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生物分子适应机制及现实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力量训练和耐力训练对人体表型的影响不同。长期力量训练能促进肌肉激活和肥大,提高肌肉最大收缩能力,耐力训练则增加线粒体的密度和肌纤维氧化能力,从而整体提高最大摄氧量。但是,在同时提高外周肌肉肥大和肌肉有氧氧化功率时(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可能会抑制肌肉肥大。动物实验表明,这些潜在分子干扰机制涉及与力量训练相关的雷帕霉素复合物1(mTORC1)信号通路以及耐力训练相关的5’-AMP依赖的蛋白激酶(5’-AMPK)和Ca2+/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通路。由于力量和耐力组合训练的变量较多,目前对于人体实验是否存在信号途径间的干扰现象还未得到证实,但从组合训练实践看,高水平运动员在训练后期更倾向于避免同时发展外周的局部肌肉肥大和有氧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2.
排球与身体素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肌肉力量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肌肉收缩完成的,这种肌肉收缩的能力叫做肌肉力量。因此,肌肉力量是所有运动发生的原动力。根据肌肉力量收缩时间的长短和大小可分为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爆发力是指肌肉瞬间发生的收缩能力(肌力/速度),象扣球这种最受肌力收缩力量影响的技术,主要靠爆发力,表现在扣球的球速和起跳时的高度等。肌肉耐力是肌肉收缩时的持续时间的能力或者肌肉反复收缩的能力。它的最大肌力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然而,在一切排球比赛中,象起跳这样的动作运动员要超过200次。可见,多次反复地全力起跳不觉疲劳的弹跳耐力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城厢区莆田五中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学生体质健康的突出问题为研究内容,选取能反映学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肌肉耐力水平的1000米和800米为测试指标、反映上肢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引体向上测试指标以及反映腹肌耐力的一分钟仰卧起坐测试指标,来分析高中生生理技能的发展水平.并提出针对体质健康突出问题的运动干预,以期能为学生体质健康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力竭跑步后大白鼠骨骼肌和血清锌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大鼠跑台力竭跑步后锌与运动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组与运动后补锌组骨骼肌、血清锌含量有变化,耐力也有较大差别,适当补锌可增强肌肉的耐力,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5.
耐力是有机体在长时间内克服疲劳,或克服外界不良影响时的一种肌肉工作的能力.游泳中的耐力是由最快速度游全程的工作能力所决定的.呼吸血液循环和神经肌肉器官活动的特殊条件和水温的作用,都对发展耐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发展耐力,必需掌握正确的呼吸技术,掌握肌肉紧张和放松相交替的本领,提高各关节的灵活性和发展一定程度的力量.优秀运动员的肺活量比一般人大,血压不高,脉博频率不大一每分钟48-50次,在训练后呼吸器官和血液循环恢复到正常状态都比较快.  相似文献   

6.
耐力新说     
当今各国体育、生理、心理学家从运动学、生理学、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角度,对运动“耐力”内涵的认识、理解、概念的界定、本质特征都有了深层次和新的研究成果。改变以往认定的“耐力就是运动员有机体长时间工作抗疲劳的能力”的观点。而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耐力”不仅是生理的反映,而且是受心理、动机及外部诸因素影响的。对“耐力”分类也从不同的范围和角度提出了新的观点: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肌肉耐力的心血管系统耐力;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心理耐力等。对上述观点做了系统地阐述。指出,由于“耐力”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因此在选材时应根据各类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考虑不同性质的耐力素质,以便对提高运动成绩方面更有效地发挥耐力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要使速度力量练习效果转化到专项能力中去,必须根据各个专项运动的肌肉收缩速度与力量特性、肌肉收缩的力学规律、肌肉不同收缩速度的神经肌肉特点等规律,对运动员采用适度提高肌肉大力量能力,以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速度与力量能力、提高肌肉抗中等负荷的快速能力等力量训练,最终实现肌肉的最快速度收缩所产生的力量和耐力提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攀岩运动员的上肢主要做功肌肉左右腕屈肌、左右腕伸肌的表面肌电信号(sEMG)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负荷的运动诱发肌肉疲劳过程中sEMG信号变化特征及其与肌肉耐力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少儿剧烈运动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但消耗大量的体能,严重影响运动成绩的发挥;本研究寻求解决该矛盾。方法:对集训队员随机分组:实验组在准备运动引入肌肉静态拉伸运动,对照组依照传统方式进行,实施三个月后进行模拟比赛,测定运动成绩。结果和结论:发现实验组能够把分布于躯干深部的短肌兴奋性调动起来;牵拉肌肉激活神经元;改变骨骼肌物理特性的粘滞性;适当降低运动过程中心率;降低能量的消耗。准备运动引入肌肉静态拉伸运动,能够提高少儿耐力性和全能运动项目的运动成绩(耐力P<0.05 ;全能P<0.001)。建议:少年儿童耐力性运动项目,准备运动引入肌肉静态拉伸,有利于充分发挥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降体重对武术散打运动员大腿肌肉力量的影响。采用Cybex770以60°/s、180°/s和240°/s的测试速度对12名武术散打运动员的屈伸肌群进行测量,研究结果发现:降3%体重对散打运动员的膝关节屈伸肌群的力量、耐力素质不会造成影响;降6%体重对散打运动员肌肉的最大力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对肌肉的耐力不会造成不良影响;降体重9%时,运动员肌肉的最大力量会明显下降。表明:散打运动员为参加比赛降体重时,应尽量把降体重的范围控制在3%~6%之间,降体重超过9%时,会导致肌肉的力量素质降低,可能会影响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1.
