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采用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系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及归因倾向进行了调查分析。分析表明:(1)体育院系篮球技术学习归因倾向:在成功情景下,倾向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归因;在失败情景下,倾向于内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归因。在成功情景下,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能力、努力、学习策略三项归因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失败情景下,运动训练和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能力、兴趣、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归因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2)体育院系学生篮球技术学习中追求成功的动机大于避免失败的动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与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成就动机没有显著差异。(3)体育院系学生篮球技术学习中,在成功情景下,追求成功与能力、努力、学习环境三因素相关显著,避免失败与兴趣、学习环境相关显著;在失败情景下,追求成功与努力显著相关,避免失败与兴趣、教学因素、任务难度、运气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将归因理解为一种过程,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不同的归因会引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动机和行为反应,进而影响其后继的行为。归因前因的研究是归因研究的重要方面,包括原因因素和归因倾向研究。本以问卷测量为手段,研究我国中学生体育学习归因原因因素的特色及归因倾向,构建中学生体育学习归因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3.
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了运动员在运动情景中的归因特点及规律性,并进一步研究排球运动员的成败归因对训练和比赛的影响,从而提出提高排球运动员归因技能的训练方法,这对排球运动训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们关于行为结果的因果知觉直接影响他们随后的情感、期望利行为。本文从体育教学的角度,对学生运动归因方式与体育活动态度的关系做了多维的分析考察,提出了通过再归因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水平,克服体育活动中的消极情绪,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积极体育活动态度的设想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体育的价值迁移一直受到体育学界的关注,本研究试图从心理学视角探讨这一课题.研究假设:运动归因训练能产生积极的"信念",而此"信念"有助于理想归因的形成,并可以迁移到学业领域中.经过为期17周的实验研究,发现运动训练在此研究中并没自动呈现出良好归因转向的价值,但结合运动情境进行归因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稳固的认知图式,并可迁移到学业情境中去.  相似文献   

6.
查阅、分析和研究有关归因理论的文献,表述了习得性无助理论,自我效能说和动机、情绪等三种归因理论观点的异同并结合运动训练的实践提出了竞技体育中归因训练的设计了案。  相似文献   

7.
体育院系男篮专项学生学业成败归因倾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院系篮球专项学生的学业成就上的归因倾向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在成功情景下,学生倾向于做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在失败情景下,学生倾向于做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性的归因,研究结果为体育院系篮球教学、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归因理论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归因是指个体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与原因之间逻辑关系的认知过程,对行为结果的归因影响着人的情绪、动机以及对活动的坚持性。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与教师都是影响学生归因方式的因素,学生对其学习结果所作的归因影响着他们学习的情绪及成就动机。体育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或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练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育活动动机归因与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纳动机归因理论是当今教育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焦点,成功地将这一理论运用于体育教学改革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归因、帮助教师克服不良的体育动机归因、帮助学生对同伴行为形成积极的活动动机归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行之有效的体育活动和归因训练,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归因理论及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体育教学的工作方法,学生学习行动的控制,及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归因理论的作用等,有助于人们归因理论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脑瘫学生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脑瘫学生30名分为3个组:实验组(EXG组)、对照组1(CON1)、对照组2(CON2)。实验组采用有氧运动联合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1采用单纯有氧运动训练、对照组2采用单纯核心稳定训练,通过12周康复锻炼,收集三组受试者体质状况、粗大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平衡能力和运动成就动机数据。结果:EXG组和CON1的整体体质状况有积极变化,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变化呈显著性差异(P<0.05),CON2在骨骼肌、基础代谢率两项指标呈显著性差异(P<0.05)。EXG组在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有积极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0. 05),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极其显著性变化(P<0.001);CON1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有一定改善,但变化不显著(P=0.062);CON2粗大运动功能产生了显著性变化( P<0. 