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拳文化特质与演变历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中国武术重要拳种之一的太极拳,自诞生起就具有典型的高雅文化特质。其拳理是吸收了太极文化、儒家文化及道家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形成了完善的太极拳理论体系。其拳法是博采了众多武术拳种之长,形成了独特的太极拳技术风格特征。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理论体系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武术文明化进程的使然。在近代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太极拳技术上体现出由繁至简的演变特点;太极拳文化体现出由高雅到通俗的演变特征;太极拳受众体现了从少数武术精英修习到大众参与的特征。太极拳所具有的高雅文化特质被不断消解,从而影响了太极拳的文化形象。坚守太极拳高雅文化特质的本源,以“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共存的发展思路,促进太极拳的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2.
竞技太极拳的发展与我省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当前太极拳在中国和世界的发展1 1 在中国的发展中华武术渊源流长 ,在中华武术走向世界期盼奥运的今天 ,武术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传统文化。武术作为体育来说 ,既有竞技项目和传统项目 ,又有重在参与的全民健身的功效 ,是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重要渠道之一 ,这正是武术特有的功能。在武术项目中最先推向世界的是太极拳项目 ,而习练人数最多的也是太极拳 ,因为它不仅集竞技、技击、健身于一体 ,还在技术技法中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向全世界展示着中国的文化。太极拳 ,是我国人民所…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化学的理论对太极拳的创生、发展与完善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古人创生太极拳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困扰武术训练中"习武伤身"的问题,并提出太极拳是技击和养生的同一体。  相似文献   

4.
新规则试行后竞技武术太极拳自选套路技术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武术竞赛新规则修改实施后,对竞技武术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状况及其相应的训练对策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讨论与分析竞技自选套路太极拳技术发展现状,找出与其相适应的训练对策,有助于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找到相关合理、科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武术竞技述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武术技击特性和竞技价值的科学认识与弘扬使民国时期的武术出现了竞技化的发展方向。这一发展趋向与当时民族观念的驱促、奥林匹克运动的冲击也有密切关系。民国时期的武术竞技呈现出融武德观念、含民族情感、寓军事色彩、重实用价值的特点,其中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6.
用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讨当代太极拳运动在日本发展的特点与经验。主要结论:当代日本的太极拳运动是以健身太极拳为先导和依托,主要由民间自下而上逐步发展起来;日本武术太极拳连盟虽属社团组织,但政府的认可(授权),使其组织和工作在该领域具有正统性、统合性、指导性,并呈三层级"纵式"结构;从当代日本太极拳运动的发展方式看到,无论在组织面、技术指导面还是在竞技层面,均为步步为营的"围棋"式演进过程;此外,健身与竞技太极拳的相互衔接和相互促进,使其基盘坚实、展进有序,具有发展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运动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广泛的开展起来,多彩多姿的表演和比赛活动层出不穷,形成了太极拳发展的良好环境。为使太极拳竞赛服装更好的服务于套路比赛,更加要求我们对它的款式、面料和它所体现出的服饰美学、体育美学,做更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以推动武术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谈新派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的文化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放宽对参赛服装的要求之后,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呈现出多彩多姿繁荣的新派景象,打破了以往在款式、色彩、面料上单一、古板、保守的局面。为更好地推动太极拳比赛的和谐发展,拓展女子太极拳竞赛套路服装的表现和发展空间,对它做更为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F0002-F0002
河北是名副其实的武术大省,我国渊源有序、拳理明晰的民间武术有129个拳种,其中50多种发源或振兴于河北,如八极拳、迷踪拳、形意拳、杨式太极拳等等。河北境内很多区域都有“武术之乡”的美誉。河北体育学院《河北民间武术》课程充分借助地域资源,依托体育院校优势,大力弘扬地域文化特色,传承武术文化精髓,推动了武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虽属武术派系,而武术基本功原是从古代导引发展而成。太极拳名家向恒然曾说:“太极拳亦可称为道家导引方术之一种”。“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之意,这是采用我国古典哲学阴阳学说而命名的。我在从事太极拳教学30余载中,深深领悟古代导引、哲学对太极拳的影响,体会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要求意识、呼吸、动作三结合的核心问题,在于“恒动论”,它指导着太极拳,达到上下内外完整协调的周身运动。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时期是广东武术的繁荣期,主要采用文献综述、史料调查等方法,对广东武术在清末民初时期的发展进行系统分析,从地域环境及政治环境两大方面来探讨其繁荣发展的原因。经研究分析得出,清末民初时期广东武术发展繁荣的原因主要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为武术发展提供了土壤;近代政治风云变幻,社会动荡不安,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契机;岭南是近代民主革命的活跃地,为武术繁荣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12.
