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排球拦网技术的实战训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拦网技术是排球运动中的六大技术之一,技术动作简单,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空跳、触网、脚过中线等犯规较多。通过对现代排球拦网技术实战训练的方法进行研究,为拦网技术的教学与训练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两球练习法”,是我院排球教研室教师们在教学、训练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练习方法,是教学方法上的一项改革。经几年实践证明,“两球练习法”对提高练习密度、强度,增强比赛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一、什么是两球练习法? 两球练习法指的是在同一技术动作的练习中,每个学生每进行一次练习必须连续完成两次击球动作;在不同技术动作的练习  相似文献   

3.
拦网是排球运动技、战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拦网技术中以双人拦网最为常见,尤其是在对方4号位的扣强攻球(即一般强攻扣球)时。其中3号位队员向2号位移动拦网是组成双人拦网的关键。应用DLT法,通过对辽宁与天津队的副攻队员在3号位向2号位移动拦网的整个动作进行分析,揭示移动拦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探讨影响动作效果的有关运动学因素,为今后的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面上手发球是普通高校排球课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考核项目。分析指出了抛球动作完成不好给发球技术的掌握、提高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 ,以及抛不好球的原因 ,提出了规范掌握和提高抛球动作质量的教学方法和步骤 ,说明了在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技术教学中抛球练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体育系的排球专选学生来自省内不同的学校和班级,他们有的接受过排球教学和训练,有的则没有.加之由于各自条件、环境及训练程度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他们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种不平衡状态直接影响了教学与练习的效果.由于学生的基本技术水平差异甚大,难于合理地安排练习内容,要么是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要么是部分学生承受不了,影响了练习的积极性.为了促进教学与练习质量的提高,必须改革单调乏味或重复的教学内容与练习方法.在教学与练习的实践中,根据教学与练习的目的要求,把排球基本技术进行组合教学与练习,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排球新规则下拦网技术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拦网技术在现代排球运动中的重要性以及这一技术在具体的训练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拦网应成为一种体系,除了训练观念战术思想上的改变,还应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训练和运用。  相似文献   

