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当前我国"体教结合"运行状况的调查,对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目前我国"体教结合"模式运转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1、体育专业学校与普通学校两者在运动队管理方面招生范围有局限性,学籍管理不统一,模式与学习管理机制之间的契合不好.2、普通学校和体育专业学校体教结合模式,运动员的训练管理方面契合程度较高,能够培养出一定数目的高水平运动员,但过于偏重目标层次上的契合,缺乏可持续性战略眼光,从而使得成材率较低,广度不够.3、两种模式在竞赛制度、教练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等方面没有形成体系化与系统化,各组织资源比较分散,缺乏协同性与互补性.  相似文献   

2.
“体教结合”是中国特色的正在实践中探索和尝试的一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从1987年发展至今,褒贬不一,通过对现存五种模式的辨析以及对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女子垒球队的实践分析,揭示出“省队校办”模式在“体教结合”方面所做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影响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影响上海市"体教结合"的21个变量进行研究,运用因子分析理论确定了影响上海市"体教结合"的6个主因子.据此提出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体教结合"的内涵解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体教结合"是牵动中国体育体制与教育体制改革的战略性问题,它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历史进程而演进.通过对"体教结合"的诠释,给出新时期"体教结合"的最新定义,并对"体教结合"的内涵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5.
以武汉理工大学的调查为个案,对高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当前高校"体教结合"培养优秀运动员队伍的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据此提出对策:加强运动员思想文化教育,培养运动员科学训练的理念,提高教练员的科学训练水平,建立高校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机制,科学处理"学训矛盾"等.  相似文献   

6.
从"体教结合"的产生开始,梳理了"体教结合"的发展历程,分析出"体教结合"困境的本质在于体育部门与学校的目标错位、体育部门与学校的职能混乱、早期专项化训练的认识偏颇与低效率、高校"体教结合"违背运动能力形成规律。结合当前大举国体制提出"体教分离"的构想,指出中小学、普通高等院校和竞技体校实施"体教分离"的基本思路,并对"体教分离"后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运动员退役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7.
上海市"体教结合"运行现状与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分析了上海市"体教结合"的运行现状,指出加强和完善"体教结合"的管理机制,改革现行竞赛制度,规范招生渠道,积极引进优秀教练员、运动员是其根本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8.
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现行"举国体制"的背景下,高校运用"体教结合"模式办高水平运动队,正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界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也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和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在重新阐释"体教结合"是在不同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视角变化而变化的内涵基础上,提出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来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独特理念,并揭示在科学发展观下建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校知名度、提升学生自豪感等学校建设的实际价值,为培养真正能适应当前社会的竞技型人才,保持竞技体育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竞技体育与教育的双赢目标提供了有效策略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体教结合"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及逻辑分析法,论述了科学发展观提出之际正值"体教结合"的发展阶段,研究了从科学发展观视角审视"体教结合"的必要性和意义,诠释了科学发展观视角下"体教结合"的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加快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体教结合"模式,有必要对我国实施"体教结合"模式进行系统、全面地总结。这是探索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改革的需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及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体教结合"模式涉及到的各类组织及个体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出推进"体教结合"模式应当贯彻的重要原则。遵循统筹"两个服务"、尊重"两个基本规律"、坚持"三个有利于"、注意"四个学段衔接"、处理好"五个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推广"体教结合"模式,有利于促进竞技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学的“角色”视域入手,分析指出,在教育管理情境中,面对“学生”与“专业运动员”的角色冲突时,高校、运动队以及运动员三方应共同建构,促使运动员能够正确地进行角色认知,实现合理的角色定位,真正体现“体教结合”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师资培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中必须重视并加以切实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此,有必要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兴趣指向进行了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以及进修培训情况等。研究认为: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知识,加强中青年教师资源的利用与培养,是北京市高校体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论高校普通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高校普通运动队训练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普通运动队自身优势,提出了高校普通运动队发展的改革对策,以促使高校普通运动队找到自己的地位和出路。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与调查研究等方法,对山西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揭示山西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旨在为山西省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原生态"价值取向与高校体育的"善本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最高教育机构,也是文化发展的中心,引领文化是高校的重要功能.以"原生态"价值取向"再造"民族传统体育,是高校体育的责任,也是高校体育的优势,体现着高校引领文化的应有之义.由于民族"原生态"体育具有自然性、内生性、地方性、民间性、永恒性等基本特性,是我国高校体育"再造"的"善本"资源,当代高校体育的再造不宜模式化,迅速模式化之后带来的后果必然是文化多元的泯灭,文化生命力的消失."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再造应重在文化精神的传承与创新,而创新至少应当循着两种发展思路与方向:一个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融入更多的现代科技与人文理念,反映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复杂性;另一个则是以原生态的赤子之心,还原生态的赤子之体.如果将这两种思路与方向融为一体, "原生态"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的"善本再造",将促使我国高校体育呈现中西体育文化珠联璧合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广东竞技体育走学院化之路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广东省竞技体育与教育存在脱节的现象:通过研究世界高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的影响,指出在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的过渡时期,广东省竞技体育走学院化之路具有可行性,应结合广东省昔通高校运动队的开展情况,加快改革步伐,试图在几所重点院校里创办成为代表全国水平的特色运动项目训练基地.率先实现“广东省竞技体育学院化”的远大目标,为“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角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为研究对象,发现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发展和制约因素为: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竞技体育自身发展态势需要高水平体育队伍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世界竞技体育的发展潮流,运行数十年竞技体育体制的强大惯性,现行竞技体育体制既得利益集团转变观念的难度,以及社会力量尚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等。通过对这些因素分析,提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拐点理论,试图为这种渐进式改革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高校电子竞技商业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电子竞技的概念入手,分析目前高校电子竞技发展现状,探讨高校电子竞技商业化发展的需要,商业化给赞助商及高校电子竞技队伍带来的利益,促进高校电子竞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高校体育师资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目标中起着积极的作用。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当前高校体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21世纪高校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是我们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相当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