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3 毫秒
1.
曾超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92-1494
无论是从文献或是考古来看,巴人的尚武精神极为浓郁强烈,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巴人对体育的高度重视.通过这种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可以培养合格的兵丁,特别是强化巴人尚武的民族精神,故主要考察了巴人尚武精神与体育的关系及巴人民族体育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2.
近代以来,尚武精神词义泛化,对当今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造成消极影响。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结合尚武精神与教育、武术的近代关系史和尚武精神自身的历史呈现,来观察尚武精神词义演进的节点,审视尚武概念的本质。研究认为:对精武体操会的多重职能与其多重目的的错位对应,是造成尚武精神词义泛化的重要源头;尚武精神的本质是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作为一个耗散结构在特定的自组织时期的信息涌现;它不是具体的知识和通过教育获得的个人品德,而是集体的气质;作为体育项目的武术不承载尚武精神教育职能;教育或学校体育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在塑造尚武精神过程中,协从社会制度的其它部分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民族史学、体育史学、体育理论、考古学等多种学科原理,结合文献资料、背景分析、综合分析法等,对先秦楚人“尚武”成因、体育文化特征和表现形式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从商朝至西周,楚部落、三苗国族一直在强邻的夹缝中顽强求生,在穷山僻壤里奋发图强。这种特定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战争、动乱、政治背景是先秦楚人“尚武”的根本原因。“尚武”是楚人求生自强的武器,争霸称雄的法宝,同时也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楚人尚武,气质刚勇,勇武爱国,乐战轻死的民族性格,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荆楚地区民族体育风格。  相似文献   

4.
摘 要:研究武术教育和文化传承,研究国民良好性格的塑造不能不对尚武精神及其培养问题进行思考。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运用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方法对尚武精神及其培养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针对尚武与尚武精神涵义的理解目前尚存在分歧;尚武精神与侠义精神不同;尚武精神属于武德的内容,更属于习武之人的职业道德;用见义勇为精神解释尚武精神的涵义是比较具体而恰当的;现阶段尚武精神的培养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必要性;尚武精神的培养应该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世界体育文化中,唯有希腊的体育表现为真正的成熟形态。中国先秦时期甚至与希腊爱琴海文明相对应的殷商时期,也曾经有过一个十分类似希腊民族“尚武好斗”的准军事体育文化的时期。中国“土”的起源来自于古代的“武士”就是明证。即使这样,中国古代的体育文化却未能真正走向它应有的文化成熟。“鬼神文化”(殷商)、“血缘机制”(周代)和过分强大的“实用理性”(先秦)以及综合了上古时期各种家族文化、差等之爱和礼乐道德并以“柔弱”为特征的“儒家观念”(汉代及以后)对体育萌芽的制约,是中国古代体育未能走向类似希腊体育那样的成熟境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6.
摘要:镖局文化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术强势价值与功能的集中展现。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研究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镖局文化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镖局是特殊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催生以及经济演化的结果,武术搏击护卫价值的强势显现是镖局的基本入世态势;镖局的产生具有地缘、尚武和诚信三个方面的社会文化属性,在运作模式上主要体现为宗族属性和关系属性;镖局与镖局文化的出现促使习武者职业选择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文化的扩布;促使崇尚强者、尚武精神与社会软性控制的文化元素在武术文化中进一步融入;在传统的道德伦理约束之下尚武、谦和、隐忍、诚信、无畏、正义、助人的镖局文化精神与武术文化精神相互融通;诚信教化、关系互动的社会属性与武术文化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7.
运动员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运动员“尚武”现象,是对“尚武”精神的悖离与亵渎,反映着文化教育的缺失.文化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培育和提升运动员文化素养、人格修养、精神涵养,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文化教育的缺失造成了运动员学历层次普遍偏低、整体素质不高、法纪观念淡薄、社会保障不力,引发了充满暴力色彩的“尚武”现象,给社会和谐和公众利益带来严重危害.减少和预防“尚武”现象的滋生和漫延,应着重提升学历层次、增强法纪素养、强化社会保障、创新管理文化,促进运动员个性化成长和竞技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土尔扈特传统体育的分类入手,分析了土尔扈特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哲学宗教紧密相联、尚武的民族传统和热爱自然的精神风貌,同时指出了土尔扈特传统体育在经济发展、民族交流和军事保障方面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论墨子的体育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家是先秦诸子百家中尚武色彩较为明显的一个学派,对墨子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很有必要。墨子体育教育思想注重实用并且富于创造性,在体育教育倾向上崇武尚力,体育教育宗旨是以体育德,体育教育内容广博实用,并采用了多种教育方法,主要是以行为本的体育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职业体育面临的现实困惑和社会对我国职业体育制度变革的期望,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蕴含于西方职业体育制度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解析。研究认为:西方职业体育具有自己的制度源泉和基体;它的有效运作是基于资本主义的价值规范体系和相应的行为规则来实施的。古希腊的城邦精神、尚武精神、对竞技的热爱和现代资本主义精神等文化基因深深渗透在西方职业体育制度中。  相似文献   

