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学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二十一世纪健康教育的主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采用献资料研究法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以及体育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并对体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作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看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美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成功模式以及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模式,并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些建议:以学生为教育中的主体,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营造高校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3.
以“人文体育”理念探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文体育的理念进行了剖析,论述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为“人文体育”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应加强人文教育,树立人文体育观,创新高校体育教育,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进步与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体育教育在全民终生体育教育中担当着至关重要的桥梁角色,但目前我们的大学体育教育严重忽视了大学生正确体育现的建立以及对终生体育概念的理解,大学体育仅仅是中小学体育课的简单延伸,大学高年级甚至取消了体育课。本讨论了大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包括大学体育目的和任务的转变,教材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及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多媒体技术与体育专业课程结合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光辉的前景。本文试图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育领域的价值和应用前景作一简要的论述,并就构建体育教育专业主干课程《学校体育学》的教学模式新体系,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国际体育教育界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探讨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 结合我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特定教育改革,从两种教育的指导思想上,分析了单一的终结性评价在体育教育评价中的缺陷,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我国体育教学应该走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教育手段,也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高校体育应从“阶段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课外体育活动也应朝着终身化、多元化、全面化、开放化、现代化的方向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健康课堂的心理教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而言,在课堂中开发和拓宽心理教育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初步就体育与健康课堂心理教育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编写特色及得失考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南京理工大学自编校本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编写背景 ,编写特色 ,使用效果 ,存在问题进行论述。肯定了它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代体育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体育精英思想已成为当代中国体育教育改革的一道屏障,我们必须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反省和批判,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下,建立以人为本的当代体育教育模式,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真切的帮助。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与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正处在一个新的时期.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讨论了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程,认为体制转轨时期社会利益结构、社会权力转移、社会价值观念的冲突,以及市场经济的固有特点影响着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模式的变化,指出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是渐进式的.  相似文献   

12.
论从战略上认识发展学校体育的重要性,再提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本"建议"与"方案",它不仅仅是体育课的局部改革,而是我国学校体育工作从观念到实践,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系列突破性的整体改革;它是在有条件的地区,从实际出发自编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到实施学生体育健身方案、对学校体育的全面考核与评估,走我国学校体育发展道路的一项战略性转变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初、中期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发展战略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视角出发 ,对我国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调研、分析 ;从人口、教育、经济、社会诸方面发展入手 ,推断出 2 1世纪初、中期我国社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 ;提出了高师体育专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改革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就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构建问题,提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程序问题,指出了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滞后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正进行着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一改革热潮中,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对原有体育课程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健康教育的目标。其基本理念,对体育教学改革以极大的启示,使我们不得不对传统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师资培养进行反思与重建,调整中小学体育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文章通过对国内外Physical Literacy(PL)、体育素养文献的回顾,分析中外体育素养文献的研究类型与研究主题等变量,找到发展和促进PL的研究方向,旨在为我国PL的发展方向与未来研究提供启示。方法:以"体育素养""身体素养"和"Physical literacy"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平台、SPORTDiscus和EBSCO数据库中进行检索,通过相应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得到32篇中文和57篇英文文献。对数据进行编码,定量数据使用Excel中的频率和百分比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当前国内外有关体育素养的研究在数量上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国内外均认同Whitehead的体育素养概念,但并未完全达成一致;测评工具没有展现出PL概念特征;国内外研究主要群体均为学生;国外研究类型较国内更多元,研究主题更广泛;全球纵向研究少,横向研究多。我国对体育教师PL的现状调查以及职前体育教师PL的培养似乎欠缺,加强PL与体育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能促进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摘要:以2000-2014年CNKI数据库收录的4795篇体育教育研究的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共现分析法、词频分析等方法,并借助CiteSpaceIII软件绘制知识图谱,对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论文发文量、研究机构、核心作者、研究热点和前沿等进行可视化分析,旨在全面把握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研究的动态过程,为我国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结果表明:15年来,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呈波浪式增长趋势;高产机构主要由北京体育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构成,而师范类院校是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主要力量;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领军人物以季浏、王健、黄汉升等为代表,核心作者共现网络密度较低,合作程度有待提高。最后通过对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分析,得出我国体育教育研究的热点与前沿主要集中在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学理论、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体育课程改革、素质教育、体育教育专业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类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师,但是目前面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体育教育专业如何改革呢?从教师教育的角度、从体育教育专业的性质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探讨了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的方向:办学思想逐渐要向教师教育过渡与改革;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改革;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要改革。  相似文献   

19.
试论体育课程观念的更新与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理论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所体现的新教育理念及其带来的体育学习方式的变革,结合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条件,提出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基本方式;认为目前体育课程观念有了较大的更新,主要体现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整合和强调教学过程中互动的师生关系,与此相应,应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体育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取消高考年龄和婚否限制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教育部于 2 0 0 1年 4月宣布取消高考年龄和婚否限制 ,这给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课题 ,大学生不同年龄 ,特别是大年龄差的体育课教学、考核以及妊娠学生体育教学 ,原有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达标》)和《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下简称《合标》)的修改与否和实施可行性等等新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旨在研究我国高考新政策对大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指出与之不相适应之处和改革方向、措施 ,这将对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并使之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积极地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