7.
先进、科学的训练理念与内容安排是排球运动员顺利成长成材的重要保障。功能训练由于其强调动作训练、关注动作完成质量与保护身体弱链的理念,以及对降低运动损伤、发挥和挖掘竞技潜能等方面的积极效果,越来越引起广大基层教练员的关注。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就少年女排专项基础阶段的专项技术与体能训练如何借鉴功能训练理念,实现专项基础阶段训练的“全面化”与“专项化”协调统一发展进行探讨。发现“以动作练习发展肌肉”的功能动作训练与功能力量训练,将单一化的专项技术练习转化为多样性的功能动作训练,尤其适合发展少年女排运动员专项所需的协调能力、灵敏素质与力量素质,为保证实现“规范基本技术、夯实基本功”的训练目标提供了科学的训练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金泰尔二维分类法对排球运动的特征进行释析,得知排球运动的特征表现为:调节条件是运动的、调节条件存在尝试间变化、运动过程中身体是移动的、动作技术具有操纵性。运用金泰尔二维分类法对排球的发球、传球、垫球、扣球、拦网等技术以及教学评价进行分析,并指出金泰尔二维分析法视角下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该文是继本刊1985年第一期刊载的“谈青少年排球训练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之后,对于基本技术训练方法的一些简介。因篇幅所限,仅就上文探讨的一些原则选择部分练习。排球基本技术包括移动、传球、垫球、扣球、发球和栏网等六项。在青少年排球训练工作中应重点打好扎实的基本技术功底,结合实战,从难从严地加以训练。本文所选的一些基本练习方法,仅供中小学排球队训练时参考。一、移动: 练习1:三米移动手触线(图1) 要求:用低姿势交叉步做。重心在移动过程中不要上下起伏;注意重心变换和起动、制动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手脑并用,用正确的程序性知识指导练习,以期达到提高排球技术教学效果之目的.为此,本文作了初步的探索.实验证明:认知训练运用于排球扣球技术教学中,是能够促进学生对动作的认识和掌握的.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训练前后技术及体能的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业余体校24名具有排球运动天赋的女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为期10周的基本技术训练(其中包括每周3次的比赛训练)。教练员采用技术教学与指导相结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运动员的传、垫、扣、发、拦网、比赛战术及跑位等各项技术水平及其技术的准确性。并测验统计出他们训练前后的基本技术和生理指标等各项数据,以此观察他们的技术及体能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
排球训练中“带练法”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练法是排球教学训练中常用和必用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它的成功运用,对教学训练有事半功倍之功效。成功的带练,可以极大地激发队员的训练热情,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充分贯彻训练意图,还可以不断提高和完善教练员自身的技术和技巧。运用带练法必须目的明确,难度适宜,教练员必须熟练掌握抛球、发球、原地扣打球等带练技术。带练法在一传、防守、二传、扣球、拦网等技术和一攻、反攻、保攻、推攻等战术的教学训练中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高速摄影等方法,从专家调查、实验验证、理论分析3个方面对前臂负重法进行了研究,认为前臂负重法符合素质练习要尽量与专项技术动作特征相一致的运动训练学要求;对提高排球运动员的挥臂速度效果显著,且可以节约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科学地验证了体能训练对排球的体力素质和竞技成绩的影响。以23名男子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实验组11名和参照组12名。体能训练包括跳跃,力量和协调性训练。每周进行3次,总共进行12周。结果发现:1)肌力、背部肌肉力量和腿部肌肉力量得到提高。2)爆发力测试项目方面,拦网跳、扣球跳、摸高跳、实心球向前传球、向后传球项目中都有明显提高。3)从训练后的灵活性测试指标上看,网下6m往返跑2次运动,重复横向跳跃,两脚左右交叉踏步,这三项均有明显地缩短和提高。4)协调性的运动扩大了各关节的活动范围,进而也使柔韧性得到改善。5)经过体能训练后,拦网跳跃技术以及灵活性的提高可以改善每场比赛的拦网成功率。表明:体能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来说,既提高了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又证实了对排球动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体操动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正确掌握动作和不断提高动作技能,是体操动作技术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动作技能是指按一定技术要求完成动作的能力。要想使学生提高动作技能,必须掌握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由于体操动作是一种人为方式的身体练习,因而体操动作技术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动作以质量为前提,讲求动作的幅度,优美和稳定;体操动作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个  相似文献   

16.
现代排球比赛技战术变化与训练重点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文献资料、观摩统计等方法对现代排球技术战术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攻击性强、网上实力强的队更容易取得好成绩;接发球一攻、跳发球、攻击性拦网以及自由人的训练已成为现代排球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在排球技术教学与训练中。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所教的对象(即队员)必须具备可望的体育才能和运动天赋。(2)具有良好的客观环境,可以保证教练民的设想和计划顺利地贯彻与执行、(如练习场地、器材设施、训练时间及经费等)。(3)教练员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与训练能力。教练员在日复一日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应具备哪些能力?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1正确地排球教程教练员在教学与训练的过程中,不光是组织队员进行练习,还必须考虑教法的优劣。必须按照正确地教程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在选准练习方法的同时再给干练…  相似文献   

18.
毽球运动中的拦网技术既是防守技术,也是得分手段。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对毽球的栏网技术进行深度剖析,并进一步对拦网技术的分类和练习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提出应加大对拦网技术及相关战术的研究力度,并形成一套相关的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在排球教学与训练中发生的踝关节扭伤问题,对排球技术动作特点、局部解剖结构特点和扭伤动作的力学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运动创伤病理学的角度对防治工作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尝试与探讨,旨在为排球教学训练中的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建立一种系统的预防、治疗和伤后恢复训练模式体系,以防止和减少此类扭伤的发生,确保排球教学与训练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总结分析困扰与影响中国男排训练的不利因素和难点,如:长期缺少相当数量的高水平比赛与训练环境;较弱的相对技术系统,无法满足针对对立面技术系统的实力获得突破性提高的要求;进攻系统缺乏绝对攻击实力,等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男排未来训练思路,即必须以超强训练强化抗打击系统的承受力;创造高水平的训练比赛环境;建立培养队员个性的训练体系;训练提高扣球、跳发球动作爆发速度,强化拦网与后防的系统配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