11.
现时期中华民族尚武精神趋于弱化,这对民族精神的重塑和发展都是不利的。笔者从传统历史文化、古代治国思想、宗教信仰以及现时期社会的价值观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试图从尚武精神的产生及发展路径探索其弱化的历史根源,并对尚武精神的回归和重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人地关系互动视角,对沧州尚武的历史形塑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先秦至两汉的海洋文化、魏晋至唐宋之际游牧/农耕交织的文化、元明清至民国期间外来移民及运河文化等,不同时段和地域空间结构的塑造力差异,使得沧州尚武实现了由鸷悍尚力到俗重气侠再到重义崇礼的转型。地域空间结构的动态特性赋予了沧州尚武重击、求新求变的文化特质,通过冒险、开拓、吸纳等历时性人地互动,沧州最终成为了知名的武术之乡。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民国时期影响体育发展的几种社会思潮进行分析,认为:军国民主义教育思想推崇尚武精神,民主与科学思想确立了健身、娱乐、竞技的体育观念,国粹文化思想使武术走进课堂,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延续;实用主义思想使体育具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功能,使体育走上了健康发展之路,新生活运动使体育朝着大众化、普及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民国时期的这几种社会思潮历史背景各异,对中国现代体育发展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它们促使我国现代体育在特殊时期完成了巨大的历史演变,其发展规律对当代体育的发展和改革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大量国内外资料,从传统体育中与军事有关的项目多方面展现了朝鲜传统体育的尚武特色。从文化人类学和体育史学角度分析了这一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民族竞争和中华文化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蔡锷是清末民初资产阶级杰出的爱国将领,其军国民体育思想对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了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梳理了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体育救国、尚武精神、军事教育、体育强民.蔡锷军国民体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较强的政治性和实用性以及多维性等特征.其历史价值和意义体现在:促进了军队规范化建设,改良了社会风气,推动了近代教育和近代体育的发展,对于当代体育的发展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民国武化运动是一场针对民国危局寻找中华民族出路的运动,是相对于新文化运动而言的。其思想光芒在今天依然具有时代价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国武化运动的内容、逻辑及其新时代启示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民国武化运动主要通过改造军人群体、提倡军事教育和体育救国及武术救国等内容,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尚武精神。救亡图存是其应激性反应的外在逻辑,强种强国是其内在的正向逻辑。其弘扬体育和武术的内在逻辑就是强国必要强种,强种必要习武,习武必要塑造具有尚武精神的现代化人格。这些逻辑思想光芒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是加强武化教育,建设一支具有尚武精神的现代化军队;通过武化教育,培养新时代青年自强不息、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增强价值认同,弘扬体育和武术文化的强身健体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为应对社会危机出台了一系列社会变革政策。对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武术教育发展的研究表明:由于武举制的废除以及培养国民尚武精神的需要,退出军事领域的中国武术成为新式学堂中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西方体育教育观念的影响,中国武术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模式等方面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促使中国武术教育向现代化转型;军国民教育思潮、国粹文化思潮挖掘了中国武术的文化教育功能,促进了近代中国武术教育兴起。  相似文献   

18.
西学东渐时期中西方体育文化产生了激烈的碰撞,并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内容,在西方火器的影响下,逐渐退出了军事历史舞台。但由于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在民间广为传播,成为培养国民"尚武"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中国武术向体育化方向发展,虽然丰富了武术的价值体系,但"体育化"的历程也影响了当代中国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摘要: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大量阅读梁启超著作和学界对梁启超所做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梁启超关于培育“新民”的言论和实践,构建出梁启超的“新民”体育思想体系。研究得出,梁启超围绕如何铸造“新民”这一国民性改造问题在体育方面形成了“进化、尚动的生命观”、“爱国尚武的体育道德观”、“三育并重的体育教育观”、“强国保种的妇女、儿童体育观”等思想。梁启超的“新民”体育思想在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他把具有尚武精神的“新民”视为国家强盛之基础,倡导国民的体育主体地位;他基于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将体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此体育成为中国思想启蒙和构建民族认同的重要阵地;他主张“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推动了体育在教育领域地位的确立;他的女性身体观为我国妇女的解放和女性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虽然梁启超的“新民”体育思想具有工具理性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促进了国人现代意识的觉醒,推动了中国社会和体育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使中国走上了国际竞争的自强之路。梁启超所开启的国家主权和“新民”塑造的观念成为主导百余年来中国体育发展的主旋律,对我国当代体育事业发展和公民教育仍具有重大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重要发展时期,无论是思维方式、统治思想、政治制度还是民风习俗、节日节令,都为中国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育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同样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继承先秦体育与引入外来体育基础上有所扬弃,形成了后世体育发展的基本格局。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对这一时期的体育发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展现了它对于后世体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