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的责任,也是高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高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由于民族"原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内生性、地方性、民间性、永恒性等基本特性,是我国高校体育"再造"的"善本"资源,当代高校体育的再造不宜模式化,迅速模式化之后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文化多元的泯灭,文化生命力的消失."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创新至少应当循着两种发展思路与方向:一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与人文理念,反映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以原生态的赤子之心,还原生态的赤子之体.如果将这两种思路与方向融为一体, "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善本再造",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呈现中西体育文化珠联璧合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日益发展,高校图书馆也在不断探求适应时代发展的管理模式. "大流通"模式是当前各高校图书馆都在探索完善的管理模式.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采取"大流通"模式的原因和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发展中的障碍,并由此提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不断完善的举措.  相似文献   

3.
学生管理工作在整个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学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高校学生管理中"以人为本"思想的缺失以及坚持"以人为本",提高高职学生管理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校"三创"教育评估结果对"三创"教育培养方案的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探讨高校"三创"教育评价指标及权重设置,分析了"三创"教育评价主体及评价方式,强调建立和完善高校"三创"教育评估体系的保障措施的重要性,促使高校"三创"教育培养达到最理想化的结果要求.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要以人为本,重视"尚中贵和"的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古老精华.使处在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高校学生能理性认识我国儒家传统教育理念"中和"的现实社会价值.让"中和"教育思想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德砺志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了困境产生的原因,并运用"因材施教"原则来化解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海南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为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海南现象"指的是海南排球运动在开展和对外交流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一系列特征或现象.调查发现,河南省高校内存在"海南现象"且表现出基础性、技术性、区域性、认同性、文化传承性、运动迁移性等特点..海南现象"之所以能够产生,源于海南省厚重的排球文化、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学校传统."海南现象"对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的启示:充分发挥海南籍学生的排球热情,进一步推动河南省高校排球协会的发展;开展多层次的高校排球赛事,营造良好的排球运动氛围;以"海南现象"为突破口,增进与南方省份大学生的排球交流.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中国高校体育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们面临的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市场.中国的高校体育如何抓住"入世"的契机加速自我的改革,如何利用"入世"的契机来引领中国高校体育改革的走向,以增加其自身的竞争力,加强同世界著名体育院校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教育任重而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其意义是深远的,它影响我国全民体育素质,然而,高校体育由于体育教材陈旧、场地设施不足、重文轻武等,影响"终身体育"的实践,本文对这些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和而不同"的哲学观进行解读,将这种哲学观运用到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实践工作中.通过分析得出,东西方学校体育的结合是当代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与体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献资料研究法,从理论上探讨了“隐性课程”的基本概念,并结合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分析了体育教学中的隐性影响因素,认为体育教学中的“隐性课程”是潜在的化性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体育课学习的积极性,在体育教学领域里应有效地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传统体育课程及其所体现的课程观的剖析与阐释,重新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以及融入“传记式”课程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对"快乐体育"若干争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快乐体育中存在的争论进行了探讨和分析。认为对快乐体育要有全面的认识,学校体育中的竞技体育不能提倡快乐体育思想,而学校体育中的非竞技体育应该提倡快乐体育思想;现今要在体育课中提倡快乐体育。同时指出了快乐体育的局限性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出发,分析发达国家体育生活化价值观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影响,探讨学校体育生活化实施路径的“四个渗透”,提出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教育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健康意识、良好生活方式及锻炼习惯的形成,促进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体育的生命力取决于是否有人去做,去实践,其本质很难用文字表达。这种体育的实践性与文字性表达的高度矛盾,正是体育在人类文明中具有的特殊之处。“体育的本体就是身体运动,即体育以身体运动本身为目的。”这样表达体育的本质既可以在操作性上排除被动运动、生活自理和工作等非体育,又可以在价值层上净化体育思想、保持体育的纯粹性。在哲学上,我们应处理好体育的两对矛盾:一、人的身体或意志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二、“人”与“物”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只有通过反复思考,我们才能从当今的体育现实中汲取一种智慧。  相似文献   

16.
杜威和毛泽东虽然分属不同的阶级阵营,立场观点迥异,但都致力于旧教育的改革,努力探索并躬行"知行合一观"和"平民主义教育"的教育哲学。从思想渊源上分析,杜威的教育哲学基础是以"经验"为核心的自然主义,而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则是以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来建构的。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目的是体育教育理论研究中基础性、本质性的问题。目前,对学校体育目的界定的观点较多,这对体育课程的选择与制定影响重大。“体质派”认为体育教育目的是增强体质;“体育多目的论”认为增强体质不是体育教育的目的,或不是唯一的目的,体育教育是运动教育。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翻阅大量与学校体育教育及教育目的等相关理论的文献资料。从健康与体质的辨证关系;从体育教育的社会本位、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及两者的辨证关系来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的目的。通过研究认为体育教育目的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法,对大学体育中的“人文奥运”理念教育进 行相关论述。文章概括了“人文奥运”的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突出“以文化 人”和促进“和谐”发展之内涵;阐述了大学体育中进行“人文奥运”理念教育 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体育观,引导大学生践行体育文化,增强大学生弘扬、交流 文化的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心等方面的重要性;提出了大学体育应通过理 论传授、实践渗透、媒体宣传等主要途径,切实做好“人文奥运”理念教育。  相似文献   

19.
“教无定法”是现代教育理论所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案例教学是这一理念的一种实践且较适合职业学校的教学宗旨。本文介绍了“大案例”与“小案例”在教学中的具体实践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说"诗教"     
中华传统文化从人文精神出发,提倡诗性文化;又从诗性文化出发,提出“诗教”的命题,并认定它是治理国家,施行教化的根本途径。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诗教”对培养和造就中华民族最强劲的民族凝聚力和最独特的民族性格起到了巨大作用。而在大力倡导精神文明建设和以德治国的今天,继续提倡“诗教”则有着更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