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关于跳台起跳技术掌握和运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认为跳台起跳技术掌握和运用是决定否能高质量完成动作的关键,提出跳台起跳技术应从小即开始专业的训练。同时指出对于一般跳台跳水运动员应强调采用全脚掌起跳,并注意起跳技术中提气技术的运用和起跳定点的选择。对不同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宜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手段,不采用深蹲起跳和保持向内起跳技术有其独特性等问题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参加2007年在广东省肇庆市举行的全国田径大奖赛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将三跳中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的运动学指标作为研究内容,对其运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并与世界选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上板速度较小,第一、二跳速度保持能力差;专项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控制三跳的比例,这是造成我国女子三级跳远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生物力学原理与方法,对太极拳竞赛套路高难度B级跳跃动作旋风脚转体360°接提膝独立起跳技术进行运动学特征的研究,揭示了起跳技术特点及运动学规律,为丰富和完善太极拳难度动作技术理论,科学指导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摆动腿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7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总决赛(乌鲁木齐站)女子三级跳远决赛前8名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三个不同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的相关指标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第一跳中摆动腿膝角在着地瞬间到最大缓冲都在减小,离地瞬间,摆动腿膝角又有一定的增大;第一跳着地与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过大,第三跳着地瞬间两大腿夹角偏大,离地瞬间两大腿夹角偏小;第二跳起跳腿离地瞬间摆动腿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都偏小;摆动腿的最大摆动角速度与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的增加呈正相关,与水平速度的损失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外两名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查询文献资料、MAT动作解析软件进行录像分析的方法获取两名中外最优秀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起跳技术参数,着重比较现代三级跳远跑跳式技术与中国快速起跳技术风格在起跳上的异同。研究认为:以 “一低,二远,三高”为训练指导思想,心理定向于“跑过板式”的起跳技术,缩短了支撑总时间,蹬伸时间更短,但缓冲时间相对较长,其结果虽然有利于减少水平速度损失,但蹬伸效率低,不能有效发挥腿部力量。为此,缓冲技术应在训练中得到重视,技术细节、训练指导思想、力量训练等方面也要相应地改进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对四川省武术队国家一级和武英级运动员旋风脚转体720°起跳阶段人体重心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助跑最后一步结束左脚着地时刻重心水平速度、缓冲时段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与右脚离地时刻垂直速度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右脚离地时刻,重心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与垂直速度之间为正相关.蹬伸时段重心水平位移与左脚离地时刻重心水平速度、重心垂直速度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在缓冲时段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身体重心低,用时长,然而蹬伸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这是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完成动作好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点高速录像(250帧/s)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重心速度和起跳幅度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大;水平速度损失率大是制约我国三级跳远成绩提高的关键。起跳蹬伸摆动动作消极,起跳幅度比国外优秀运动员小,不能有效地提高腾起初速度,提高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环节包括摆动腿的摆动和起跳腿的蹬伸两部分,目前基层运动员与教练员在训练中更多的注重了起跳腿用力蹬伸这一环节,忽视了摆动动作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摆动动作在起跳技术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以期能够为基层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提供理论依据,并走出认识误区达到完善训练手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快速弧线助跑起跳对起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研究背越式跳高起跳理论 ,运用文献资料法 ,对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进行分析 ,揭示弧线助跑起跳为背越式跳高身体重心运动方向和垂直速度的提早改变和累积创造了有利条件 ,身体由内倾转变为竖直过程 ,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随之加速上升和增大 ,加快助跑速度有利于提高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10.
对于跳马起跳技术的研究,目前国内外主要是运动学的研究,面动力学研究较少、尤其是对背面起跳的动力学研究似乎没有,因此通过动力学的研究,了解我国女子优秀体操运动员背面起跳的技术。正面起路与背面起跳的比较发现,背面起跳板上停留时间长于正面起跳;出现最大力值时间背面起跳长于正面起跳,在力值上正面起跳大于背面起跳,在力值规律上背面起跳没有出现第二峰值.因此对我国女子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背面起跳动作技术应加强研究,提高我国女子背面起跳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古典芭蕾的训练体系在竞技健美操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竞技健美操与世界水平差距主要表现在动作完成缺乏技术魅力,缺乏充满个性特征的创造性的表现力.古典芭蕾完整的训练体系对竞技健美操的技术训练和表现力的培养有独特作用.借鉴古典芭蕾训练手段,紧密结合健美操特点,是提高健美操运动员技术和表现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依据现代教育理论,结合健美操运动理论知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发出<健美操运动概述>多媒体课件,文章全面论述了该课件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2005年世界运动会上,中国健美操在6人项目上首次获得世界冠军,被世界所关注。2006年第9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即将在中国举行,作为东道主,能否在此次世锦赛上再次夺冠,给中国健美操队提出了考验。基本步伐作为竞技健美操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完成得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对影响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基本步伐技术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中国健美操竞技水平快速提高的所在及不足,为中国健美操队在今年的世锦赛上再次夺冠,取得更好的成绩寻找契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尝试从技术动作的时空感知呈现图像入手.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绘图法、问卷法和统计法,对我国优秀的健美搡运动员时空表现形式进行了对比和解析.并对健美操运动员动作时空感表现的类型与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为健美操运动内涵的进一步挖掘,为竞技健美操运动水平的提高以及健美操成套风格的把握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街舞与健美操项目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街舞与健美操在起源发展、技术特征等方面的详细对比和界定,证明现代人认为街舞是一种健美操的观点是错误的,同时对形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纠正现代人对街舞运动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6.
“合作+竞赛法”在高校健美操专选课上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合作+竞赛法”在健美操专选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合作+竞赛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健美操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荣誉感;有利于客观反映教学效果,改进和指导教学。  相似文献   

17.
国际体操联合会( FIG)2001年至2012年3个周期的规则演变,使竞技健美操的完成、艺术、难度等评分细则和规定越来越合理.规则的变化将加快推动竞技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对我国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项目与世界前3名运动员技术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寻找差距,以期能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女单项目.  相似文献   

18.
国际健美操2009版规则变化主要特点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国际体联编写的2005~2008年规则和2009~2012年规则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新规则变化的主要特点,并通过这些主要变化来探讨竞技健美操技术在未来几年中的发展方向,同时对我国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初探普通高校表演性健美操的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不断的改善 ,高校校园文化的繁荣 ,表演性健美操的应用也越来越频繁。基层表演的队员身体协调性、动作模仿能力方面都基本过关 ,但基本姿态、音乐素养、动作力度、表现力等方面的素质急待进一步提高。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训练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网络条件下体育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流媒体技术和健美操教学的特点,针对传统的体育教学及其CAI课件的不足,介绍了如何使用网络流媒体对健美操网络课件进行了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