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课程目标规定着体育课程与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向和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发布的体育课程标准文件进行梳理和分析。认为,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历程包括引进和改造期、停滞期、恢复与重建期、快速发展期和深化改革期5个阶段;其经历了从单维的增强体质向三维健康的转变、从“三基”到“三维”再到“核心素养”的转变、从强调社会价值到凸显个人价值的转变、从单一的课程目标向体系化的转变。体育课程目标发展受到社会、学生个体和学科知识的制约,更要接受来自实践的考量。未来体育课程目标要坚守“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追求,努力构建层次清晰、具有连续性和发展性的体系化的课程目标。  相似文献   

2.
在“身体转向”背景下,“身体资本”为运动员的身体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的具身化形式入手,探讨运动员身体资本的生成逻辑。认为运动员身体资本的生成,依赖于在一定的体育场域中获取资本时间的长短以及经受的一系列历练。并从三个维度对运动员身体资本生成逻辑进行分析:从自然生成维度来看,要重视运动员的选材工作;从技术生成维度来看,运动员必须选择具有个人特征的技战术,这是其立足赛场的重要依据;从文化生成维度看,中国运动员身上既具有奥林匹克文化气质,还背负着国家使命感。建议运动员正视身体问题,遵循身体资本的生成逻辑,积极建构身体资本。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体现了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也凸显了其内部结构治理的伦理特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学术治理,教工学生民主治理”的机制存在伦理缺陷,引发了内部治理结构的伦理冲突.协调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伦理冲突,需要在“求和”“求真”“求仁”伦理维度上进行拓展.  相似文献   

4.
从大众、竞技和校园等维度,梳理中国“三人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剖析其发展问题,探析其发展路径。结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三人篮球”运动经历了从“大众”到“竞技”的发展过程, 呈现出大众三人篮球先行发展,竞技三人篮球后续跟进,校园三人篮球融入发展的态势。我国三人篮球运动的发展,在“大众”方面存在大众“赛事体系”不完善;在“竞技”方面存在“职业化”不健全;在“校园”方面存在“体教融合”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在“大众”维度,加强赛事等级体系建设,推动大众赛事有序发展,融入全民健身,扩大基层三人篮球运动开展;在“竞技”维度,完善职业化制度,推动三人篮球职业化发展,建立三人篮球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园”维度,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推动三人篮球融入学校体育,构建校园三人篮球赛事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草根体育组织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地位日益凸显,草根体育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体育社会组织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调查法,从新制度主义的规制性、规范性和文化—认知三个维度,对草根体育组织的合法性困境进行分析。认为当前草根体育组织面临官方合法性、社会合法性及内部合法性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该通过改革登记备案制度和加大购买体育服务力度,帮助草根体育组织获取官方合法性;草根体育组织应该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和制度建设,政府、社会、组织协同治理,实现其社会合法性;草根体育组织要加强自身团队精神建设,构建法理性权威,巩固其组织内部合法性。旨在为草根体育组织的良性发展和更好服务于全民健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腾冲和顺方言的程度表示方法较为特殊。在表示程度高时,常以形容词、动词和“不得”、“不得靠”及其附加成分的组合搭配为主要表达方式,同时可以用“老实”、“蛮”、“烂”、“过于”等词来表达,有时还可以用在形容词、动词后面加“法”,数量词后面加“家”的方式来表达。在表示程度低时,一般采用形容词、动词和“滴滴”、“滴滴子”、“小滴滴(子)”、“多大滴滴(子)”及其附加成分的组合搭配来表达,有时还可用在数量词中间加“老”的方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7.
“每”“各”是指代词内的特殊组成部分,由于二者在意义上存在着相似性,因而在用法上易于混淆。本文从其搭配方式与形式特点的定位,搭配能力及其差异分析,“每”字短语与数词“一”省略与否的内在关系这三方面对其句法上的搭配功能进行归纳总结,对探求二者之间的异同及其搭配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民”和“族”已经普遍使用,并已确立了族类划分的主要标准。合成词“民族”概念是个舶来品,其含义深受社会达尔文主义和前苏联民族理论的影响。只有在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着力点的基础上,在“因地制宜”和“与时俱进”两个维度中,才能更好地把握“民族”概念的中国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作为对西方传统“认知理性”纠拨的“交往理性”的提出,是西方理性观念的一个巨大的飞跃。这种“交往理性”可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找到其理论对应物,儒家的仁学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人类早熟的“交往理性”理论。今天,对仁学中的“交往理性”思想的重新发掘,必然会对现代人类的理性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面对新公共外交时代,承担着重要任务的中国体育外交面临诸多挑战:外交组织层面的有效融入公众、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系统外交组织机制亟待构建;外交价值层面的体育公众人物及其“中国制造”元素凸显不够;外交环境层面的通过新媒体承载的西方主导舆论挑战加剧。应对之策:从“各自为战”转向“联合出击”,构建系统的体育外交体系;从“单一说教”转向“讲好故事”,营造和谐的体育外交环境;从“政经利益”转向“长远发展”,重塑向上的体育外交形象;从“被动应付”转向“话语引导”,展示自信的体育外交姿态。  相似文献   

