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互文性在广义上是指文本之间的一种依赖和指涉关系.将译者主体性置于互文性的视角之下进行研究,一是有助于把握译者主体性发挥的纵深层次;二是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维度.从互文性的视角来考察翻译的译者主体性,可以揭示出在翻译过程中的三个不同阶段,即阅读阶段、阐释阶段和二度创作阶段,具有三重身份的译者(读者、阐释者、第二作者)发挥...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翻译研究中文化观点的转变赋予了翻译学习新的特点与研究方法。以目标语为导向的翻译方法就出自这场转变,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身份及角色进行了重申。逐渐,学者们也真正认识到译者才是翻译的主体,才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长期的翻译研究中,译者的身份一直未得到过明确的认可及肯定,因此难免对翻译学习造成了大量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西方翻译研究中文化观点的转变赋予了翻译学习新的特点与研究方法。以目标语为导向的翻译方法就出自这场转变,对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身份及角色进行了重申。逐渐,学者们也真正认识到译者才是翻译的主体,才是翻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长期的翻译研究中,译者的身份一直未得到过明确的认可及肯定,因此难免对翻译学习造成了大量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研究不同权力差异语境下、政治立场、价值取向,以及处在不同话语权下的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翻译策略。在这样的语境下,中医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被西方世界异化和边缘化。在面对西方强大的知识霸权时,中医的翻译实践困难重重。中国的中医文化译者应该意识到翻译的政治性,在翻译实践中应该坚持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这样才能够忠实有效地把中医呈现给世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国际商务合同翻译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译者的翻译能力:翻译能力的界定、培养翻译能力的理论基础、教学目标、培养翻译能力的过程以及翻译能力的评估,以期为今后非文学文本的翻译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新方法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6.
翻译目的论视域中的旅游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起源于为女性争取话语权、凸显女性人物形象的翻译实践,主要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女性主义意识。以富含女性主义思想色彩的小说《飘》的四个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视角对四位译者笔下的斯嘉丽形象进行比较分析,探究不同性别译者译本中的女性主义意识和女性形象翻译。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译者均有女性主义意识,并在译本中为女性发声;男性译者虽然有女性主义意识,却在翻译中有扭曲女性形象之意;女性译者对女性形象有保护和提升之意,但对于原文中贬低女性形象的一些语段,也有保留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翻译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译者的认知活动与翻译能力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探讨翻译本质和翻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的翻译教学模式对全面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改进当前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英汉翻译教学中合理运用"译者注"不仅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调查研究的实践能力,还能协助教师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译者注"的运用一方面源于翻译教学现状的宏观诉求,另一方面也符合翻译过程的微观操作要求。通过"符号学"以及"功能对等"的相关理论,进一步规范"译者注"的形式和内容,这有助于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两种文化的碰撞过程,两种语言的转换过程,这个过程十分复杂,涉及译者的方方面面的知识和素质。对于本科生的翻译教学,国内大部分院校仍然离不开对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培养,多数从翻译技巧、翻译欣赏等单向性教学,怎样的教学方式能进一步促进翻译课的教学效果?本论文试图从翻译教学的目标结合上课实际提出"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翻译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后殖民主义为理论视角,以西方译者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和东方译者翻译的西方小说<天路历程>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翻译中的宗教文化差异,分析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在处理宗教文化差异时采取的不同策略及其背后反映的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胡庚申教授(2008)认为,生态翻译学研究既是一种"喻指",又是一种"实指"。所谓"喻指",指的是将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作隐喻类比而进行的整体性研究;所谓"实指",指的是取向于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研究,特别是译者在翻译生态中的生存境遇和能力发展研究。本文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翻译生态系统下如何培养翻译硕士学生的系列翻译能力。根据"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要达到比较高的翻译境界,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就要动态地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包括翻译的自然环境、翻译的社会环境、翻译的规范环境以及译者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环境等,这样才能做出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的符合当时交际语境的译文。所以,翻译硕士的教学就要紧紧围绕上述能力的培养来进行。  相似文献   

13.
翻译伦理是翻译中的重要理论之一,首先由安托瓦纳·贝尔曼提出.近年来,中外翻译学界对中文原著的翻译热忱颇见高涨,然而多数翻译作品往往因过分苛求被西方读者认可而与原著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中国著名作家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及其英文译本Red Sorghum的比较分析,弄清楚译者葛浩文的译文中是否合理地运用了译介伦理的思想,从而达到翻译忠实性与读者可读性的统一.希望为伦理角度的翻译理论注入新的活力,为译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文化意象传译中,译者常常会陷入“忠实”与“叛逆”两难选择的境地,这种选择其实是译者对翻译伦理的选择过程。翻译研究的伦理回归为分析文化意象传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叛逆“只是在形式上违背了伦理的某种模式,其实质是对翻译伦理的遵从。  相似文献   

15.
隐喻是语言文化中的重要构成,译者对隐喻翻译需要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使用贴切语言翻译。基于此,本文先简单介绍了翻译生态学,然后对比了英汉隐喻。最后详细分析了隐喻翻译的原则和方法。以期能够做出一定参考,提高隐喻翻译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建构主义翻译教学》集翻译教学、翻译技巧和知识习得于一书,较为全面地介绍了建构主义的主要原则、教学模式、评估方法,重点探讨了社会建构主义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笔者受该书启发,结合我国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建构主义翻译工作坊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协助者,注重合作在知识构建中的枢纽作用,旨在培养合格译者.  相似文献   

17.
关联理论是会话含义理论以及交际理论的深入发展。关联理论下,语言使用可以分成解释性使用以及描述性使用。关联理论将翻译看作是对原文内容动态推理的过程。译者需要结合上下文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文化环境推理作者的真实意图,读者也需要在特定的语境下解读以及阐释译文。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视域下,阐述了关联理论的主要内容,并研究了关联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依托课程教学的合理化设计、教学方法的科学选用、教学实践练习的加强以及交际语境的营造提升翻译教学中关联翻译理论应用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对翻译教学启示的基础上,从创设理性和谐的翻译教学生态环境,以"译者中心"理论统领翻译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采用"译者中心"的生态翻译教学方法,建立"事后追惩"翻译教学评估价体系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翻译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期为翻译教学提供新的参考与借鉴,进一步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吴芳 《保定学院学报》2009,22(2):112-114
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把认知应用于翻译研究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翻译是一个包含了拆解原文和整合得出译文的综合过程.该过程在四个空间组成的整合网络里进行.原文在输入空间1中,输入空间2包含了译者思维空间,译文即整合的结果--层创结构存在于交织空间中.认知翻译理论强调了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起到的能动作用,并能更好地解释归化和异化,直译和意译等概念.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哲学通过批判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揭示了长期以来形而上学思维模式的局限性,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解构主义拓展了翻译研究者的视野,使他们重新思考译者在翻译实践活动中的地位,译者与作者的关系,译文与原文的关系,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