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拟概述了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琥珀酸脱氢酶(SDH)三种酶的生理生化作用以及运动对血液中酶活性的影响运动训练可引起血清CK、LDH活性升高,增高的程度与运动与运动持续时间,以及受试者的训练程度、运动类型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实验性不同海拔地区犬心肌、骨骼肌中SDH、LDH含量及其骨骼肌超微结构特点进行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适度高原低氧环境诱导SDH活性显著增强,骨骼肌纤维糖原的积累和线粒体功能增强。并且对LDH酶的活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运动学的意义在于适度的高原低氧环境训练对耐力运动项目及短距离的项目均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游泳训练方法制备大鼠过度训练模型,电针隔2日一次,观察电针右倒“肾俞”穴对过度训练大鼠的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可以明显降低过度训练大鼠血清中CK、LDH和SDH的活性,能明显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研究提示,电针可以防治过度训练,提高大鼠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动物实验发现:安静状态下,B组(实验组)SDH活性显著高于A组(对照组)(P<0.05),MDH活性显著升高(P<0.05);运动1h状态下,A组MDH活性升高(P<0.05);力竭状态下,A、B组SDH活性降低(P<0.05),B组LD含量显著下降(P<0.05),A组LDH活性降低(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以增加大鼠机体有氧代谢酶SDH、MDH的活性,减缓其活性下降速率及增加其恢复,使能源物质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减少对机体危害的代谢产物生成,从而维持更长时间的运动;黄芪多糖对骨骼肌LDH活性、LD含量影响不明显,但有利于代谢产物LD的清除,从而可以延缓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太极拳运动时四肢电阻的检测,观察太极拳运动前后四肢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发现四肢的电阻在一次运动后都有所下降.由此可以得出,太极拳运动有助于四肢的血液循环,进而有利于改善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功能,对于血液循环系统的疾病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3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安静对照组(C1)、服药对照组(C2)、单纯运动组(T1)和服药运动组(T2),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无训练适应大鼠血液流变学及力竭性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结果:1)大鼠服药7天后,服药对照组血液流变学较安静对照组显著改善:服药运动组游泳至力竭的时间较单纯运动组显著延长;2)一次性力竭游泳后即刻,单纯运动组、服药运动组大鼠的血液流变学较其对照组均呈现显著性异常改变,但服药运动组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较单纯运动组显著性减轻。结论:血府逐瘀汤可显著改善无训练适应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减轻其力竭性游泳运动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提高其力竭性游泳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借助于动物模型,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后心肌和骨骼肌有氧代谢酶的变化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经低氧训练后,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的线粒体氧化酶SDH和CCO活性明显高于平原对照组和平原训练组,低氧训练后的大鼠运动时间延长。提示心肌和骨骼肌有氧代谢酶活性增高是提高有氧运动能力的重要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以及运动对脑血液动力学的改善作一研究综述。结果显示肥胖通过影响少儿的血压、血液流变学因素使其脑血流发生变化 ,而运动即中等强度的动力性运动可使脑血流指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前肥胖已成为全世界瞩目的健康问题之一,关于肥胖相关机制的研究也很多,引起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通过游泳训练,观察运动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肌肉脂蛋白脂酶(MLPL)的影响,进而从肌肉脂肪利用角度探讨运动减肥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游泳训练能明显改善肥胖大鼠的低MLPL活性和低肌肉甘油三酯(MTG)水平,提高其肌肉脂肪供能能力,减少了TG在脂肪细胞的贮存。  相似文献   

10.
肝血流图是研究肝脏血液循环状态与血液动力学变化的一种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在临床上早巳广泛应用,最近报导,此种方法还可运用于运动医学,作为评定运动员肝循环功能的评价指标。有人曾应用肝血流图研究运动员的耐力,研究运动员在负荷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变化。但普通人与经常从事运动的人安静时肝脏血液循环功能有无差异,目前尚无人报导。  相似文献   