05),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有限(P=0.065)。EXG和CON2组整体平衡能力有积极变化,呈显著性差异( P<0. 05);CON1的平衡功能有一定改善,但效果不明显。运动成就动机方面。三组受试者整体运动成就机均发生明显变化,回避失败动机上EXG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育锻炼方式,达到调节人际关系以及保持心理健康目的是各项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对464名高中生调查发现:青少年在压力承受能力方面存在性别异体和年级差异;青少年体育锻炼量、体育锻炼频率、体育锻炼时间相对稳定和合理;体育锻炼对于青少年的生活抗压能力、心理健康与人际关系的影响显著;体育锻炼时间与压力承受能力和心理健康正相关,与人际关系负相关.必须重视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以及对青少年影响、加强青少年的科学锻炼,积极开展健康指导课程;学校要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开展,进一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运用体育锻炼促进人际交往,增强青少年的整体身体素质,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中学阶段参加体育锻炼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中学阶段参加锻炼的时间所占人数比例最高的每周2h左右,男女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初中和高中相比较,高中阶段学生参加锻炼的时间有所下降。男女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喜欢体育运动,增进身心健康是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集体效能感,进一步通过集体效能感影响中学生在运动中的心理与行为表现,更好地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研究采用教学实验的方法,选取某高中高一年级篮球专选班的6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成功经验的训练与反馈对高中男生集体效能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集体效能感对学生运动成绩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预测作用。研究得出,成功经验的训练与反馈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提高高中男生的集体效能感;集体效能感对高中男生的运动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集体效能感对高中男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5.
摘要: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主席面向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其中的“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是对学校体育和体育课程教学的非常明确的要求,如何响应习主席的要求,让学生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是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本文认为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失去乐趣的原因是多重的,有运动(sports)变成体育(physical education)后失去运动固有乐趣的因素,有因为体育课变得“蜻蜓点水、低级重复”后失去学习成就感的原因,有身体锻炼内容萎缩导致体育锻炼变得无味的原因等。因此,要有效地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体验运动乐趣,必须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以确保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就要加强体育比赛与展示以让全体学生有展示成就的舞台,就要加大体育教学的可选择性让体育学习过程充满自发性和自主性,就要加强学习集团的互动和粘合以提高体育集体的教育作用和温暖度,就要加强快乐健身游戏内容的恢复与开发以提高体育锻炼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运动乐趣的施策方面,本文建议要加快实验“体育走班制”教学以探索确保学生掌握技能的新课程教学模式;要学习借鉴“运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狠抓教、练、赛三个环节的融合;要大力普及“全员运动会”以确保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竞争与表现的机会;要普及“体育趣味课课练1 260例”以大力提高体育锻炼实效性和趣味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随机抽样,对某市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身体自尊水平与积极情绪状态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初中生的PSW维度的均值显著大于高中生;男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及各因子和积极情绪的均值显著大于女生;运动群体中学生的PSPP及PSW、SC、PC与PF因子和积极情绪的均值显著大于非运动群体。结论:初中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感明显高于高中生;男生的整体身体自我满意感及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度和积极情绪体验要明显高于女生;体育锻炼不仅对中学生积极情绪有直接促进作用,且也能通过提高中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对其积极情绪起间接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将普通高校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 (坡道练习法 )和对照组 (常规练习 ) ,经过对照实验后结果显示 :坡道练习法对于无专业训练基础的学生同样可以提高跑速 ,且实验组提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 (P <0 .0 5 )。建议在公共体育课短跑教学中为有效提高学生短跑成绩可适当应用此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01,自引:5,他引:96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我国9省市18所大学的2365名大学生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并针对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当前,课余体育锻炼已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活动方式之一.大学生总体上课余体育锻炼参与面较高,但活动量相对不足,锻炼的方式、场所及锻炼项目等存在较明显的集中趋势,多数大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抱有兴趣,锻炼价值取向具有多元化特征,场地器材缺乏、功课负担过重等外在因素仍然是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制约要素,在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率、周锻炼次数、每次锻炼时间、锻炼兴趣等方面,存在着较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