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对比研究等方法对我国奥运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所获奖牌情况与世界体育发展格局进行分析,归纳里约奥运会我国奖牌特征与我国竞技体育各项实力.分析结果表明:在里约奥运会中我国奖牌结构特征呈"下滑递增"趋势;传统项目略有下滑但依旧为夺金主力;潜优势项目自行车、跆拳道实现突破;基础项目田径、女足、女排有所提升,篮球项目下降最为明显,整体实力明显薄弱.建议我国积极调整发展战略,改革竞技体育体制、优化体育项目结构、完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科学训练方法,保持优势项目,提升基础项目、发展潜优势项目,整体提高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帕雷托分析法,将我国的奥运项目划分为:优势项目群体、潜优势项目群体、待发展项目群体和弱势项目群体四类.我国奥运项目群体优势仍不明显,能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项目仍然比较单一,奥运成绩的取得只是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谋求发展,提示着要使我国奥运竞技地位得到提升,内部各项目群体必须保持较为均衡和优化的竞技格局,重点开发待发展项目群体和弱势项目群体.在优势项目群体上,俄罗斯造成的威胁最大,下位威胁也不容忽视;在潜优势项目群体上,各国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我国与俄罗斯和美国仍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以第28~30届奥运会田径各项目男、女子前三名为依据,运用比较优势理论对相对优势集团田径项目群的比较优势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世界田径相对优势集团各国男、女子等级项目群各不相同且优势程度各异;各国整体相对得分能力与项目相对竞技实力均呈动态变化,男子方面美国整体竞技实力最强,牙买加最差.女子最强为俄罗斯,最弱为肯尼亚;美国男子全能平均得分能力最强,女子则为俄罗斯竞走,英国短跑无论男子还是女子均最弱.我国田径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延长运动员最佳竞技阶段持续时间,完善田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相似文献   

4.
近几届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竞技实力格局发生了变化。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近几届我国代表团的金牌分布演变、奖牌分布演变、优势与潜优势项目演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金牌分布点逐渐增加;2.奖牌分布面更广;3.游泳成为金牌和奖牌的新增长点,已经成为重点优势发展项目;4.我国竞技体育整体竞技水平明显提高,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结构发生了调整。最后,结合我国竞技体育竞技实力格局嬗变现实情况,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冰雪竞技运动的整体实力及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虽然在冬奥会上的成绩表明我国已经处于世界冰雪强国的第二集团,但其依然存在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较少;冰雪运动普及程度较低、高水平地域分布差异较大;高水平后备人才较少、可持续性发展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提高冰雪运动普及程度、缩小各地域竞技水平差异,实现均衡发展;巩固优势项目、培养潜优势项目、提升弱势项目;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与培养的发展思路,为索契冬奥会我国冰雪运动的再创辉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室内游泳竞技项目成绩进行分析,并与伦敦奥运会、第16届世界游泳锦标赛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里约奥运会室内游泳竞技成绩在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女子项目提升更为显著;北美洲整体实力远超其他洲域,独占泳坛半壁江山;美国队占据霸主地位,且竞争优势显著;诸强国的竞技实力展现也尽不相同、各具特点;我国游泳队整体成绩与伦敦奥运会相比出现小幅度下滑,但整体实力略胜日本,且夺金项目及优势项目正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但是成绩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7.
主要采用帕累托分析法,对湖南省全运会项目的竞技实力进行统计与分析,将其划分为优势、潜优势、待发展、弱势项目群体四大类,并对其竞技实力的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显示:优势项目群体的竞技实力基本上呈上升趋势,项目布局偏窄,群体内部拓展空间大;潜优势项目群体的项目布局广,竞技实力基本上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待发展项目群体的项目布局出现萎缩,群体内部竞技实力提升空间很大,各竞技单位的竞技实力均呈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江苏、辽宁、广东四省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取得的奖牌及其项目竞技实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鲁、苏、辽、粤四省竞技体育实力位居我国体坛前列,排名此起彼伏;四省要不断扩大各自的优势项目群,挖掘潜优势项目,合理布局项目结构;与全运会赛制改革的步伐保持一致,提高教练员业务素质与执教水平;建立雄厚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队伍,以奥运会为依托,借助自身优势,拓展新的金牌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与对比分析法,以我国第7—11届全运会田径比赛前八名运动员成绩为依据,借鉴经济学区域划分理论对我国参加全运会田径比赛的各区域竞技实力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田径运动具有竞技实力区域性、男女子区域差异性、竞技实力动态性、整体实力与绝对实力高度相关四大特征。认为,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把握地理环境优势,发挥地域、区域文化的积极效应;政府宏观调控,保优促劣;以科技为主导,提高竞技田径训练科学化水平;拓宽田径市场,争取资金来源,以促进我国竞技田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以第30届奥运会女子跳马比赛为个案,对世界女子跳马项目的竞技现状、竞争格局及我国女子跳马项目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世界女子跳马项目动作类型相对集中、高难度与高分值动作水平发展缓慢、动作质量和落地稳定性有待提高;我国女子跳马项目动作类型单一,后备人才不足,整体实力落后。提出:我国相关部门应重视跳马项目的整体发展和布局;在培养高水平女子跳马运动员和发展跳马技术上,应根据运动员特点丰富跳马动作类型;及时把握并深刻领会最新的跳马规则。  相似文献   

