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网络的发展,一些表达新事物、新观点的新词也不断出现,并广泛得以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语言。汉语中"裸X"族词群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本文从分析"裸X"族词群的语义入手,通过分析"裸"字的词义及其变迁,对新的"裸X"词群的英译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进程不断加深以及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上涌现出大量的新词语,这些新词语的产生与社会文化心理息息相关。本文以新兴的控族词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控族词的产生、结构特点及其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隐喻这一认知机制为工具,对汉语中"足"族词中以"足"为构词语素组成的词、惯用语以及成语进行初步的分类和解释,从而揭示其词义的隐喻衍生过程。  相似文献   

4.
"红色"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具备各不相同的文化内涵,多数汉语"红"色词含有积极隐喻,而多数英语"红"色词的隐喻却是消极的。本文以"红"色词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汉英"红"色词的隐喻认知特点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不同文化间的隐喻趋同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萨满"一词源自通古斯语saman与北美印第安语shamman,之后逐渐演变成北方民族宗教(萨满教)中,神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巫师的称呼。[1]萨满教信仰"万物有灵","萨满"通过祭祀或仪式为其信徒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或病痛。关于学者们对"萨满"的研究,最早可见1914年善之在《地学杂志》上发表的《萨满教》,[2]公开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数量在2004年以后呈上涨趋势,2010年后明显增多,研究方向逐步拓宽,纵向不断向深层次挖掘。研究的主题以萨满教、满洲族、权利主体、蒙古族、萨满文化等为主,涉及的民族有满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汉族、鲜卑族、羌族等多个民族,涉及文化领域包含民间文学、语言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领域。研究的地域范围以东北和蒙古地区居多,因为"萨满教"曾一度在东北地区被广泛信奉,至今信徒的数量也不在少数,开发和利用萨满文献能够推动萨满文化研究的发展,是研究者们更好地做学问的行之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法中"保护"一词的含义是什么?查阅现有的国内外法律文件,"保护"一词被大量使用,如国内的有1989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国际环境保护法律文件则更多,如1972年《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但无论是国内法律文件还是国际法律文件均未对该关键词做出定义。本文以中国环境法与国际环境法为双线索,试图为"保护"一词下一个定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大学生"宅族"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宅族"健康问题与体育文化、网络亚文化、家庭与学校的沟通关系紧密。笔者在健康社会学视角下,提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取向、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双向沟通以及正确认识自我、从自身出发寻求健康"宅"之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文化哲学"一词,但是我们却能从他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找到深刻的文化哲学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三本经典文本逐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中国领导人发言时倾向于引用古诗词、成语等文化负载词,这无疑加大了口译的难度与工作量。本文对口译文化负载词的标准与要求进行探讨,并以2014年中国领导人会议发言口译为例,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分析其翻译策略,从而提高汉英口译文化负载词的水平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亚东干族是我国回族的后裔,其民族发展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从民族自我认同、民族语言认同、民族文学认同、民族文化认同、民族教育认同五个层面调查了中亚东干族的文化认同现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指出了作为"事件化的自指"标志的结构助词"之"的两处很少被提及的使用环境:一是用于分句间,一是用于状谓间。其作用同用于主谓间一样,标志着在具体语境中,这种分句与分句的关系、状语与谓语的关系已是一个不能拆分的体词性语言单位,充当句子的一种成分(包括分句)。  相似文献   

13.
"比"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典型句式之一,许多语言学家从其结构、意义、价值和发展等各个方面对它作了深入的研究,综合这些研究的成果,可以得出"比"字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正不断加大,综合性程度正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4.
东汉王符《潜夫论》并列复词逆序词现象大量存在,有三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潜夫论》书中成对的并列复词逆序词;二是《汉语大词典》失收《潜夫论》并列复词逆序词;三是《汉语大词典》并列复词逆序词中相应词条的书证晚于《潜夫论》。  相似文献   

15.
李白的诗歌中有着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而这种精神气质秉承的正是中国古代的游侠精神,并且李白诗歌所秉承的这种游侠精神气质与当时的游侠传统、时代文化及李白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是新时期我党的建党主针,“以德治国”是我党的治国方略。二者是统一的,建党为了治国,治国必先治党。实践“三个代表”就是执政、治国。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党执政、治国的主要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是党执政、治国的目的。实践“三个代表”,执政、治国必须以“德”作为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政治文化角度来看中国历史,可以说,儒家与法家互补,“德治”与“法治”兼重是一个基本传统。对之予以科学清理分析,能使今人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8.
"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的责任,也是高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高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由于民族"原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内生性、地方性、民间性、永恒性等基本特性,是我国高校体育"再造"的"善本"资源,当代高校体育的再造不宜模式化,迅速模式化之后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文化多元的泯灭,文化生命力的消失."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创新至少应当循着两种发展思路与方向:一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与人文理念,反映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以原生态的赤子之心,还原生态的赤子之体.如果将这两种思路与方向融为一体, "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善本再造",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呈现中西体育文化珠联璧合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9.
"脸"在汉语中属一词多义。对有关"脸"的隐喻和借喻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脸"的5种引申义:脸代表人,脸代表人品,脸代表面子,脸代表情感以及脸代表健康状态。其中,"脸代表面子"这一用法最丰富,反映出中国人民重情义、爱面子的传统文化,也体现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20年代晚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总体性”的概念力图“复兴”在现实中遇到诸多挑战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美学、文学批评领域建设“总体性”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尽管作为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此概念之下做了不少建设性的努力,但结果却使马克思主义“总体性”隐然不彰。“总体性”是建设作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概念,它作为潜体系不仅存在于“巴黎手稿”之中,也以严谨的历史科学的基础形态存在于探索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期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文本之中。“总体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呈现出“人的理想存在”、“历史科学方法论”和文化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概念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