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  相似文献   

2.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如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讨论的重点。研究指出: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论创新教育背景下体育教育的角色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创新教育的社会背景、创新教育的内涵和创新性人才结构等方面的阐述,对体育教育在创新背景下的角色定位,以及角色实现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重点讨论体育教育在构建创新教育体系中,要依据体育教育的特点,从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师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方法及学生个性发展等方面进行改革,为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4.
试析高校体育如何贯彻创新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法,针对高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观念,分析了创新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创造能力、创新教育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创新功能应为高等教育的首要功能的基本理论问题;重点探讨了高校体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1 体育教育创新学习的误区1.1 误区之一 :创新学习等于创新改造创新学习的要点在于创新。不少人认为 ,创新等于创造 ,因而有人认为创新学习就等同于创造学习。事实上 ,创造与创新的最大区别是 :创造强调“从无到有” ,而创新则重在“有中生新”。因此 ,创新的前提是继承 ,甚至一定程度的摹仿 ,创新是创造的成因 ,是创造的前提。体育教育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社会活动 ,创造力的培养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功能。我们在体育的创新学习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 ,体育的动手能力 ,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近几年 ,从中央…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学生的体育能力着手,这就必须在体育教学方法、手段与形式上大胆创新。阐述了创新与素质教育、体育能力培养间的关系,以及实施创新教育后教学效果情况分析,并列举了课堂上创新教育的常用方式和实施创新教育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论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取决于教育。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笔者认为应从教育理念、学生个性、教学环境以及改变体育教师知识结构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应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创造出适宜创造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激发、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粤西地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只有少数体育教师将体育与创新教育相结合,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相结合的认识较低;教学方法较陈旧,在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方面以老师为主。认为:教学手段多样化、科学化,教学内容现代化、项目化是有效改善创新教育的主要措施,体育教师应真正具备创新意识并掌握多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检视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实然状态,探讨了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和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诉求,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指出了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创造教育的角度,触及高校体育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推广创造教育是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同时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课题。尤其对培养体育学院学生创造能力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教学重点的转变是社会发展对培养新型人才提出的要求;改革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方法是创造教育取代传统教育的需要;加强自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强化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优化环境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体育教师的基本载体,是体育教师的摇篮。因此,专业本身的发展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体育教师培养的质量。基于"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的理念,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University of Limerick,UL)体育教育专业的发展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3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目标是通过学生教学和科研的创新来推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促进其知识增长,培养社会通才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广泛;课程设置注重体现人才培养的多样性,课程本身具有系统性,强调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突出二专必修的特色性;其雄厚的师资队伍也为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支撑。对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启示包括:落实我国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提升学生实践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创新思维是新时期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教学能够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激发和培养我国中学生创新思维可通过利用和创制体育教学器材、更新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和发展体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深入研究中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以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试论学校体育围绕创新教育的改革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体育教育自身的鲜明特性的阐述,从理论上证实了学校体育在创造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指出体育教育应围绕创新教育在实践中深化改革,如体育教育应注重"过程管理";应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应强调个性化;应营造民主氛围等.时代在飞速发展,要求造就无数高素质人才,创新教育将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让我们的学生在体育教育中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高等教育理念不断发展,高等体育教学方法不断创新。高等体育是一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学科,所以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老师正确有效的指导,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完成教学目的。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理念的认识,分析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研究有效的创新对策,让高校体育能够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师资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体育师资的素质培养过程中,应该就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充分认识,并予以足够重视;还要以此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出发点,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发展,创造有益于个性发展的教育环境,以开拓与发展学校体育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从心理学、教育学和美学角度入手,对什么是体育教学情境美,创造体育教学情境美的作用以及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有效途径,使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形成有机结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结果表明:创造体育教学情境美,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对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建议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致力创造体育教学情境美.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要求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入手,研究认为只有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培养出适应当前学校、社会和市场经济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献检索、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专家论证等方法,对体育教学中创新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体育教学中采用创新教育方法,对提高学生终生体育现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应利用学校的一切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20.
运用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学方法的实施及创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体育教师选用教学方法考虑更多是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实施新式教学方法较为欠缺,存在着教学方法单调、老套,组织形式千篇一律等问题。提出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要从教学要素整体着眼,合理编排;从实际情况入手,扩展、改进;从教学效果出发,优选、组合;从学生未来发展考虑,统整筛选等。旨在给现代体育教学实践提供指导,为促进学生喜欢体育课、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