口述史的材料引发了武术界人士对象形术的关注,进而引起人们对中国武术象形现象的再度思考。中国武术门派繁多,但都带有一定程度的象形性,其以内家拳中的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为典型。中国武术的仿生对象涵盖多种生物和自然现象,并且与养生学、舞蹈、巫术有着紧密的血缘联系。武术师法自然的传统不仅可以体现中国古代人体仿生行为的独特性,还展示出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性,具有反观自身、模仿自然、促进万物进化的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新文化现象探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竞技武术正在发生着适应性的变革,作为竞技武术之一的竞技太极拳在适应这场"难度革命"中产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需要及时进行理论总结,发现亮点,提炼精要,以新文化现象的面貌展现出来.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用辩证分析、追踪考察这一文化现象的方法探讨其新意新论,以期确立竞技太极拳新文化现象的时代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4.
民国武化运动是一场针对民国危局寻找中华民族出路的运动,是相对于新文化运动而言的。其思想光芒在今天依然具有时代价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国武化运动的内容、逻辑及其新时代启示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民国武化运动主要通过改造军人群体、提倡军事教育和体育救国及武术救国等内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尚武精神。救亡图存是其应激性反应的外在逻辑,强种强国是其内在的正向逻辑。其弘扬体育和武术的内在逻辑就是强国必要强种,强种必要习武,习武必要塑造具有尚武精神的现代化人格。这些逻辑思想光芒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是加强武化教育,建设一支具有尚武精神的现代化军队;通过武化教育,培养新时代青年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增强价值认同,弘扬体育和武术文化的强身健体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历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武术史的研究对继承与发展中华武术有重要意义。笔者全面总结了自民国初年至现在中国武术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学术成就,对近代唐豪等武术史家的重要贡献作了评价与肯定,指出了当代武术史研究的若干特色。最后说明了今后武术史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忽雷架是太极拳的一个分支,流行于河南温县一带,有着极为特别的技术风格。它是清末河南温县陈新庄的李景炎在师承当地太极拳家陈青萍的基础上发挥创新而来。继李景炎之后,忽雷架逐渐形成了以杨书文和张国栋为主的2支发展脉系,他们中的一些拳师为忽雷架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张国栋、陈铭标、杜毓泽等。其中早在民国时期张国栋就曾经在河南省国术馆中教授忽雷架。经近100年的发展,现在忽雷架已经在中国、日本、韩国、意大利等国有了一定范围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并非现代专有,亦非西方专属。在民族危机深重、中西文化剧烈碰撞的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中,武术公共服务已初露端倪。借鉴公共服务的视野与理论,试从公共服务的理念、供给主体与客体及其性质、供给服务的内容、形式及传递服务的组织实施等几个方面对民国时期著名的武术社团组织精武体育会的公共服务实践展开探讨。以期在抛砖引玉,希冀引起学界关注武术在公共服务领域的研究,以及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历史的掘探。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前期的"国术改良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武术生存的社会基础逐渐消蚀,传统武术也开始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最集中地体现在清末民初的国术改良运动中.讨论了民间和官方两方面的努力,认为经过这场运动,植根于传统农耕生活的传统武术已经逐渐转化为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新的体育方式,但同时也造成了武术运动的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