不同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对3种不同运动强度锻炼10周的老年人进行心血管系统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运动强度对老年人心血管系统均有影响,但效果不同.老年人选择锻炼强度时应因人而异,针对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强度,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湖北省老年人群体质水平影响的差异性,并深入分析不同体育锻炼方式的健身效益,为构建适合湖北省老年人健身指导系统提供参考。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最后结果表明: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湖北省老年人BMI、克托莱指数、腰臀比、肩胛皮褶厚度、身体形态指标、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肺活量身体机能指标以及体前屈、握力、反应时身体素质指标测试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通过点估计公式可得,步行对老年人BMI和克托莱指数身体形态指标的效应最大。武术、健身气功对老年人腰臀比、肩胛皮褶厚度、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体前屈、反应时的效应最大。球类项目对老年人肺活量、握力的效应最大。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老年人群体质水平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身身体状况的体育锻炼方式,同时深入了解不同体育锻炼方式对其体质水平的改善程度,获得增强锻炼的实效性,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体育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步入体育锻炼的行列。但如何运动,一直是老年人所关心的话题。今年是国际老人年,明确老年体育活动的目的,掌握老年体育活动的方法,将会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老人体育运动将会开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4.
运用体质测试评价与相关统计分析以及问卷调查法,以155名60-69岁年龄段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体质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平时在主观上健康意识较强的老年人,其实际身体机能测试评价等级也处于良好,二者之间呈现密切相关关系。这就为今后如何科学地加强老年人健身意识教育和自觉加强健身运动以及真正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寿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冬泳对老年人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经常参加冬泳的老年人和不经常参加运动的老年人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探讨冬泳对老年人微循环和血流变,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冬泳能够显着改善老年人的微循环和血流变状态.表明,冬泳对于降低血液粘性,预防疾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江苏社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网络的主要构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苏省是我国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之一,经济条件也是较突出的省之一。如何使他们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江苏龄群体和江苏社区老年体育健身的实际情况,运用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杜区老年体育健身服务网络的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为构建完整的江苏小康杜区体育健身服务网络的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运动项目对老年人心肺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不同性别、长期参加不同项目锻炼老年人安静时的心率、血压和肺通气功能进行测试对比.研究结果:长期的体育锻炼能增强心肺功能.锻炼对降低SP的作用大于DP,男子SP下降的幅度大于女子,而女子DP下降的幅度大于男子.男子长跑组的HR是最低的,男女舞蹈组的SP最低.各锻炼组肺通气功能排列的顺序为:舞蹈组、长跑组、太极拳组.体育锻炼对老年女子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不如男子大.研究表明,老年人健身锻炼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健身项目的选择和运动量特别是运动强度的安排.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述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我国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研究进行了评述和综合分析 ,提出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不仅有生理需要的驱动 ,还有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不仅有外在的动机和内在动机 ,还有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讨论了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动机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大学教师运动锻炼与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教师的运动锻炼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态度、兴趣、参与程度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教师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特别是年龄较高的教师健康水平下降速度明显,年轻教师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体育设施不足、经费匮乏、方法不当是阻碍健身计划实施的重要因素;体育意识淡泊、锻炼效果不佳是影响广大教师进行体育活动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试论老年体质和运动养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体育锻炼过程中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甚至错误的观念,阻碍了运动改善体质,增进健康的目的。章一方面从现代体质理论入手,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理性探讨体质与运动的关系;另一方面立足于传统医学理论,剖析老年人体质的特点,阐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养生的机理,指出发展老年体育,应加强与运动医学和中医养生学的结合,倡导将民族传统体育方法应用于老年健身活动,引导老年人科学地参与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