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大学体育课引入俱乐部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继续探讨完善体育教学俱乐部教学模式,为吉林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胡耀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8):109+131-109,131
新世纪以来,人文素质教育成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热议的话题之一。研究者认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对提高我国当前的大学体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为背景,主要论述大学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以及如何在大学体育课实践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全面提高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我国大学体育社团功能的调查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我国高校体育体系模式一直是以课程为中心构建的,它主要通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不断改革来实现与完成高校体育目标任务的,这个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中对高校体育工作的建立、规范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局限性.体育课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围绕着考试、达标的指挥棒转,而忽视大学生身心与个性发展的规律;体育课过分强调增强体质的生物功能,而轻视体育的文化内涵、职业效能与全面素质的发展.相当多的高校进行了体育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与改革,大学生体育社团作为高校体育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体育活动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北京部分高校的体育社团进行调查,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高校体育社团在大学体育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是体育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是增强我院大学生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新组建大学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系如何建立起具有经济特色、高起点的体育教育体系,关键是要加强体育教学改革.从2003年9月开始,体育系开始实行了体育课的教学形式"体育俱乐部制"的教学改革,积极探讨分层次教学的改革.本文通过对我校体育教学改革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建设有经济特色的体育发展提出初浅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模式现状的基础上,就构建当前高校体育课新教学模式提出高校体育课应建立多种新型的体育课程体系,建立“培育式”体育教学新模式,树立课内外有机结合的一体化体育课程教育观,建立体育课程综合、理性评价与激励奖惩机制等,旨在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6.
"六段式"体育课结构改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从优化体育课的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对"六段式"体育课结构进行了改革试验,并验证了新的体育课结构模式的教学效果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学扩招的形势与公共体育课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我国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后的形势及对公共体育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学扩大招生规模决策是英明的,但由于学生猛增,给公共体育教学带来了体育场设施严重不足、教师数量和质量等的问题,因此,重视扩建与维修体育场馆,增加都是数量和提高质量,认真组织,周密设计体育教学运行方案等,成为高校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课程实施学分制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绩效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分制是一种教学管理模式,结合分析我校体育课程4年来实施学分制的教学改革进展,对我校实施学分制的目标、要求及体育课程合理管理模式的框架建构进行总结研究,实践证明绩点学分制的分级教学模式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和大学体育教学的阶段性目标,其成功的经验和实践获得的启示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推广学分制教学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余暇体育相结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教学与余暇体育一体化模式的构建是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把高校体育教学与大学生余暇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一体化管理,弥补大学体育课课时的不足,使余暇体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延续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围绕教育部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结合笔者所参与研究的教育部关于"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课题项目及长期的教学实践,力图探索出一条相对科学而又行之有效的内外一体化教学新模式,以期实现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完美统一、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并进一步推动高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构建主义为视角对快乐体育教学思想的实质进行归纳与梳理,挖掘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提出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不断改进和创造新的体育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从学生的情感层面入手,将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引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接受体育教学内容,形成终身体育的锻炼习惯。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针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各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问题及新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院系领导比较重视;辅导员指导一般;师资队伍差强人意;教材不能满足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需要;课程内容不新颖;体育专业学生就业观念落后,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此,结合我省文件精神和体育专业特色,构建了创新教育新体系框架,为教育者提供理论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实质,立足具体的教学实践,经过近10年的试验和探讨,总结出了个性和共性杂糅的"五.三"体育教学新模式,即"三结合"、"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和"三开放"。新模式通过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搭建多样化体育教育平台、创设全新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复合评价体系,充分地体现了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它在课程目标、教育模式、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均拥有突出的优点,使体育课贯穿大学整个过程。实施4年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全面地提升了教学质量,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学生体质状况也得到了大幅度改观,实现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彻底改变了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类型单一、狭窄、封闭、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的弊端。  相似文献   

14.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基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分类,选取美国北部、南部、中西部和西部4个区域有代表性的4所地方本科院校,从通识教育课程、体育学科基础课程、体育教育理论课程、体育教育实践课程4类课程设置分析其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认为,美国地方本科院校注重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运动技术课程较少,强调学生学会项目教学;强调教学类课程,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彰显多元文化特色,注重价值观培养。对我国亦有借鉴价值,提出,要重视体育教育专业通识课程的建设,调整运动技术课程的侧重点,细化体育教育教学类课程,关注课程的地域和多元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传统高等教育模式在经历慕课革命的冲击后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SPOC为代表的混合教学模式逐渐由浅层次、大众化的网络普及性教育向更高层次、专业化的个性教育演进,也预示了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高校体育推行SPOC混合教学模式的价值和实践策略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推行SPOC混合教学模式能够转变高校体育教学形态,由封闭到开放;转变体育教学方式,由灌输到互动;转变体育学习方式,由被动到主动;转变体育学习评价方式,由单一到多元。为促进SPOC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提出应融入数据驱动决策思维,构建智慧体育课堂;坚守“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师资教育培训;建立教育预警机制,做好教学规范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有效体育教学是在新课程实施下产生的一种教学行为。从体育教学实践来看,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教学特征和影响因素仍是一个焦点问题。通过对中学有效体育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与界定,指出中学体育有效教学的特征:即充分的教学准备、科学的教学方法、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体育课密度以及和谐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7.
陕西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陕西省高校体育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程度较高,参与意识较强;学生上体育课的目的呈多元化趋势;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较多;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三大球和小球、武术为主;多种体育教学模式并存。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为陕西高校快速、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不应只局限于完成学校体育教学目标,它还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这即是高校体育教育的本体效应与辐射效应。研究认为,为了更好发挥高校体育教育在人的现代化建设中的本体效应与辐射效应应该重点做好优化高校体育教育的师资队伍;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体育教育内容与评价体系;鼓励并加强教师的科研行为;改变高校体育资源的生成、运作和管理模式;提供必要的场馆设施、器材和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19.
试论高校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借鉴国内外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成果,运用教育学与体育社会学的原理与方法,根据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与教学改革研究实践,探讨高校终身体育教育所反映的其本质属性的各个方面(内涵),以及高校终身体育教育内涵所确定的对象的范围(外延)及其影响因素,期望能为转型期的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施、体育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开展与奥林匹克主义内涵相一致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少年,《奥林匹克2020议程》将奥林匹克教育作为重要议题纳入新的改革路线图中。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走在了世界前列。对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背景下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进行深入分析,以从中总结经验和寻找启示,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开展提供借鉴。加拿大奥委会开展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主要包括:1个交互式课堂、1个特色主题教育活动和1个互联网线上奥林匹克课程图书馆。该活动具有如下特点:1)参与主体形成了双中心多辅助的网络结构;2)参与客体以中小学生为主,并进行多层次分级教学;3)教育目标是传播奥林匹克理念;4)教学内容是以冬奥会为背景的运动教育模式;5)教学手段是知识性与参与性融合并重。由此得到启示:奥林匹克教育项目建立长效机制;奥林匹克课程资源与中小学体育课程结合;奥林匹克教学资源传播载体具有可获得性;奥林匹克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