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說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它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字学的成果,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古文和古音、训诂的重要桥梁。文章从"衣"部字的解说体例、语义分类、编排情况等方面对"衣"部116个字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2.
分析安平崔氏家族成员的韵文用韵情况,可以归纳出东汉时期安平地区方音的几个不同于东汉主流通语的特征,包括鱼部主元音未高化而与侯部分立、幽部非三等字未同宵部发生合流,侯部三等字未并入幽部、脂微分立、阳部二等和部分三等未进入耕部等,并在此基础上为这些现象构拟了音值。进而可以发现汉代安平方言是一种较为保守的方言,与同时期的其他方言相比保留了更多先秦时期汉语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3.
汉语历史语言表示"划船工具"义的词先后有"楫"、"棹"、"桨"等,它们发生过历时替换:先秦多用"楫",两汉至隋唐时期多用"棹";南朝始见"桨",明清时期"桨"完成了对"棹"的替代,而后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4.
纵观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叙事诗的成熟是在两汉时期,其代表作是两汉的乐府诗,而“叙事情结”正是两汉乐府诗的一个重要特征。造成中国古代叙事诗“失语”的关键就在“叙事情结”的丢失。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就是占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那些无用的谶纬宿命论和神学目的论受到摒弃,在这种背景下,"人的觉醒"成为一个新的理念。云冈石窟作为这个时期突出的艺术成就,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的觉醒"这个划时代的印迹。  相似文献   

6.
两汉时期疫情较为严重,从地域分布来看,北至草原地带,南至岭南,均有疾疫。从发病时间来看,以春、夏两季居多。分析正史中关于两汉疾疫的记载,复原两汉疾疫概况,揭示两汉时人对疾疫产生的制约因素的认识,主要包括月令气候制约、环境灾害制约、天人感应鬼神怪物的制约等三个因素。同时,两汉时期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疾疫应对机制,包括医药治疗和禳疫两种形式。研究两汉时期的疾疫应对机制对我们现在应对流行性传染病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国学"在华夏大地掀起一股巨大的热潮。上至年过古稀的老人,下继牙牙学语的娃娃,前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后拥各行各业的民众,乃至热爱华夏文化的国际友人,都潮水般地涌向理想中的国学殿堂。现在普遍意义上的国学,大多以先秦经学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典型文体及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学术体系。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  相似文献   

8.
儒家推崇"君子"人格,主张通过内心修养追求理想的道德境界;墨家追求"兼士"人格,主张实行"兼爱"以实际行动追求"兴利天下"的功利境界。从人生价值目标、素质修养、处世原则、生活风格四个方面比较两种分属不同类型的人格,各具特色,存在不同又有相似之处。虽然它们自身不可避免地具有因封建社会历史条件带来的狭隘性、局限性,但对于建构现代社会理想人格来说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党史是一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史,也是一部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史,实现四川"两个跨越"就必须了解党史,以史鉴今,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当中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实现四川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两个跨越"。  相似文献   

10.
"形式逻辑"与"普通逻辑"这两个术语,在我国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逻辑教学中,都是作为"传统逻辑"的同义语,表达着同一种逻辑,即以亚里士多德逻辑为主的十九世纪中叶以前的逻辑。1979年,随着国门的打开,"形式逻辑现代化"和"普通逻辑课程现代化"的提出并实施,"形式逻辑"有了传统与现代之分;普通逻辑已不再是传统逻辑的同义语,而是一门吸收了大量数理逻辑知识但仍以传统逻辑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逻辑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11.
"兼爱"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髓,至今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兼爱"的伦理涵义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层次:感情层次和利益层次。感情层次就是要求人们相互地、平等地、普遍地爱;利益层次就是爱时必须给对方以利益,使对方在爱中得到利益。"博爱"是基督教教义中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彼此相爱,爱一切人。"兼爱"与"博爱"有两点是相通的:一是认为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大家应该彼此相爱:二是认为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知恩图报是人的一种本性,你爱别人,别人就会加倍地爱你。墨家的"兼爱"思想的人性基础与基督教是相同的,因此把它作为构建现代社会普遍伦理的文化资源,容易被西方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魏晋与晚明是两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孤傲嵇康与狂痴李贽最有代表性。他们有共同的士人心态:才高气豪、狂放不羁、厌弃仕宦、离经叛道、置纲常礼法于不顾,分别以"师心谴论"与"别出手眼"的方式放胆为文,以特立独行的人格激烈反抗与批判虚伪的"礼法"社会。为统治者所不容,为世俗小人所不忍;从而因名祸起,因文字而致罪。他们的死,既是个人的悲剧,又是时代的悲剧,值得去反思。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太极拳运动的精、气、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作为内家拳种,注重在演练中精、气、神与动作协调一致。从理解内涵、把握特点、形神兼备的角度对太极拳精、气、神的外现与修炼进行阐释,并分别就太极拳对精、气、神的内炼功效进行研究,最后指出太极拳运动精、气、神的内炼与外现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莎菲》不能用简单的“道德主题”或“女权主义”概括,在爱情故事的背后,是乱世中先觉者以“边缘意识”自守,在庸俗与空虚的双重诱惑中拒绝沉沦、抵死挣扎的心灵历程.这一“深层结构”才是这篇小说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的教育观念是培养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工具。培养活生生的人的方法有激活人的生命力、活跃课堂气氛、解放学生思想、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等。  相似文献   

16.
当刘翔以12s91的最快速度取了2004年稚典奥运会的110m栏金牌后,“刘翔现象”就在神州大地轰然兴起。当刘翔及其教练“被迫”打算出国训练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这种中国式的“后奥运虚耗”已经对金牌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产生了很多不利的影响。这种“后奥运虚耗”现象已到了需要有关方面加以规范、引导的地步。期望能为减轻中国“后奥运虚耗”的不良影响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夸蛾氏"--"蚂蚁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语文教材选录的《愚公移山》中的“夸蛾氏”都作“夸娥氏” ,属于无本改字。《愚公移山》的故事原出《列子·汤问》 ,其原文是“夸蛾氏”。在该文中 ,“蛾”与“娥”音义俱不相通。“夸蛾”即大蚂蚁。蚂蚁搬山 ,完全符合《愚公移山》的寓意。根据民俗学的研究 ,万物皆有神灵 ,“蚂蚁神”作为大力神的代表确实恰如其分。《愚公移山》神话故事中的“夸蛾氏”就是“蚂蚁神”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9.
“体育大国”“体育强国”与“体育中国”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对我国"体育中国"理念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认为,在我国确立了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以后,我国体育形象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建设具有独特中国特征和要素的"体育中国"。"体育中国"以民族性为典型特征,以属地精神和乡土气息为依托,以举国体制为体制保障,以中华体育精神为动力;是对我国独具特色的体育事业和发展模式的综合印象和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