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5 毫秒
1.
目的:采用自制振动台为干预手段对下肢肌肉进行力量交变负荷力量训练,研究交变负荷力量训练对肌肉力量增长效果的影响.方法: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男子跳远运动员10名,随机分为1)"交变负荷训练组"(Ⅰ组,n=5),振动刺激的频率为20~25 Hz,加速度为15~20m/s2;2)"传统力量训练组"(Ⅰ组,n=5),两组共接受8周训练,实验前后一周内利用Biodex对原地纵跳能力和下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快速力量和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振动刺激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受试者的原地纵跳能力、肢三大关节屈伸肌肌群的一般和快速力量,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交变负荷力量训练法能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振动训练时发展肌肉力量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振动负荷力量训练系统,对实验对象进行振动负荷力量训练,通过和传统杠铃下肢力量训练相比较,发现振动负荷力量训练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组合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垂直跳跃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市体校少年甲组男子篮球队12名队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对比法、数理统计法,对组合力量训练和大负荷力量训练对篮球运动员垂直跳跃能力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组合力量训练的训练效果优于大负荷力量训练.是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4.
训练负荷与竞赛负荷是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它们是由训练手段直接产生的,而训练手段又决定着训练后所产生的发展方向。由于对训练负荷与竞赛负荷及其构成因子的认识偏差,导致运动训练成绩的下降。因此,存必要对其进行重新定位与辨析。  相似文献   

5.
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是备战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举重运动员只有在比赛前通过各方面的调整,在临赛前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才能在比赛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身各部分力量,发挥应有的技术水平。研究通过对张湘祥成功参加2001年广州九运会与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负荷特征研究,揭示张湘祥赛前训练的周期节奏、训练水平变化、负荷及其调控等特征,为其本人及中国男子举重队成功参加2008年奥运会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对运动员不同负荷下的卧推训练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得知:不同人爆发力水平不同,不同人在相同负荷下的爆发力也不同;同一人在不同负荷下的爆发力不同,且都存在极值点;同一人在保证卧推质量的前提下,在相同负荷中完成的五次卧推中所表现出来的爆发力基本相同;同一人的爆发力水平具有固定性和阶段性;速度对爆发力起关键作用;活体肌肉的力速关系符合希尔方程规律,但实验中最大爆发力值的负荷在1RM的41%-45%之间,对应的速度和力量约为50%-53%最大速度和52%-55%最大力量。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摘要:通过实验的方法,选取处于最大力量素质敏感期和非力量素质敏感期的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相对等量负荷的力量训练干预,观察、测试、对比不同年龄组别受试者最大力量素质增长与肌肉围度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青少年力量素质敏感期是否对力量训练“敏感”以及不同年龄段力量增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实验对象分为初中、高中、大学三组(n=31),每组实验对象进行每周2次课共为期8周的力量训练,力量练习内容包括:仰卧推举、负重背蹲。每节课持续时间为40-60分钟,力量训练负荷强度为最大强度60%-80%,重复次数为8-10次,组间歇时间为3-5分钟。在经过8周的力量训练之后,初中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3.1%、32.4%;高中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6.8%、28.6%;大学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4.8%、29.5%,三组受试者力量素质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分别对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组受试者的仰卧推举与负重背蹲在力量训练后所提高的值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显示这三组数据之间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即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组受试者的力量素质提高的幅度相近。初中、高中、大学三组受试者力量训练前后肌肉围度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三个组肌肉围度的变化均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有限的样本条件下,发现经过8周相对等量负荷的力量训练,处于力量素质敏感期的实验组与非力量素质敏感期的对照组力量增长的水平是相近的,即在青少年力量素质敏感期进行力量训练并不会使得力量素质获得额外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主要论述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士兵的负荷能力对战斗力的影响,从士兵体能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士兵的负荷能力训练提出建议,为部队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武术套路训练中负荷强度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武术套路的训练作心率、尿蛋白等生理指标的测试,探讨武术套路训练课的负荷强度,以及不同训练形式,不同训练项目的负荷强度变化,可为武术训练强度的科学安排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第十三届亚运会上日本短跑选手伊东浩司分别以 1 0 .0 5 s和 2 0 .2 5 s的出色成绩获得了田径比赛男子 1 0 0 m和 2 0 0 m金牌 ,并且在预赛中跑出了 1 0 s的亚洲男子 1 0 0 m最好成绩。伊东浩司的训练负荷特点如下。1 )多年训练中速度耐力得以优先发展 ,并使其逐步向短距离跑迁移。2 )年度训练中阶段安排的训练任务由发展力量和爆发力量向提高专门速度过渡。3)周训练依阶段任务不同将多项内容组合安排 ,周负荷分布呈双循环二段结构。4)单元训练内容依所处阶段不同有所侧重 ,按短跑全程技术的各个阶段安排练习组合。5 )精选训练手段和多种练习组合安排 ,追求各项手段密切协同的最佳整体效果。6 )运用对比训练法形成痕迹效应 ,以求核心身体能力向专项竞技需要的积极转化  相似文献   

11.
