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制约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发展的因素及文化根源等进行了深入剖析。认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面临着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单极化"凸显、金牌增长空间小且增长难度大、市场化程度低阻碍项目长远发展等瓶颈问题。分析发现:阻碍传统优势项目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体育精神冲突与文化缺失,即精英层面的体育精神的冲突与分裂、大众层面的体育文化价值游离、传播层面的优势项目文化地域性缺失等是阻碍传统优势项目发展的文化根源。要促进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培育与传承体育文化,具体策略包括:转变竞技体育发展理念、推动优势项目在群众中的普及、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和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摘要:我国竞技体育非优势项目是国际竞技体育竞争中具备夺奖牌实力但未形成集团优势且不具有夺牌连续性和稳定性的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群。非优势项目的发展水平是制约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问题。基于此,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梳理目前我国非优势项目的发展现状,分析发展过程中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非优势项目现状表现为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参差不齐、潜优势项目冲金力不强、基础项目无实质性突破等。分析我国竞技体育非优势项目在管理层面上存在潜优势项目主要依靠政府单一的管理体制、集体球类项目职业化、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基础项目的管理责、权、利划分不清等问题。针对非优势项目管理方式的改革提出思考,总结出深化改革的方式有:集体球类项目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潜优势项目由政府单一主体走向多元化的协同;基础项目实行供给侧改革--兼顾供给与需求。对完善我国竞技体育结构布局,寻找新的金牌增长点,促进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历经近30年的改革,我国竞技体育逐渐形成了实行计划管理;政府投入为主,社会为补充;强调目标的高度一致性;坚持组织实施一体化;政府(职能部门)管办结合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当前竞技体育改革所确立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育管理体制"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冲突,从而导致在改革实践中引发了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竞技体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所面临的问题从微观、操作层面的战术问题上升为宏观、整体层面的战略目标的选择问题。基于此现状,本研究认为,对于目前竞技体育改革来说,首先必须从战略高度依据国家社会总体改革目标明确竞技体育改革的价值取向和战略目标,才能为解决当前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认识基础和理论依据,也才能为深化竞技体育改革,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
研究体育治理方式,推动体育治理方式转变,是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体育改革理论研究课题。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阐述体育治理方式的转变:体育治理理念的转变:摒弃金牌至上理念,树立"文化本位"体育发展理念;体育治理主体的转变:从政府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公共治理转变;体育治理结构的转变:从精英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失衡向协同发展转变;体育治理方式的转变:从行政治理向法制治理转变;体育治理路径转变:要实行"双引擎"同步发力、同步发挥效应,使我国体育的发展道路更具体化,体育管理更合理,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体育治理方式转变所带来的新发展新进步。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和地区发展二元结构双重约束条件下,我国地方政府在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管理方式歧化及其相关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讨论当中遇到的一个棘手而又绕不开的问题.以转型时期和二元结构的"双重约束"对竞技体育的影响为背景,探索我国中央政府与东西部地方政府竞技体育管理方式的冲突,揭示我国地方政府竞技体育管理方式的歧化表现.  相似文献   

6.
运用调查法,以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对其目的与意义、现状与问题、机遇与挑战等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发展目标与思路。主要结论: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滑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青少年体育工作分为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大范畴。从竞技范畴看,建国以来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目前,高、中、初新三级训练网络初步建立,体教结合得以深化,社会"办训"积极性很高,后备人才培养得到有效改善。但"业训"理念滞后、学训矛盾突出、文化教育薄弱、体校出口不畅、在训规模萎缩、选材面狭窄、竞赛管理不善、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改变。转变青少年体育发展方式,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构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实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重点做好青少年体育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体校规范化办学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从体育文化培育与传承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文化根源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得出以下主要观点:1)我国传统优势项目面临着增长空间接近饱和、成绩提升难度大、竞争日趋激烈等发展现状;2)各种竞技体育异化行为、薄弱的项目群众基础、项目优势分化严重、市场化程度低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传统优势项目的发展;3)精英层面的体育精神的冲突与分裂;大众层面的体育文化价值游离;传播层面的优势项目文化地域性缺失是阻碍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发展的文化根源;4)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体育文化的培育与传承策略包括:转变竞技体育发展理念、推动优势项目在群众中的普及、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和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第26届深圳大运会上我国的成绩进行分析,旨在为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竞技体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在大运会夺金项目集中,身体直接对抗性项目是劣势项目,篮足排整体较弱;竞技实力呈阴盛阳衰之势;夺金高校地域差异显著。主要建议:正视成绩和问题,体教结合,使体育回归教育;重视对抗性项目发展,尤其要加强三大球发展,拓宽金牌覆盖面;重视中西部高校竞技体育;优势、潜优势与劣势项目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摘要: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一种生产与供给竞技体育产品的实践活动,基于供需关系的视角来审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发展历程,及在此基础上梳理其在生产与供给方面的结构性调整思路与策略,能够就研究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战略问题,找寻到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为此,通过文献资料法从生产与供给对象、内容、主体、方式、资源配置5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产品生产与供给的阶段划分及发展特征,立足于这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前供需环境与条件的特点,提出了结构性调整的思路,规划了推进供给方面改革的路径,即以发展定位的调整服务于核心主体、以制度创新推进供给产品结构的调整、以政府职能改革促进民间力量的参与、以推进多元治理机制改革供给方式、以技术创新提升资源要素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目标、主体、机制、手段、评价等方面对体育发展方式进行解释与分析。指出,体育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要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迈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必由之路。