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超声多普勒和多道生理记录仪研究了18名高校体操运动员和12名普通大学生在安静时、运动负荷后即刻和恢复期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体操运动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每搏输出量,降低心率,减小运动负荷心肌紧张性改变。提示高校体操训练对机体心血管机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20名男女速滑运动员在安静状态下心电图测试结果表明,速滑运动员心电图所示房室传导时间(P—R间期)与心脏功能有密切关系,并表现出特殊性。指出房室传导时间的延长是速滑运动员心电图的特点;是心脏功能增强的表现;是植物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这种能力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强调指出,P—R间期对评定速滑运动员的心脏功能有重要诊断价值。但不是唯一的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在体操等级中,三级是最具有普及意义的一个等级,它共有双杠、单杠、自由操和跳箱四个项目约29个动作.因此,自国家体委颁布了"男子体操等级运动员图解"及有关规定后,全国许多大中学校和各体育院系都相继开展了三级体操运动员的教学训练工作,一些大中城市还举办了专门的体训班及比赛.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性体操运动的开展,本文仅就男子三级体操运动员的教学和训练工作,从体操教学的反馈控制;男子三级大纲动作的序列;男子三级体操运动员的练习等三个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4.
对快速力量性项群 5 0名男性运动员和 2 0名男性无系统训练的学生 ,于安静、递增负荷运动和恢复状态 ,进行超声心动实验并相互对照。实验结果表明 ,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所处的训练体系 ,对心脏形态和机能能够产生显著的适应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转体类动作在体操项目中是非常普遍的动作,可是,在实践训练中,很多运动员在做转体类动作时,都会出现转体越来越早的现象.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对早转现象进行研究,并为广大专家、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对停训45~50天的14名十项全能运动员在安静状态、动力负荷状态及恢复期进行了超声心功图UCG测量,获得了20项有关运动员心脏形态和机能指标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7.
一在学生们上体育课复习学过的动作时,教师经常要求他们先回忆动作要点及动作路线,然后再做动作,这就是通常所谓的"念动",它是心理训练法诸形式中的一种.英国乔·马西姆(Joe·Massimo)指出"这种训练的有效性达45%-55%".关于体操运动员进行平衡木训练的具体心理训练法,他介绍了三项内容,即在学习后让运动员在家对动作进行回  相似文献   

8.
为备战全国武术锦标赛,对安徽省女子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阶段安静状态下的血常规、CK、BU、T和C等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运动员Hb普遍偏低,其他指标变化基本正常.表明:这些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运动员赛前大强度训练时的身体机能恢复状况和适应能力,对科学化训练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应注意加强赛前营养补充.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训练实践的体会,同时针对我国少年体操训练工作的实际情况,论述了要想使少年体操运动员的基本功规范化,必须具备四个先决条件:良好的身体训练水平;良好的控制身体姿态的能力;正确的动作概念与合理的动作技术;形成稳定的自动化的动力定型.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等方法,对第45届世界体操锦标赛男团决赛中、日运动员在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难度、连接加分和完成质量等情况以及第44、45届体操世锦赛男子自由体操决赛前3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结构编排、难度价值和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提高中国男子自由体操团体实力的对策。研究认为:中国男子自由体操应该加强难度动作的储备,根据运动员自身条件和技术特点来发展空翻及连接,发展有0.2连接加分的技巧串应该是中国运动员今后的训练目标之一;成套动作编排应减少1个非技巧动作、增加1个高难空翻或空翻连接;努力提高空翻转体动作的完成质量,尤其是落地稳定性;并且还应重视二线队员难度的发展和动作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部分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成功延长运动寿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个案分析法对国内6名成功延长运动寿命的优秀男体操运动员进行研究,找出其能够继续参加训练和比赛的社会学、心理学和训练学因素,并分析他们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旨在为预想延长运动寿命的体操运动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艺术体操专业运动员腰部损伤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艺术体操新周期国际规则的演变,使艺术体操动作的难度与日俱增,器械动作日趋复杂化,在此基础上构建科训结合的技术操作平台:"UNIT"的出现为高级运动员提出了专项身体训练对技术训练的"超前原则"和"技能储备"原则;在素质上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艺术体操的项目特点,柔韧素质尤为重要.尤其对腰部的柔韧要求更高.