多元组合训练法在男篮队员体能训练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实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简介多元组合训练法的要素.结果显示:实验对象实验前、后的运动素质(力量、柔韧、灵敏、耐力、速度)发生变化,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提高且差异显著;体成分无明显差异,但体脂率呈下降趋势,体重上升.表明多元组合训练法有利于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同时在体能训练中并未造成实验对象的机体过度疲劳和损伤,表明运动负荷量及强度的安排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适宜健身负荷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综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成都地区在校女大学生348人进行实验研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适宜健身负荷组、常规体育课组和对照组.实验结果显示:1.适宜健身负荷能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上肢力量、腹部力量、下肢力量和灵敏素质,促进体内脂肪代谢,使体脂百分比下降,瘦体重相对增加,体重指数正常;哈佛台阶指数增大,30秒30次蹲起心功能指数下降,心肌收缩力量增强,循环机能的耐力水平提高.2.适宜健身负荷锻炼后,女大学生的焦虑和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水平,体质与心理健康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适宜健身负荷锻炼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可能与年龄、性别和社会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探讨在一般健身运动处方中强化力量练习后,对男性老年人身体形态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健康老年男性(60-69岁)12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组、力量组,每组40人。对照组其原来的生活习惯不发生改变;一般组按照有氧和无氧交替进行的方式运动;力量组在一般组的基础上,加入力量练习。分别在试验前、试验1月后、7月后对所有试验对象进行形态指标测试,结果进行SPSS13.0进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三个组的身高、体重、肩胛皮下脂肪厚度实验前后、各组之间没有产生显著性差异;上臂皮下脂肪厚度试验后力量组显著下降(P<0.05);体脂含量%力量组显著下降(P<0.05);BMI指数力量组显著上升(P<0.05);强化力量练习使男性老年人上臂皮下脂肪厚度、身体脂肪%含量明显下降,有效降低机体的脂肪含量,增强体质,减少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强化力量练习使BMI指数显著上升;有效改善老年人的身体形态结构,使身体粗壮,下肢力量加强,增强了抗跌倒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老年人应该加强力量练习。  相似文献   

14.
中长跑运动员全年力量训练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25名男子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分期进行研究。探索科学系统的阶段性力量训练方法,为力量训练理论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与借鉴。研究结果表明:(1)力量阶段性分期训练能够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与非分期力量训练相比,专项成绩提高幅度更为明显;(2)适度的最大力量训练可以防止由于过多的耐力训练而引发的运动损伤,并且可以提高长跑运动员的最大跑速和冲刺能力;(3)中长跑运动员在竞赛前期应重点发展力量耐力,并在随后的竞赛期继续保持一定负荷的力量耐力训练。在重要比赛之前应该进行必要的减量安排,减少负荷量度,培养运动员的最佳准备状态,并在比赛中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5.
