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关于刑事责任年龄问题,未成年人适用刑罚的问题,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问题的思考,应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犯罪因为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并考虑到犯罪主体的可塑性和未来成长发展的需要,更多地适用缓刑是较好的选择。顺应缓刑立法的修正,以及未成年人罪犯对缓刑矫正的现实需要,应该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罪犯的缓刑适用率,完善其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犯罪是我国长期关注和重视的犯罪类型之一,本文以吉林省四平市未成年人犯罪情况为例,在对未成年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同龄人影响因素、学校教育因素、文化因素等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对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涉及到有关运用刑事法律的问题时,不能完全与一般的刑事犯罪问题等同,应有区别地看待。从群体的行为特征可以对刑事政策导向进行有依据的识别,群体性事件中涉及的犯罪与其他犯罪是不同的,所以在处理有关群体事件中涉及到犯罪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刑事政策上进行识别与区分,正确适用刑事法律,以利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社会的三大公害之一,如何教育未成年人远离违法犯罪,成为家庭学校和全社会的共同义务。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方面、客观方面、教育方面着手,分析其犯罪的原因。并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对于罚金刑在未成年犯当中的适用,我国刑法及相关解释中没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因此,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罚金刑的研究在实践中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以西宁市为例,从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罚金刑方式的多元化,罚金刑的确定标准以及执行程序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是社会上消极因素在一些人不良消极心理因素中的反映,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要认真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6字方针,构筑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长和社区三结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网络。  相似文献   

8.
未成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犯罪形态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分析审查起诉阶段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适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矫正,必须建立在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文化是其中之一。不良文化毒害未成年人的身心,极易诱发青少年犯罪。在各种犯罪文化中,尤以暴力文化、色情文化、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醉驾虽已入刑,但关于其是否一律入刑的争论却仍未停止。从刑法第13条但书的规定来看,醉驾入刑应符合《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定为犯罪。作为一种抽象危险犯,关于醉驾危险状态的判断必须坚持在行为实施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客观基础上,从一般人的立场判断危险状态是否存在。此外,从犯罪主客观要件相统一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来看,醉驾亦不应一律如刑。  相似文献   

12.
对 1997年以来天水市检察机关起诉的青少年犯罪案件调查发现 ,天水市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上升主要有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原因 ,并有其基本特点。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家庭教育功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可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3.
片面共同犯罪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犯罪现象。各个学者的共同犯罪理论基础不同,对片面共犯是否是共同犯罪有着不同的结论。其实,片面共犯由于犯罪人之间缺少意思联络这一共同犯罪的要件,不是共同犯罪;对构成犯罪的应按独立犯罪处理。片面共犯虽然不是共同犯罪,但并不妨碍我们借鉴共同犯罪关于犯罪人的分类来分析片面共犯的存在形态。而片面共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存在的,只有片面实行犯和片面帮助犯两种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伤害是体育比赛中的常见现象,刑法可否介入体育比赛伤害行为的规制以及如何规制,成为体育法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竞技体育伤害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认为除了伤害后果外,伤害发生的体育运动的类别、伤害行为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伤害行为的主体与对象等也是影响刑事责任认定的重要因素。提出,刑法对竞技体育伤害行为的规制应当坚持有利于体育事业发展的原则,参照运动项目的伤害风险,重视当事人的选择权,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相似文献   

15.
"马尧海案"所引发的巨大争议,迫使我们重新审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聚众淫乱罪"。从刑法学角度,基于刑法的谦抑性,无被害人犯罪应当除罪化;从宪法学角度,公民享有自我决定权,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必须符合宪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私密性的聚众淫乱行为如被入罪,即属于无被害人犯罪。这侵害了公民的自我决定权,亦不符合宪法意义上的比例原则。  相似文献   

16.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扩大到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定为物质方面的损失,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不利于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导致法律价值的缺失,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逐渐增多,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最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使青少年知法、懂法,守法,做合格公民。  相似文献   

18.
通信秘密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在世界各国得到普遍的确认与保护。中德刑事立法在侵犯通信秘密犯罪上存在显著区别,主要包括立法体系、犯罪对象、犯罪手段、犯罪成立以及诉讼条件等方面。侵犯通信秘密犯罪是隐私权刑法保护的重要内容,我国隐私权刑事立法的规定已经落后于实践需要。德国刑法关于侵害通信秘密罪的立法规定存在我国刑法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计算机网络现状及网络犯罪进行研究,采用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和法学的理论,分析了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特点及规律,针对目前我国在网络立法上的滞后和侦查技术的落后,从素质教育、网络立法、侦查技术等几方面提出了预防网络犯罪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公安机关刑事执法特指其在刑事司法中执行法律的活动,在公安机关刑事执法实践中,存在滥用刑事执法权的现象,我国现行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质量监督机制主要通过公安机关内部监督和检察机关外部监督的方式实现,但现行的监督机制存在缺陷,由于监督不力出现的执法违法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刑事执法质量,必须进行观念的转变并从内外两个方面完善公安机关刑事执法质量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