11.
第27至第30届奥运会,俄罗斯竞技体育实力比较强大。主要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比较优势指数分析法,遵行竞争力-竞技优势-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推导逻辑,从近几届奥运会俄罗斯代表团的金牌分布、奖牌分布、优势与潜优势项目分布、比较优势指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俄罗斯夺金大项数量在逐渐减少,田径和摔跤的夺金实力最强;2,俄罗斯奖牌项目分布比较广,其中田径、摔跤、体操、举重、拳击、射击、游泳的综合实力比较突出;3,俄罗斯优势项目群体结构总在不断地发生重组,摔跤、田径、排球、花样游泳的整体竞技实力非常突出;4,俄罗斯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是由作为主体层的田径、排球、体操、摔跤、拳击、花样游泳和作为支撑层的篮球、网球、蹦床、手球、现代五项、举重在较长时间内的世界最高竞技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乒乓训练原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从把握乒乓项目竞争力的总体规律出发,从高层教练的视角出发,在训练学范畴内,对促成乒乓长盛的不易观察而又作用重大的系列经验进行了论述,概括成乒乓球竞技训练规律大系统.该系统包涵竞技训练原理,竞技训练理念,竞技训练实践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又组成为一个子系统.如竞技训练原理子系统包涵竞技要素,制胜因素,要素、因素的组合及这一组合的载体--打法类型及风格,等等.  相似文献   

13.
女子技术男性化已作为提高女子乒乓球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分析女子技术男性化在乒乓球运动中的体现、作用以及发展趋势,对培养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推动我国女子乒乓球运动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过度训练及其控制是现代运动训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乒乓球运动员与非竞技项目运动员相比,面临着更高强度的对抗、更激烈的竞争,因此,也更容易产生过度训练。采用晏宁(2003)编制的《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对100名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对乒乓球运动员过度训练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乒乓球俱乐部运动员已经出现了过度训练的迹象;在应激和恢复的8个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应激的4个因子上,未成年组运动员都高于成年组,训练年限"4年以上"组高于"4年及以下"组,"中专及以上"学历组高于"中专以下"组;在恢复的4个因子上,相反。  相似文献   

15.
我国竞技网球职业化发展已经走过第五个年头,中国选手在国际重大比赛上也获得了可喜的突破。但在由"国家体制"向市场化过渡的最初阶段,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顺应国际网坛的发展趋势,一面提高选手的技术水平,一面转化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能,才能尽快培养出更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员,创造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球产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性别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能力差异,对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材与训练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心理测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不同性别乒乓球运动员的注意品质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测试对象总体内性别间注意品质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表现出男子注意广度大于女子,女子注意转移优于男子。男性注意能力在注意的分配、注意广度和注意的稳定性方面的发展速度快于女性;女性新手和专家注意转移能力优于男性,即注意的灵活性好于男性。同一年龄组内的男女乒乓球运动员具有同等水平的注意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张继科在2011年世乒赛、2011年世界杯、2012年奥运会三大赛事决赛的三段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张继科在发球抢攻阶段和接发球抢攻阶段具有较明显优势,在相持能力上同样具有较强实力,但不够稳定。希望通过对张继科技战术的分析,为今后乒乓球事业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发球前三板技术是中国运动员克敌制胜的法宝,为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取得好成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乒乓球大球和“无遮挡发球”的改革,我国运动员的发球及前三板技术优势不再明显。分析了各时期我国运动员的主要发球特点,研究新规则下乒乓球发球及前三板技术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与影响,找出目前我国运动员发球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乒乓球教学与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非赛璐珞乒乓球又称无缝乒乓球,它的兴起使原有的赛璐珞乒乓球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介绍了乒乓球球体的演进,对比了赛璐珞与非赛璐珞两种球的检测指标。根据不同打法运动员的试打体会分析了非赛璐珞乒乓球对各种打法运动员的影响,展望了非赛璐珞乒兵球应用后的发展前景,并对运动员在非赛璐珞乒乓球应用后的适应和调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