当前,体育发展的理论设计、机制体系、政策制度等仍是转变体育发展方式亟待解决的问题。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应处理好举国体制下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要延伸体育的教育功能,大力推行并完善“体教结合”的育人模式;积极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大主体作用,整合体育资源并促进群众体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的历史演进脉络及政府作用机制特征进行深入剖析。首先,以重大历史政治节点为界,将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分为二战前、“福利国家”下、“新自由主义理念”下、“第三条道路”下四个不同历史阶段,并对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其次,着重分析了新时期英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政府作用机制及特征,主要涉及竞技体育政策形成机制及特征、精英运动员培养机制及特征、竞技体育服务供给机制及特征、竞技体育资金分配机制及特征。最后则指出了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型的若干启示,主要包括,顶层设计层面:构建民主、科学、连贯的竞技体育政策决策机制,强化竞技体育政策的绩效考核;人才培养层面:完善教体融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加大国家彩票资金和政府拨款向社会基层竞技体育事业的倾斜,培育社会主体发展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公共服务层面:营造面向大众的竞技体育产品及服务供给机制,以高质量的精品系列体育赛事为平台,促使竞技体育发展成果惠及民生。资金分配层面:提高竞技体育财政预算的科学性与激励性,加强竞技体育财政资金分配的监督审计,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总体社会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现行竞技体育发展模式面临着外部社会基础缺失,内部运行机制冲突等严峻考验。这些矛盾和冲突使得我们在备战2008奥运会的同时也必须思考竞技体育改革的价值取向。依据《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我们预计2008年奥运会后,随着竞技体育发展环境的优化,在新的一轮体育改革中,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改革可能在现有基础上,朝着目标任务多元化、实施主体明细化、资源整合市场化和发展途径社会化的方向演进。争取国家相关政策,将是竞技体育深化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以历史演变为切入点,总结分析奥运战略的主要特点与历史价值,并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出重构改革的具体设想。研究表明:奥运战略在历史演变中形成了以为国争光为战略目标,以国家为发展主体,以"缩短战线,保证重点"为工作方针,以专业化的训练竞赛为战略依托的特点。在支撑竞技体育改革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目标取向单一、运作模式背离社会整体改革趋势,发展方式滞后,以及发展效益低下等现实问题。依据可持续发展理念,奥运战略的调整和改革应当以全面提升竞技体育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战略目标,在发展思路上应由赶超发展转变为协调发展,运作方式应由管办一体转向管办分离,以项目布局调整、人才培养、训练竞赛,以及后勤保障为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4.
分析大众体育观念的发展变化,对于把握大众新的体育心理需求、体育新的发展趋势,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以陕西省咸阳市媒体受众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随机走访、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国人体育观念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文素养的提升,大众体育观念及其体育行为发生了新的变化.基于"观赏"里约奥运会赛事的视角,大众体育观念及其体育行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从"输不起"到"输得起"、从"金牌至上"到"金牌若何"、从"看赛场内"到"看赛场外"、从"看结果"到"看过程"的转变.大众视域中的体育具有社会化、人文化、娱乐化、生活化的特点,既彰显了中国自信、凸显了金牌本色、还原了体育本真、让体育融入了生活,又体现了大众体育与竞技体育融合发展的态势和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赶超"为最高目标任务的竞技体育"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战略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战略措施是我国竞技体育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这一战略不仅在目标定位上过于狭窄,而且实际运行也与社会改革不匹配,引发了竞技体育内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缩短战线、保证重点"发展战略的调整和改革,首先应从战略目标定位入手,确立全面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的目标取向,并依据社会改革和统筹兼顾的基本要求,从管理体制、资源配方式、运行机制入手选择新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结合竞技体育实际目标任务,通过政策扶持、投入倾斜、资源分配等方式分步推进改革,实现竞技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竞技体育群众基础与群众体育的差别、竞技体育对群众体育资源挤占、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异化对群众体育的伤害三个方面,对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矛盾进行分析,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发展的关系,推动体育事业全面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大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探索体育公共服务的政府购买,实现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文献资料和理论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置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从竞技体育的管理与运行模式、竞技体育观念、竞技体育制度三个方面对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创新问题做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举国体制"是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体育体制,但由于该体制诞生于我国社会转型前的计划经济时代,其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弊端日渐显露,在我国体育事业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应对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赋予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纵观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发现在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注重政治任务的为国争光思想、关注工作绩效的金牌战略、注重运动成绩的举国体制、关注技术水平的物化训练。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客观审视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发现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新的转变。对竞技体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价值取向的转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体教结合模式为研究起点,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研究体教融合培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然性、可行性以及方略,以期为我国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由于存在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等,使体教结合必然走向体教融合;国家行政部门职能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等为之奠定了基础;体育与教育部门应该在教育观念、管理方式、竞赛方法上进行改革与转变。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等方法,基于价值取向和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从"三个关系"、"两个主体"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困境进行研究,认为:中国高校竞技体育是体育和教育结合的产物,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影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国家竞技体育以及运动员"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仍然突出,学训矛盾和体育教练员执教能力成为影响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