11.
肌肉力量训练神经适应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量训练引起的肌力增加,神经系统起着重要作用,是力量训练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从运动单位募集、放电、协调与同步,力量训练中枢适应等方面对肌肉力量训练的神经适应特征与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与讨论,旨在阐明其研究的现状。运动单位募集遵循尺寸原则,不同收缩方式募集控制策略不同;运动单位放电率的变化对肌肉力量产生影响,但也存在不同的观点。运动单位同步与肌力的关系尚不明确,力量训练可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适应性变化,由于技术与方法的限制,这方面的一些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后雄性睾丸功能标志酶活性及Bcl-2、Bax表达变化。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控制对照组(C)、低强度力竭组(LE)、高强度力竭组(HE),于一次力竭运动后24小时取材,检测睾丸SDH、ACP、LDH、NOS活性和NO浓度,免疫组化检测Bcl-2和Bax蛋白表达,symexF-820半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RBC、HGB、HCT。结果:SDH活性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ACP活性LE组显著高于C组和HE组(P(0.05),LDH活性HE组显著高于C组(P(0.05);与C组比较,两力竭运动组的Bcl-2蛋白表达、Bcl-2/Bax、RBC、HGB、HCT均显著降低,NOS活性显著增高(P(0.05),HE组的NO含量显著增高(P(0.05)。结论:不同强度力竭运动24h后,睾丸功能标志酶活性变化有可能引起精细胞变异增多,Bcl-2/Bax的降低则利于其清除,运动性贫血和睾丸组织NO代谢的变化与以上相关。  相似文献   

13.
对大鼠进行一个月的运动训练发现,大、小两种不同负荷的训练可造成红细胞膜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进而对其整体机能产生不同的影响。通过本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一次急性运动可造成红细胞的破坏增多,但小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红细胞膜性能等途径,使其有氧代谢能力及抵抗力竭运动造成损伤的能力均提高.大负荷的训练结果不但使红细胞的破坏增加,且单个红细胞的机能也明显下降,在训练结束后可能发生运动贫血。②大负荷训练后侧流动性下降,与其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变化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人从动物的硒中毒和硒缺乏的表现,以及人因缺硒引起的疾病中,逐渐认识硒元素是动物和人所必需.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即GSH-PX)的活性中心.硒在人体内以GSH-PX的活性反应显示其对过氧化物的抗氧化作用,从而保护细胞膜不受损害.硒不仅与机体的免疫、抗衰老、降低克山病的威胁有关,在对大鼠耐力训练能力方面却没有负面影响,但对运动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形态功能以及血液细胞成分的变化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骨骼肌内葡糖糖的摄取和代谢对血糖稳定有重要作用。众多研究表明运动中一氧化氮(NO)大量生成对骨骼肌摄取葡糖糖有重要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肌肉收缩和摄取葡萄糖与NO的生成、传递联系密切,但相关机制还不明确。文章综述了运动时骨骼肌内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生成和传递的途径及其对运动中骨骼肌摄取葡糖糖的影响和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研究表明,运动对抑郁有积极作用,其效果可媲关心理干预或药物治疗,甚至更为显著.而且适当运动无任何副作用,还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发病率.虽然运动作为抗抑郁的干预手段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其内在机制尚不明确.基于现有的抑郁症发病机理的各种假说,并结合运动抗抑郁的实证研究,提出运动抗抑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涉及到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神经营养物质、神经内分泌系统、神经免疫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形态结构等方面的变化.这不仅进一步丰富运动抗抑郁机制的理论构架,而且为本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和修复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运动性骨骼肌微损伤和修复的机制.以大鼠离心运动为运动方式,观察运动后即刻、运动后24 h、运动后48 h和运动后72 h血清CK 、血清MDA、尿液3-MH、骨骼肌组织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和β-葡萄糖苷酸酶(GUS)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1)离心运动后,血清CK活性和MDA含量升高,均在运动后24 h达峰值,但它们的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2)离心运动后,尿3-MH含量急剧上升并在即刻达峰值, 48 h以后开始恢复;(3)离心运动后即刻骨骼肌β-葡萄糖苷酸酶含量急剧上升并达峰值, G6PDH含量明显上升,在运动后24 h达峰值.揭示了:一次性离心运动能引起延迟性骨骼肌微损伤,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化学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人体有氧能力的增进,与训练中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与每周训练的次数有关。据介绍,用50—85%的最大吸氧量的运动强度进行15—60分钟的持续运动,每周训练3—5次,可以维持与促进成年人的有氧能力,并肯定可以使原先无锻练者的最大吸氧量获得明显的增进。但长期训练对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影响则不象训练对最大吸氧量那样肯定和明确。文献中关于训练对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影响是矛盾的。有的报告中说增加,有的说减少,也有的说没有变化。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与冠心病的发病呈反相关,所以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十分重要的。日前关于训练中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与每周训练次数对血脂正常的人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影响还不十分清楚,但运动训练确实可以使高脂血症患者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并伴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多。本  相似文献   

19.
运动对少儿单纯性肥胖症脑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肥胖对儿童、青少年的脑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运动对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一研究综述。结果显示肥胖通过影响少儿的血压、血液流变学因素使其脑血流发生变化,而运动即中等强度的动力性运动可使脑血流指标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间歇性低氧训练对大鼠心肌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测定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间歇低氧训练,琥珀酸脱氢酶有了适应性的变化,其中复合运动组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