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部分高校教师健身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教师对健身锻炼的意义有较明确的认识,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参加健身锻炼的人数及时间都不很理想,健身锻炼的项目也有局限性,为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必须加大宣传和投入的力度,以保证全民健身运动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京高校教师参与体育健身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在高校教师中呈“两头好、中间差”的现象,分析了其原因,认为在于:①老年教师自觉坚持,组织得力;②中年高校教师运动严重不足;③高校青年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3.
从高校中年教师体育健身的行为意识入手,结合大连市高校中年教师健身意识的实际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理论分析法、数理统计等,对其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意识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高校教师步入中年后,对自身保健意识淡薄,进而导致大多数中年教师的身体机能状况下降;2)中年教师由于角色转换,导致余暇时间缩短;3)对抗性强和运动量大的体育项目不再受到青睐,相反户外及小球运动的开展相对较好;4)高校教师对于体育锻炼的资金投入不足,并且对于体育消费的看法呈消极态度;5)高校体育健身设施存在着数量少、质量差、结构不合理、配套设施简陋、只能基本维持教学的普遍现象,从而限制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4.
从高校中年教师体育健身的行为意识入手,结合大连市高校中年教师健身意识的实际状况,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理论分析法、数理统计等,对其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意识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1)高校教师步入中年后,对自身保健意识淡薄,进而导致大多数中年教师的身体机能状况下降;2)中年教师由于角色转换,导致余暇时间缩短;3)对抗性强和运动量大的体育项目不再受到青睐,相反户外及小球运动的开展相对较好;4)高校教师对于体育锻炼的资金投入不足,并且对于体育消费的看法呈消极态度;5)高校体育健身设施存在着数量少、质量差、结构不合理、配套设施简陋、只能基本维持教学的普遍现象,从而限制高校教师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高校教师余暇体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行为进行词研。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余暇体育动机以健身防病、娱乐身心为主选,时间紧张是影响参与余暇体育锻炼的首要因素;体育锻炼内容的选择呈多元化并男女有别,参加锻炼的形式为个人锻炼、与家人锻炼、参加单位活动等;辽宁省高校教师的体育人口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6.
对河北省11所高校教师体育健身意识与行为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找出了影响高校教师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因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广州地区高校教师参与健身的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结论是:广州地区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现状不够理想;广州地区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有自己的特点;影响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的客观因素主要是工作忙抽不出时间、缺少活动的同伴、缺少场地器材、缺乏组织和指导,而怕累是影响高校教师参与健身活动不可忽视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对田径教学中学生普通存在的逆反心理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拒绝参与田径运动的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与该项目本身的健身价值反差很大,因此引导学生进行田径运动学习是高校教师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是高教战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高校师资队伍,对提高教学水平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对大连市部分高校的教师共300名在职教师的养生意识及养生行为的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的养生意识淡薄,养生行为落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够,缺乏必要的健身知识与方法,因而,他们的健康状况值得有关人事的关注。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参与健身运动的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淮安市 2所高校教师参与健身运动的状况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 :教师实际参与健身运动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被调查教师中参加健身活动 3次 /周以上者仅占 12 .4%,教师日常健身活动的组织与开展相当薄弱 ,教师健身的环境和条件不良等 ,指出造成教师健身不良现状的主要因素为 :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与管理不力和教师参与健身的意识差等。并提出改善教师健身状况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运动力竭后机体内自由基升高,同时机体抗自由基的氧化酶的活性也随着增加,引起机体疲劳及机能产生变化。研究结果:给实验大鼠服用支链氨基酸(BCAA)一段时间后,在进行力竭性运动后的恢复阶段(运动后即刻、运动后1h、运动后2h),过氧化脂质(LPO)明显下降(P<0.05),抗氧化岐化酶(SOD)、GSH-PX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研究结论:服用BCAA有利于机体运动后自由基的减少和抗氧化酶的活性的增加。因此,支链氨基酸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内隐和文献的方法研究中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探索新时期体育课堂教学的行为标准,为体育教师职业培训、体育教学评价提供参考,并促进体育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结果如下:1)中学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教学评价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起重要作用.2)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技能培训的力度,尤其是教育技能的培训.3)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加强有关课程知识和课程理论方面的学习.4)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师的认识、素质、能力、学生观等密切相关.5)本研究将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从三个方面界定:(A)体育教师的教授行为;(B)课堂组织管理行为;(C)体育课堂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问卷调查和逻辑归纳等方法,通过对北京五所高校109名体育教师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调查发现:1)体育教师健康状况总体上是乐观的,但也存在一定隐患,表现在亚健康症状、身体不良反应、异常血液指标、弥患疾病、尤其超重等方面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必将会导致对其总体健康水平的影响.2)多数体育老师参加体育锻炼是积极科学的,也有部分人频度频率和量太少,并且不太规律,从而引起不良症状.3)多数体育教师生活习惯较科学,但也有相当比例的人不科学,包括饮食、睡眠不规律,烟、酒等不良习惯.4)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心理品质较好,对他们的健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改编的《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问卷》为研究工具,随机抽取广东省62所中学519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学体育教师普遍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中学体育教师的应对方式在性别、职称、学历和是否任教毕业班上均存在差异;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有效的应对方式被广东省中学体育教师群体普遍使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中年女教师瑜伽运动锻炼效果进行研究。针对目前高校中年女教师健身运动的现状和生理特点,以河北师范大学中年女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个学期的以瑜伽运动组合为练习内容的教学实验,对运动干预前后女教师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瑜伽运动对改善和提高中年女教师身体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比较方法等,对7个经济发达国家的体育教师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发达国家体育教师教育的现状及趋势,介绍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希望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有所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17.
对吉林省高职高专与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师资、体育设施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各级院校师生比例与国家要求有较大差距;学校领导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在岗教师的培养,高学历、高职称人员逐年增加,但多数教师集中在三大球类上,不利于新项目的开展;体育场地不足、配置失衡,制约了学校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从体育教师角色及师生关系两个方面论述了新体育课程的实施对体育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认为在新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塑造实现课程标准的决策者,学习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者及体育教育研究者的角色;建立以民主与平等、尊重与信任、理解与合作为特征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点,许多体育教师对德育工作有充分的认识,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却找不到能将德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有效途径。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一线体育教学工作积累的经验,谈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0.
论素质教育时期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素质的内涵及特征 ,将体育教师的素质划分为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两个亚结构 ,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将两个亚结构细分为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全面的能力素质 (劳动技能素质 )和心理素质。五种素质的具体化 ,最后形成四个层次的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网络。这种素质结构的构建 ,可为度量体育教师的素质水准、指明素质发展的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