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移动,是排球运动的一项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它是各项技术的基础。所以,移动技术的好坏和移动速度的快慢,是影响其它各项技术的完成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现代排球运动迅速发展的今天,为适应以快为主,快速多变的打法,快速移动能力愈来愈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目前的我国女排在身高、弹跳上已达世界一流水平,进攻上亦具有一定“空中优势”和威力,但在防守上与日本、南朝鲜等强队相比还有差距,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防守中反应移动慢,“动”中防守能力差。  相似文献   

2.
对排球运动员防守时腿部姿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排球防守时膝是否内扣,一直存在异议。本文从解剖学、生物力学、生理学、损伤学等方面综合性地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测试结果表明,防守时膝内扣有利于提高移动能力。从损伤角度来看,结合移动过程中蹬地腿力量变化特点,我们认为防守移动时膝虽不内扣,膝关节受损的危险性也很大。所以,防守时还是膝适当内扣为好。  相似文献   

3.
运用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比较等方法对我国甲A男篮比赛中运动员防守现状和方法进行了技术统计与分析。分析表明:各队70%以上的进攻投篮是在内线区域,内线的防守方法与配合极其关键。据此,提出了内线防守应平步贴身、以脚步移动手臂上举的上封下堵防守动作,并结合夹击、协防等整体配合的防守方式。  相似文献   

4.
中外女排强队自由人运用情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排球运动的攻防更加趋于平衡,国际排联推出自由人等新规则,各国先后采取了自由人战术,以提高本队的防守能力,获得好的比赛成绩,我国女排在自由人战术应用上与世界强队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讨论比赛中对自由人的使用,以及我国女排在此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国际排联推出自由人规则以来,各国先后采取了自由人战术,建立了以自由人为核心的一攻和防反体系来提高本队的防守能力,以获得好的比赛成绩。通过第29届奥运会女排比赛来探讨我国女排在自由人应用上与世界强队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排球运动主要制胜因素内涵及有序组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高水平竞技排球运动特点和规律,在对以前不同时期排球制胜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对我国甲级队男、女排教练员的调查,对现阶段排球主要制胜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高度、力度、准确、全面、心理五大板块是制胜因素的主要内涵;通过研究,认为主要制胜因素的有序组合,综合效应,对胜利有更深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数学计算等方法,对优秀排球运动员的防守诸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研究表明:防守(男排)对方27m/s、女排)18m/s的进攻来球,距扣球点6.8m和4.5m远,分别为优秀男女排球队员的有效防守距离;进攻队员扣球出手后,再移动防对方的高速度进攻来球,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不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文献法、逻辑法,从文化层次论和文化史观的视角对“女排精神”的产生条件和时代任务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女排精神”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践行优秀传统文化”是“女排精神”产生的根本途径;“女排精神”诞生的3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社会诟病的抗议精神;“女排精神”伴随着女排的胜利给予人们文化自信、文化自尊的理由。“女排精神”的弘扬应注重“践行”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两大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9.
篮球个人防守的攻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篮球运动的防守水平有很大提高,向着积极主动控制对方的攻击性方向发展。运动员个人防守时,控制范围扩大,对抗中的堵抢能力加强,防守的移动速度、应变能力以及判断与反应动作的迅速性、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队员的协防意识和协防能力增强,形成了以球为中心,防守点、线、面相互照应,抢断互补的防守网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的John Egli,他的“The Sliding Zone Defense for Wining Basketball(滑动区域防守)”,正如美国最伟大杰出的教练们认为的那样:“John Egli的滑动区域防守,可能在数年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革新。这种区域防守可以阻止你面对的任何对手突破得分。”译者认为:任何一种防守形式都没有绝对的先进与落后,关键在于你理解的是否深入,掌握的是否全面,运用的是否合理,变化的是否灵活。我们深入而全面地了解滑动区域防守对于今后教学、训练和发展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通过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外女排比赛发球进行分析与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发球的类型、效果和落点区域等方面,以期为中国女排能在今后的比赛中取得更辉煌的成绩提供建议与对策。研究结果显示:世界女排主要采取跳飘球与站飘球的发球方式,大力跳发球失误率高,破攻和直接得分效果好,跳飘球失误率低于大力跳发球,站飘球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我国排球运动在防守技术上没有什么革新,除了传统的鱼跃防守外,主要是学日本女排的滚翻防守和日本男排的肘滑鱼跃防守技术.影响我们防守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不在于采用什么样的倒地防守技术,而是防守的移动能力差,不善于及时起动和在快速移动中进行防守,因而难以扩大防守的控制面积.  相似文献   