选择八种常用手段,将三种双腿跳跃练习进行组合,另把五种单腿跳跃练习进行组合,对两组14名跳跃项目运动员进行8周的训练,获取了5项身体素质和BIODEX等速测力仪及KISTLER三维测力台的各项指标训练前后的测试数据.实验研究发现,不同的力量练习手段对人体作用是不一样的,轻负荷、重负荷、单腿练习、双腿练习对人体肌肉的影响有各自的特异性.因此,在力量训练中,选择正确而有效的手段和适宜的运动负荷与强度,把各种不同手段进行合理组合,才能求得最佳的综合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针对体操重点运动员何可欣冬训减控体重的阶段训练需求,通过不同训练方式的尝试,寻求符合个性化特点的减控重辅助手段,最终达到身体素质提高的有力方面大于体重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的目的。方法:围绕何可欣冬训三个阶段进行体重控制。第一阶段:正常专项训练外辅以最大脂肪氧化强度的有氧运动及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同时定期进行机能监测并适当补充运动补剂。第二阶段:以局部力量耐力循环训练为主进行辅助训练。第三阶段:采用太空舱运动跑台训练,进一步减小体脂百分率,控制肌肉的快速增长。三个阶段运动员均保持限制性饮食。结果:第一阶段经过膳食控制和有氧训练,何可欣体重、体脂肪率、脂肪重量均有所下降,基本达到了预期减重效果。第二阶段,经过春节假期,运动员体重、核心力量均出现一定增长,力量训练和饮食失控是运动员体重增长的主要原因。第三阶段,运动员肌肉总量、脂肪量均有一定的下降,但核心力量仍高于干预前,基本满足教练组的训练实践需求。结论:以限制性饮食和符合运动员个性要求的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为干预手段,对生长发育期的体操运动员体重控制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生长发育期的体操运动员,在关注体重控制的同时,应适度加强身体素质薄弱环节的训练,使身体素质的增强优于体重的增长;生长发育期的女性体操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和肌肉力量水平对训练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其测试与评估体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运动训练对年轻肥胖女性减肥实验的研究,为科学减肥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与饮食干预对肥胖女性进行减肥实验,对减肥效果实行定时测试和评价.结果:受试者体脂含量降低,肌耐力增强,腰围指标下降,且与体重和体脂%的变化基本一致.结论:1.有氧运动、抗阻力训练与饮食干预对减肥有显著的效果;2.将腰围、体重和F%三者结合评价身体脂肪量的变化是可靠和有效的;3.在封闭训练条件下,综合措施的定量化是减肥效果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国内肥胖和超重现象日趋严重,运动减肥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有氧健身操和力量练习方法,这两种训练方式如何改变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文章试图来给予正在利用这两类运动方式健身和减肥的年轻超重或者肥胖者一些科学建议,从而能够根据自身身体状态和需求来科学健身。研究方法:9周训练时间,分3组平行进行,分别为有氧健身操组、力量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一般选在下午5点进行,每次训练90min,5次/周。实验前后分别测试受试者的BMI,体脂率,最大摄氧量,耐力,握力和弹跳力,以及血清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统计分析实验数据,t检验实验前后和组间的差异。实验结果:有氧健身操和力量训练都能减少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的BMI和体脂率,并增加肌肉量、握力和弹跳力,但有氧健身操改善受训者的心肺功能(最大摄氧量和耐力)的能力要强于力量训练。对于血清中的致炎因子影响来说,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起着完全相反的作用:有氧健身操能够降低致炎因子水平(IL-1β,IL-6,TNF-α),但是力量训练却使致炎因子的水平增加。结论:建议想增加肌肉量的年轻超重和肥胖男性在使用力量训练的同时,结合有氧健身操的锻炼方法,使身体逐渐恢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体一次性中等强度运动训练前后体成分的变化特点;方法:运用国产中体同方体成分测试仪对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一次性训练前后的体成分进行测试,测试参数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总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肌肉重量、脂肪重量、去脂体重及总体重等。结果:健美操运动员一次性训练后体重、脂肪量由训练前的56.86kg和8.21kg分别减少至训练后即刻的55.48kg和7.05kg,差异非常显著(P<0.01);总水分和细胞内液由训练前的35.47kg和24.00kg下降到训练后的35.30kg和23.85kg(P<0.05);其他指标值虽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中等强度训练后即刻,生物电阻抗法测得人体体重的下降主要表现为体脂的减少和水分的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