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酸、细胞内pH值与运动性疲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动疲劳的研究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但至今仍是运动医学中研究的热点,本文仅从乳酸、细胞内pH值两个方面与疲劳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作为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至今已有100多年的研究历史,学者们对运动疲劳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目前有关运动性疲劳学说主要包括乳酸堆积说,能源物质耗竭说,物质代谢紊乱说,保护性抑制说,内环境稳定失调说等,疲劳发生的地点可能是神经中枢或外周,在疲劳发生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起作用.就Ca2 、ADP、Pi与运动疲劳的关系做一相关综述,并把它应用到肌肉收缩与疲劳模式中去,为教学和科研,运动训练等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体育运动训练竞赛中疲劳类型问题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疲劳作为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要内容。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同样,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然而,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运动训练、比赛阶段或时期,其疲劳产生的类型不一样。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疲劳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不同,其采用的恢复手段与方法各异。因此,正确地诊断产生不同疲劳的类型,是选择合理恢复手段,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前提。  相似文献   

4.
运动饮料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动会使糖大量消耗,脱水和电解质丢失,从而诱发疲劳,使运动能力下降。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以适宜的运动饮料对运动员进行补液,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推迟运动性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心理疲劳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文献资料法、个人访谈法和现场观察法为基础,对运动训练中心理疲劳的致因、训练中的表现及判断方法和如何消除心理疲劳进行了探讨。旨在帮助教练员深入了解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知识,从而更有效的预防和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6.
大鼠运动性疲劳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3种不同的运动负荷建立动物急性疲劳运动模型。结果发现,3种运动均可不同程度的造成动物身体机能的下降,可分别用于大强度疲劳运动模型,有氧运动疲劳模型和有氧运动力竭模型。  相似文献   

7.
运动与恢复是运动训练中始终存在的一对矛盾,缺一不可。运动训练就是在这对矛盾的动态平衡中发生和发展,不断延伸推进。当这对矛盾出现失衡时,训练效果难免会打上折扣,出现机体机能无法及时恢复,免疫系统机能下降等,我们称之为运动疲劳。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导致运动员疲劳的原因有许多,神经系统能量不济、体内能量物质耗竭、酸性代谢终产物及自由基堆积和免疫机能降低等均能导致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8.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特殊营养补充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动性疲劳影响机体的运动能力,本文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以及特殊营养补充品对快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恢复,提高人体运动能力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介绍普通高校田径代表队训练中所采用的恢复手段和方法,并对运动员在疲劳时期的运动成绩、平时的训练成绩、恢复后的运动成绩,及最好成绩作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恢复训练后的运动成绩比疲劳时期的成绩好,达到甚至超过以往最好水平。说明恢复训练能有效克服疲劳,加速恢复过程.有利于运动水平及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该文简要介绍多巴胺递质系统及其主要功能,综述不同负荷运动对中枢多巴胺水平的不同影响作用,认为长时间运动后中枢多巴胺水平的明显降低可能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原因,并就中枢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与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内在机制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射箭运动员定量负荷疲劳程度若干指标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省射箭运动员在定量负荷下模拟比赛练习后若干生理指标的测试进行分析,探索射箭运动员练习后疲劳的特征及使用重心稳定度作为评价疲劳程度的可行性,为针对性选择疲劳恢复手段和合理安排训练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局部疲劳为主,视觉和神经系统疲劳为次是射箭运动员练习后疲劳的特征,用重心稳定度作为疲劳的评价指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针灸三阴交穴对小白鼠运动能力与某些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多研究已经证实:中医药对提高运动能力,消除疲劳有一定效果。然而,有关针灸抗运动性疲劳的实验研究报道尚少。为此,我们通过采用小白鼠游泳训练模型,观察针灸三阴交穴在提高小白鼠运动能力,减少或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纠正运动小白鼠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紊乱等方面作用,以期为针灸在体育训练和运动保健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心理疲劳是由于长时间集中于重复性的单调、大强度训练或比赛的情况下所造成的一种状态,对运动性心理疲劳恢复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前言及文献概述疲劳是指由于身体活动而引起的机能暂时降低的现象。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只有达到一定程度的疲劳,才能给机体以足够的刺激量,使其获得超量补偿的效果,进而提高身体的运动能力。但疲劳若超过一定限度,反而会给机体带来损害。因此,研究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对机体发生的生理变化,掌握运动员训练中的疲劳程  相似文献   

15.
补糖与篮球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篮球运动员在赛前、赛中、赛后进行合理补糖,有助于运动能力的提高,延缓疲劳的出现和加速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疲劳与运动训练、疲劳与恢复的关系,阐述了疲劳对运动训练具有指导意义及影响。目的是防止和避免运动训练过程中的过度疲劳,从而使训练水牛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中医中药在运动性疲劳防治研究中的应用邵天吝(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心医院)疲劳是运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也是防碍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原因,1982年在第5届国际运动生物学会议上将疲劳定义为:“机体生理过程不能维持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  相似文献   

18.
运动性疲劳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身体的机能水平不能满足运动需求,即不能达到预定的运动强度的现象。在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只有正确对待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并配合积极有效的恢复措施,才能提高运动成绩,达到运动训练的效果。目前关于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已成为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阐述,分析归纳了几种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措施,以期在运动训练中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运动损伤的避免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速竞技健美操运动疲劳的消除和运动能力的提高,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对竞技健美操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和恢复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了多种恢复方法。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2~3种方法即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干预基底神经节直接通路和间接通路,观察运动疲劳后苍白球内侧部(GPi)和黑质网状部(SNr)神经元电活动变化,探讨GPi/SNr在基底神经节信息整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大鼠建立跑台运动疲劳动物模型,采用不同频率的电刺激干预间接通路,微量注射KA、SCH23390干预直接通路,记录运动疲劳前后GPi/SNr神经元电活动。结果:刺激丘脑底核引起GPi/SNr兴奋性反应的放电频率在一定范围内随刺激频率增大而增大;疲劳组GPi/SNr神经元对变频刺激的反应较安静组增强;增加刺激频率时,GPi/SNr神经元兴奋性反应放电频率减小。特定刺激频率作用下,疲劳组GPi/SNr神经元兴奋性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疲劳组SNr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疲劳组SNr兴奋性、抑制性反应频率均比GPi高。微量注射KA后,疲劳组抑制性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微量注射非诺多泮后,SNr疲劳组的抑制性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微量注射SCH23390后,疲劳组兴奋性反应比例显著高于安静组(P<0.05)。结论:GPi/SNr作为基底神经节的输出核团,在整合直接、间接通路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信号处理方式。运动疲劳后,干预间接通路时引起GPi/SNr神经元反应的高频刺激阈值增加,减少STN对GPi/SNr的兴奋性传入可能成为干预运动疲劳间接通路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