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立足于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学、文学史、符号美学等理论基础之上,可以见出"天人合一"观在中国文学中的形形色色的物化形态,即自然语码.中国文学的自然语码不仅是一种语言形式,而且是一种有意味的"语言形式".其中(1)沉淀着中华民族亲和自然、回归自然的集体无意识;(2)印证并物化着人与自然的"同胞物与"的关系;(3)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理想和终极取向.  相似文献   

2.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美学维度上,审美生态观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把握而建立起来.它把生态存在当作"非技术性"对象,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内在平衡性方面,致力于从"非私利"立场思考复杂的生态现象及其问题,以便有效地确立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整体意识,包括对生命的虔敬与信仰、对自然存在的感受而非占有、强调生命的内在充盈而非以"创造"名义实行对外改造.在生态领域,美学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以"亲和"为核心的审美生态观,这既是对于生态存在的新的美学认识,又是一种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价值体验方式,一种新的美学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语言论转向"成为20世纪知识生活的范型与专注的对象.语言是使用者之间用来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用语言去诠释对象.美学是人学,研究的范围应更广,美学应该研究人类在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中走向人类生存大系统的完美以及研究人类设计自身健全发展和完美实现.在当代站到历史和美学的高度上看,形成掌握人类生存整体事实的思维,就应该是科学主体论思维.  相似文献   

4.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带来生态美学的诞生,生态美学是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美学原理和实践运用,并以主体问性美学为其哲学基础,在对人与自然关系定位探索中走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试论声乐美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艺术形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人们在享受声乐带来美感的同时,也在时刻关注着这样一种艺术形态的发展变化。本文从声乐美学的含义及发展历程着手,总结了声乐美学的情感表现和情感特征的艺术体现形式,同时对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指导以及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应用两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用"美(审美现象)是一种价值形态"这一理论假说,烛照美学史上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如柏拉图、狄德罗、克莱夫·贝尔以及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派美学等等,证明价值美学是解说美学问题的有效方法和视角;同时,考察美学史上的诸多现象,可以看到有不少美学家常常"不经意"滑入价值美学轨道,这个有趣的现象说明价值美学观点符合审美活动的基本事实,具有更多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7.
美学是一门渗透力很强的学科,当前,伴随着人们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美学研究越来越趋向于专门化、多样化.新闻美学、体育美学就是20世纪末逐渐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体育新闻近些年来逐渐崛起,是否应该构建自身的美学品格?体育新闻、体育报道又呈现出怎样的审美形态?结合美学、体育学、新闻传播学知识,对体育新闻报道美学形态的分野进行了探讨,并从体育事实的美质、传者的审美感知、符号的美学风格以及受众的审美认同四个方面阐述了构成体育新闻美学形态的要素.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提出来的两个美学范式.本文试从具体作品入手,对这两个美学范式的内涵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形体训练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据运动机能形态学和美学基本原理,采用生物力学分析、身体形态测试和表面肌电测试等方法,通过对15名普通高校大学女生不同站姿练习时躯干肌肉的活动状况及身体姿态变化特点的研究,发现在3种不同足位的"外开"练习中,足位外开角度最大时胸头部的姿态最为舒展挺拔,但骨盆前倾角度明显大于其他两种足位(P<0 05);与此同时,多数肌肉的运动单位的动员水平较高,有利于肌肉力量的加强,为提高重心的稳定与形态的改善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气韵”是我国古老而又重要的美学范畴之一。长期以来 ,诸多学者就“气韵”的概念、特征及内涵等做了诸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但仍然未能正确阐释它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动因 ,更缺乏对其内涵和外延以及与其他审美范畴之间关系的合理把握。“气韵”与“传神”虽然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命题。气韵属于艺术作品中艺术效果之总汇 ,它既是统帅形式的重要因素 ,又是作品内在生命的本原。气韵是艺术创作的原动力 ,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人生—艺术三者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7.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新国学"与"新文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文学评论》编辑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编辑部及我校文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4月9—12日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出版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本学科发展中“学术前沿的前瞻性意义与当下中国文化语境”、“学术前沿及其问题的梳理与原创性研究”、“现当代文学史料与学科建设”等话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王富仁、范伯群、张中良、白烨、刘勇、王保生、陈子善、吴定宇、陈国恩、陈美兰、殷国明、李怡、王泽龙、陈方竞、周晓明、李继凯、闫庆生、张积玉、李震、史志谨、周燕芬、唐晴川等在大会发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思考和独到见解,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本刊本期特选择其中6篇各有特色的发言作为笔谈发表,以期引起同行关注与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