由于腰部在艺术体操训练中要承受各种动作对它的刺激,承受不同的负荷,久而久之就容易产生各种原因的损伤,并由此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为了能促进训练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能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为了能保证比赛成绩的提高,本人对我国专业艺术体操运动腰部损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以供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体操运动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城会20个城市的体操运动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并对这些运动员的一些基本指标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年龄与训练年限上看,此次比赛的男女运动员正处在初级训练阶段和中级训练阶段之间.2)参加五城会体操比赛的运动员的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生.3)从总体上看,我国男女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动作质量、规格和基本姿态较好,但是部分省市队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操的"难"和"美"在统一的基础上分别代表不同的发展方向,发挥了各自的功能,共同促进了该运动体系的和谐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在新规则的影响下,难度的支配和导向作用更加明显,对美的潜在要求也有所提高。立足难度视阈不难发现,竞技体操呈现出以"新"为美、以"稳"为美、以"巧"为美的审美趋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析竞技体操对运动员健康、训练工作效率和整个竞技体系整体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突出了难度对竞技体操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成功举办为中国艺术体操搭建了腾飞的舞台,籍此证实了中国艺术体操项目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开创了中国在国际艺术体操领域的地位和声望;为我国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争得了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提高了艺术体操大型赛事组织能力、运动员赛事交流数量和科研成果向训练实践转化效率;帮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队伍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丘山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独特风格的创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丘山竞技健美操训练法作为我国高校健美操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不仅强调竞技健美操的体育之健、舞蹈之美特点,强调竞技健美操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的功能,更是突出强调了竞技健美操独特风格的创造。根据丘山竞技健美操训练中对独特风格创造的部分理论和观点,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摘要:作为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项目,竞技健美操实践在与评分规则的互动作用下,成套动作的创新编排与完美展现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决定性因素。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挥比赛成套动作的最大化价值,是运动员角逐竞争的方向。本研究运用录像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通过对2006-2014年连续5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所有项目决赛成套进行多维审视,基于世界格局发展探明竞争态势特点,为成套动作训练和世锦赛参赛战略规划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研究表明,提升成套动作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高分值难度动作的选用与成功完成,保障运动员成套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是避免参赛风险及成套实施控制的关键。此外,竞技健美操参赛成套发展需突出艺术观赏性,同时还需鼓励女运动员参与三人项目和集体项目,充分把握并发挥各项目核心竞争因素优势,赢得最佳竞争因素效益。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艺术体操运动对运动员的综合竞技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水平.运用形态机能测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艺术体操一线队员的体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在形态、机能上已经具备了世界级优秀选手的潜力,但队员完成成套动作的体能有待提高.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方法加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突出成套动作体能训练内容,提高艺术体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体能水平,适应现代艺术体操发展对运动员体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将湖南和上海的体操训练体制改革现状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操中心在训练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发展基层体操运动;制定定量的人才输送机制;体操中心应细化管理部门、减少管理层级,增加教练员数量的同时,改进教练员分组管理方式;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选拔中,采取适当的授权政策,提高选拔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提高教练员队伍的年轻化程度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观察法,对不同优势能力类型体操运动员的非衡结构补偿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明确体操各单项竞技能力要素的功能大小是实施非衡结构补偿的必要前提。教练员应着眼于体操各单项运动技术与专项力量的协调,同时兼顾运动员柔韧素质的发展与形态指标的动态变化,突出对运动员翻转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优势能力类型的体操运动员实施非衡结构补偿;2)以体操运动员上、下肢部位的力量优势能力为主线,并结合形态和柔韧素质的发展状况,对不同优势能力类型体操运动员实施非衡结构补偿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