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2 毫秒
1.
力量科学化训练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力量训练对专项成绩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缺乏方法学指导及多学科交叉互补,力量训练往往处于主观、随意性强,训练效益不高的水平。试图以方法论、系统观、协同学、专项化视角,从宏观、微观层面对力量训练过程控制进行多纬阐释。目的在于促进力量训练转化率,为力量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途径,切实解决力量训练的“瓶颈”、“专项化程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构建“微作文训练课程”的缘由 开展小学“微作文”训练是基于三方面的思考: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习作训练需要降低难度 提起作文,师生均有“谈文色变”之感,教师怕“教”,指导时无从下手,教师怕“改”,往往是一拖再拖。学生怕“写”,常常是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说,真正应了那句诗——“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到最后一刻,是不...  相似文献   

3.
三位一体 突出重点 办出特色 共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南京体院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的发展历程及办学指导思想形成的过程,并介绍了围绕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所做工作的概况,分析了“三位一体”办学模式的优势和效益,结合实际,谈了几点体会和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相似文献   

4.
提高竞技体育效益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运动训练中的人才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当前运动训练效益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竞技体育效益的途径,以促进我国运动训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三级跳远运动员“想象训练”实验结果的分析,对三级跳远运动员“想象训练”的时间分配,“想”和“练”的结合关系,在最佳时间内掌握“想象训练”技能及“想象训练”在三级跳远运动中的作用做了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电加工实训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加工双证融通”项目式教学模式,论述了实现“巩固工艺知识、训练操作技能、强化工程实际能力”教学目标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7.
随着《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纲要》的贯彻落实和《军事体育训练与考核大纲》的部队试训,我军的军事体育训练已经发生并将进一步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为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着力解决军事体育管理组训人才紧缺与军事体育训练科学化、正规化、实战化的现实要求还不相适应的矛盾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牵住军事体育训练改革发展的“牛鼻子”,逐步建立完善训练管理组训体系,加强训练管理组训人才队伍的建设;二是要把好军事体育管理组训人才培养的“关键点”,从军事体育参谋和训练骨干的岗位需求出发,区分类别,突出岗位能力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三是要实现军事体育管理组训人才培养的常态化,培育和建立军事体育管理组训人才培训的三级体系,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各种训练和运动生理理论中,通常只提及“正”、“负”两种效应。但训练实践要比预想的更复杂,训练只注意避免“负”效应,并不能确保训练取得预想结果。因为训练中除“正”、“负”效应外,还有极易被忽视的“正、副作用”。这种“副作用”不仅易被忽视,而且因被传统的训练效果“迁移理论”证明有用而被掩盖,干扰着我们的训练方向而不为人知。认识这种作用的存在和危害性,并在训练中尽量避免,可使军体训练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摘要:通过探析中西方运动训练哲学的异同,以期为中国运动训练理论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认为:运动训练的哲学起源于运动是良医的人类实践,并与中西医“科学”永结良缘;现代意义上的西方运动训练,在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之前与医学一样,充满神秘的“神力”迁移效用,且皆和巫术相结合,尚处于原始积累阶段;随后,形成以“四体液学说”为理论基础的运动训练哲学的萌芽,并引领主流;公元2世纪,同时期的盖仑和张仲景对中西医“科学”观念的分野,致使基于中医范式上的中国运动训练哲学呈现另一景象,并充分展现于武术和导引训练中。通过解析古代中西方运动训练哲学萌芽及其特征提出,中西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交流、交融甚至交锋不无可能。  相似文献   

10.
互补理论——反思"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论,在本世纪初尤为突出。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内核的反思,导出“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政策支持促使体育旅游得以蓬勃开展.发展体育旅游,必须要重视其人才培养.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西南地区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体育旅游人才培养目前所处的困境,结合西南地区体育旅游发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模拟训练形式的转变及其对运动训练实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训练的形式发生了由重封闭性模拟向重开放性模拟,由重局部模拟向重整体模拟,由重静态模拟向重动态模拟训练的形式转变,而这些形式的转变不仅有利于加速运动技战术的创新、进一步巩固专项化训练的思想理念,并且有利于提高教练员、运动员参赛的积极性,最终将对运动训练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武汉理工大学的调查为个案,对高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队伍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据此提出对策:加强运动员思想文化教育,培养运动员科学训练的理念,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建立高校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机制,科学处理"学训矛盾"等.  相似文献   

14.
学校体育游戏的创编原则及其在掌握运动技能中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和隐性效益说明学校体育游戏与掌握运动技能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教师应该以辩证思维的方式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新型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和运动康复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2014年第61届美国运动医学会年会交流论文为例,全身振动训练为主题,从全身振动训练促进竞技水平研究、全身振动训练在运动康复中的研究与应用、全身振动训练机制研究新进展、全身振动训练的安全性和可接受性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体育和临床康复研究人员有所裨益。结果表明:全身振动训练对人体肌肉强度和力量、体成分、代谢和内分泌的影响以及对临床骨骼、肌肉、心血管系统的一些慢性疾病的治疗效应依赖于振动台的类型、频率、强度和时间。尽管一般认为高频全身振动对人体是有益的,低频全身振动对人体是不利的,但如何建立相对完善有效的全身振动训练理论体系,制定具体的理想振动参数来指导临床疾病的康复治疗,仍需要大样本试验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理论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彬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74-1575
篮球运动员的"球感"在少儿时期的训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的理论分析,探讨其心理学、生理学机制及篮球运动技、战术的关系,明确篮球运动员"球感"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影响因素,以期为少年儿童篮球运动员"球感"的训练及科学选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训练观念--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论证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较系统地研究了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提出训练观念概念作为起点,把"训练观念"作为运动训练理论指导实践的中介进行研究,研究训练观念的由来、内涵、内容、作用和接口,以期在理论探索和实践应用两方面有所收获,促进中国运动训练的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定向运动在我国高校是一项新兴体育项目,对大学生具有极大的锻炼价值,它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耐力水平,培养独立自主、统筹计划能力,培养过硬的心理素质。在高校开设定向运动具有重要意义,它是高校进行“成功体育”教学的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国防意识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新兴方式。高校扩招为定向运动的普及提供了时机与条件,定向运动专项课的开展符合当前体育教学改革趋势,建议各高校增设定向运动专项课,并创造条件促进定向运动的普及,使更多大学生参与并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体育学科各专业多个专业共存的实践要求,对体育学科的要义、专业平台通用课程的构成进行初步研究,从整体上把握体育学科各专业之间发展的内涵和作用机制;剖析平台通用课程实施效果存在的问题;分析体育学科"大平台"的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横向拓宽、纵向延升、优化资源、激励学生个体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的可行性建议。为体育学科各本科专业平台培养方案的修订和科学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体育明星具有公众人物的身份特征,因此其隐私权保护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其隐私权具有受公共利益和新闻自由权限制的特征.对体育明星的训练作风、比赛风格和成绩的情况以及私生活中的不良嗜好和违法犯罪行为媒体有权加以曝光.也探讨了体育明星死后的隐私保护问题、网络侵权问题和侵犯隐私权与侵犯名誉权的重叠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