13.
摘要:通过分析2015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技战术打法特点、优势与不足,为中国女排备战2016年里约奥运会提供参考。利用Datavolley、排球位置坐标标记软件,统计并结合前七名球队相互之间20场比赛数据,深入分析接发球、一攻、接扣球防守以及反击4个方面的特点及优缺点。结果显示:1)中国队的一攻、反击、拦网以及调整进攻效果较好;2)中国队接发球效果一般,传球后形成对方单人拦网的比例较低;3)中国队在拦防2号位拉开进攻及快攻上效果较差,与我们拦防队员较慢的移动速度相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技术统计等研究方法,以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12支球队作为调查对象,对所有参赛队伍攻防技术进行等级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进攻方面,塞尔维亚、美国、荷兰、巴西、中国进攻能力表现最突出,WRSR值最高,处于B级水平;防守方面,美国队防守最为出色,与塞维尔亚、荷兰和中国处于B级水平;巴西防守不及其他强队,处于C级水平;塞尔维亚攻防WRSR值最高。各队进攻WRSR值、防守WRSR值、攻防WRSR值与最终排名均呈显著相关,具有统计意义。里约奥运会女排共分为5档,中国、塞尔维亚、荷兰和美国攻防上均处于第1档水平,代表当今世界女排的最高水准。里约奥运会高水平女子排球队攻防技战术的共同特征表现为:扣球进攻点多变,路线多样化;发球攻击性强;拦网意识高,取位准确;二传到位率高,传球形式灵活多变;强队攻守兼备,注重团队协同作战等是新时期排坛高水平球队的技战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防反能力是排球比赛获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拦防水平高低又直接影响着防反能力的强弱。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据统计法,对高校女排的拦防战术进行创新研究,设计出新的“拦防一体化”战术体系,旨在提高我国高校女排拦防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论篮球防守观念的演变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观念的角度,回顾了人们对篮球防守的认识过程,对筛球防守观念的更新、演变过程以及我国篮球防守观念演变的特点与发展趋向作了初步探讨。文章指出。篮球防守观念演变的实质是人们在防守实践过程中,对进攻队“人、球、时间、空间”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篮球运动内部因素是影响篮球防守观念更新的重要因素。我国篮球防守观念呈起伏性发展,并且更新较慢。“整体多变”的防守观念是我国篮球防守观念发展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借助系统科学理论阐释了竞技篮球训练是根据项目运动特征要求对球员机体进行多方向协同肌肉群、深浅层大-小肌肉群以及神经—肌肉运动单位等系统的全方位训练,忽略了任何一个系统环节都有可能对训练效果产生影响,故应该重视球员肢体多方向移动速度与力量训练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文章提出了“多向功能性训练法”的概念及其在竞技篮球训练中的应用机理,并对参加中国大学生篮球一级联赛运动员的防守移动脚步和运球变向跑能力等施加干预,以验证球员的竞技能力提高状况。  相似文献   

18.
参加北京国际邀请赛的各国女队不很强,日本也不是国家队。我们的调研结合上次日本“日立”女排(实际上是日本国家队)来访的比赛,重点围绕反攻中发展快速战术的问题提出我们的看法。分三点阐述:一、“快速反击”(以下简称“快  相似文献   

19.
2006年世锦赛中国女排技术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统计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时中国女排在2006年世锦赛第三阶段的11场比赛的技术统计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1)总体得分能力要弱于前四名的四支球队;(2)发球攻击力强、失误率较低、二传队员的水平较高、接发球能力强;(3)后排防守方面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日本女排五月份来华访问期间,在蓉停留十日(五月十五日——二十四日),先后与四川、辽宁、北京、福建、“八一”女排举行五场正式比赛,又进行了一些练习比赛和训练表演,不仅带来了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而且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学习机会。从比赛和训练中,既看到了我国女排的进步,同时也学习了日本女排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战斗作风和良好的技术战术。这里仅就中日女排的技术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