀男子武术散打运动员进行为期三周的HiHiLo训练,即每天晚上在模拟海拔2 500 m~2 800 m(氧气浓度14.7%~15.4%)低氧环境中居住至少10 h,每周在模拟海拔2 500 m(氧气浓度15.4%)缺氧环境下进行3次低氧训练,其他时间进行正常生活和常氧环境下的常规专项训练。在HiHiLo前和HiHiLo结束后对受试者进行最大摄氧量、血乳酸和血氧饱和度的测试,并于实验前1 d、实验期间每周同一天及实验结束后第3 d清晨进行血象监测。结果:HiHiLo训练后最大摄氧量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显著提高(P0.05),最大功率显著升高(P0.01),力竭时间明显延长(P0.01);HiHiLo训练前、后两条血乳酸—负荷曲线表现的趋势大致相同,但是训练后降低了同级运动负荷时的血乳酸值,乳酸阈强度增加;HiHiLo训练后血氧饱和度值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P0.01);HiHiLo前、后红细胞、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无显著性变化。另外,HiHiLo可以提高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机体载氧能力直接相关的血液指标水平,这种改变主要表现在实验第2周。结论:为期3周的HiHiLo训练提高了优秀武术散打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并且在赛前机能状态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6.
将60例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测试组(n=30);对照组仅采用腰椎水平牵引治疗,1次/日;测试组在采用腰椎水平牵引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普拉提斯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腹肌和腰背肌进行力量训练、柔韧训练和协调训练,1次/日,6次/周;治疗时间为8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及8周时,测试组腰椎前屈与后伸关节活动度显著改善(P<0.05),RMQ功能受限评分及疼痛强度评分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普拉提斯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关节活动度,减轻其功能受限及疼痛程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17.
听力训练在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笔者认为,在进行英语训练时需要精心组织听前、听中、听后三个不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桡骨小头半脱位,见于学龄前儿童,尤以4岁以下幼儿为多。运动员的桡骨小头半脱位却非常少见,目前国内尚无报导,现将我队两名运动员桡骨小半脱位介绍于后,供同道们参考。病案介绍1.钟××,女,12岁,四川技巧队女子双人“尖子”运动员。于1980年7月3日上午作站手前空翻下时,因两人配合不好,下面人推手用力不当,致使上面人头向下,前臂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参加CUVA甲级赛的长春师范大学女子排球队10名主力队员正面上手传球时上肢表面肌电信号的测试,分析上肢肌肉的放电顺序及大小,以此来指导排球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采用DASLab10.0表面肌电采集仪,对每名受试者在3m、6m间距下正面上手传球时进行上肢肌肉表面肌电信号采集,利用IBM SPSS stastics19系统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结果显示:在正面上手传球时上肢肌肉的激发顺序分别是斜方肌上束、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旋前圆肌和肱三头肌,其中三角肌前束放电量最大,贡献率最高.不同距离正面上手传球上肢发力大小和放电顺序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距离传球并不影响上肢肌肉发力顺序和用力大小,建议排球运动员日常训练中重点锻炼三角肌前束,加强正面上手重复性传球练习来提高传球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上肢肌肉力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Biodex等速测力系统对 12名广东省花样游泳运动员上肢肩关节的外旋 /内旋肌群进行测试 ,旨在观察该肌群的力量水平及有关肌群之间的合理肌力比例 ,为针对性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结果发现 :广东花泳运动员肩关节外旋内旋肌群峰力矩和相对峰力矩随运动速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平均功率随运动速度的增加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但左右肩关节外旋肌群 3 0 0°/s速度下AP明显低于 180°/s时的AP值 :外旋和内旋肌群比值随测试速度的提高而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广东省花泳运动员左右肩关节外旋肌群基础力量较弱 ;左肩关节力量强于右肩关节 ,应加强右肩关节肌肉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