11.
满族及其先世与北方近邻民族体育游戏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及其先世女真族与蒙古、达斡尔、锡伯、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北方近邻民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历史上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通过“骑马战”、“嘎拉哈”、“射柳”和“隆庆”等项目的比较分析,探究其异同,说明以上诸民族在体育文化上的共同追求,以及分别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谢赫提出“绘画六法”作为评画标准,作为中国古代画评画论第一个有系统的画论体系,影响至深。六法作为绘画艺术的形式批评理论,一定反映着谢赫对绘画,乃至艺术精神、性质的理解和把握。在其对被他品评为第一品第一人的陆探微的评论中,谓其能“穷理尽性,事绝言象”,而无一字提及六法。说明在六法之外,还有着一个更高的原则和精神。它一直潜藏着,从先秦直到后世,评画谈艺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遵循、坚持着它。  相似文献   

13.
“知行合一”是王守仁知行观的核心命题,也是王守仁与朱熹的分歧所在.王守仁所讲的“知行合一”包括三层基本内涵:第一,知行并进、不分前后;第二,知行本义合一;第三,知行相互包含.深入剖析可以发现,王守仁对于知行关系的基本看法与朱熹等人并无本质区别.对于这一点,王守仁和其他理学家凸显知行的伦理维度、对格物、致知的理解和将知行范畴落实到“去人欲,存天理”都是明证.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近年来的广场舞事件进行分析.指出广场舞事件已成为现实版的武林,并非场地设施、“招安”“收编”等技术层面的办法可以完全解决.进而从道德、认知、美学的三重维度阐释广场舞事件,认为广场舞事件双方都不具道德责任,在道德监控和镜头监控乏力的情况下,对广场舞事件的认知格外重要,由于老人和年轻人对“家”的认同的差异,加之社会长期以来对老人的忽视和不尊重,以及碎片化时代对技术的依赖造成的社会整体道德滑坡,老人对安全、温暖共同体的向往等诸多原因导致广场舞事件发生.陌生人只有融入情感、参与其中才能体验美学意义的广场舞.  相似文献   

15.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是民主政治的产物。市民社会这个概念冲击着我国的法学研究,市民社会概念之演变表明它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使用。它既可以作为一个基础性概念,又可以作为民商法学研究中具有一定技术性的概念即仅指相对独立的私人生活领域。现代市民社会的法治蕴涵主要体现在:主体是“市民”而不是“公民”,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不属于市民;意思自治是依法自治,是市民社会的基本理念;民法是市民社会的一般私法,它推动中国市民社会的发达,并形成中国法治的天然基础;市民社会是制约政治权力因素,但其与政治国家又是一个辨证发展过程,真正的法治社会应是二者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地球村”与“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大爆发”的大环境下,人们的体育观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体罚”“快乐体育”等各种观念相互碰撞,中小学体育教师只有明晰新时代体育观的意义才能完成体育课堂所涵盖的内容.文章应用逻辑分析法、文献资料法对体育课的意义及体育课堂管理理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责任意识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包含国家责任、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自我责任等四个方面内容,凸显爱国守法、友爱互助、爱岗敬业、孝老爱亲、自爱自强五方面培育的一种责任意识。课题组从国家、社会、家庭和自我四个维度,认知、认同和行动三个环节对高职生社会责任意识开展调查分析。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课堂教学、个人自律和教育合力等五个方面进行原因剖析。从完善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体系、构建“四位一体”的“五爱”培育模式、加强“孝老爱亲”践行、养成“自爱自强”品格、实现全过程育人和制定评价方案五个方面提出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对国家法及民间法在解决纠纷中各自的作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现代化进程中的乡土社会既有着乡土本色的底蕴,又有着法制化的内涵.在其纠纷的解决中虽然民间法的作用仍然功不可没,但是国家法日益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国家法强调人们和平共存、相安无事,民间法则要求人们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国家法可以通过民间法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我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方向。我们只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忠实实践“三个代表”,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法中存在的三种类型“模糊区”,给侵权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通过对主客观两方面原因的分析可以认定,在知识产权法中存在“模糊区”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单纯试图从立法技术的角度来达到完全消除“模糊区”的努力是不现实的。建议借鉴英美法系国家运用判例法解决“模糊区”的成功经验,赋予法官更大的自由裁量权,使其最大限度地清晰化和接近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