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为了解决我国港口经营人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立法空白和司法混乱问题,在介绍港口经营人定义的基础上,论述我国法律体系下港口经营人的法律地位问题,确定其独立合同人的法律地位.通过借鉴最新国际立法《鹿特丹规则》下港口经营人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相关规定,探讨我国建立港口经营人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合理性.最后论证建立我国港口经营人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的最佳途径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明确增加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船舶油污中长期损失赔偿争议,通过研究比较国际公约和美国立法关于船舶油污自然资源损害和纯经济损失赔偿的规定,结合我国船舶油污中长期损失索赔实际,指出我国司法实践中所称的船舶油污中长期损失的提法并不恰当,它在性质上属于自然资源损害和纯经济损失.只有准确理解船舶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公约有关赔偿范围的规定,制定我国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立法,建立油污损害赔偿范围制度,才能明确自然资源损害和纯经济损失的赔偿范围和标准.  相似文献   

3.
自《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规定惩罚性赔偿以来,全国出现了不少"知假买假"、买假索赔的案件,给司法实践和理论带来了挑战。"知假买假"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需对惩罚性赔偿在合同领域适用要件进行研究。经营者实施了违约行为且主观上存在过错,并且因其违约行为使相对方遭受损失,才能适用惩罚性赔偿,而消费者主观动机不是适用要件。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事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在第三人侵权情况下,那些符合工伤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即可主张工伤保险赔偿,又可主张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这两种赔偿责任的关系该如何协调。文章通过对学者观点、我国法律规定与法院判例的整理与分析,尝试为我国探寻一个合理的第三人侵权下进城务工人员工伤保险与侵权责任赔偿分配的立法模式。  相似文献   

5.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规定了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由于该条文原则化、抽象化,学界对于该条文的适用存在较大分歧。对此,首先需要界定环境侵权的含义,明确其客体指向——环境私益,与生态环境损害存在本质差异,明晰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要件及功能定位。然后对其适用范围进行限定,从可行性与法理依据两个角度论证生态环境损害适用惩罚性赔偿是一个伪命题;同时从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立法意图解释三个层面证实环境私益损害能够适用惩罚性赔偿。最后通过分析我国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规则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现行法律多是用人单位违反法律应向劳动者赔偿责任的条款,鲜有涉及劳动者履行职务过程中因自身过错造成用人单位经济损失的规定.劳动者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多大的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由此引发的纠纷属于民事纠纷还是劳动纠纷等等,在立法上语焉不详,实践中也颇有争议.本文试以某公司员工利用职务便利赚取差价被判赔偿损失一案为例,梳理、评析此类案件的几个常见疑难问题,以期立法者改进,并供劳动法实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不适用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扩大到精神损害赔偿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限定为物质方面的损失,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不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利益,不利于协调法律体系内部的矛盾,导致法律价值的缺失,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人身自由权是人身权中的一项重要权利。现行立法在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方面的规定存在着诸多不足,对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提出了四点建议: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侵害人身自由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定统一的赔偿标准;确定赔偿数额;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对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  相似文献   

9.
证券民事纠纷的专业性、复杂性以及法律规定的不完善导致了案件的妥善解决往往耗时甚长。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不仅使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难以保障,而且企业及证券中介机构也会声誉减损。去年万福生科虚假陈述一案中,其保荐人平安证券通过设立投资者专项赔偿基金的方式将诉讼外和解的纠纷解决方式引入证券民事纠纷中值得赞赏。但诉讼外和解因其私权解决的特定导致其效力存在局限,为此需要详细分析诉讼外和解之于解决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案件的可行性、必要性以及局限,并试图对于证券民事赔偿案件采取诉讼外和解的具体构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发起人在公司成立过程中占有相应重要的地位。为健全公司人格,保护公司利益,保障第三人债权,明确发起人民事责任十分必要。考察主要国家的公司立法,发起人的民事责任包括出资违约责任、资本充实责任、出资赔偿责任、冒滥行为赔偿责任、违反信义义务赔偿责任、发起人对成立中公司的责任以及公司不成立时发起人的责任。我国公司法关于发起人民事责任的规定内容单薄,不尽科学,应当合理吸收国外成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完善公司发起人民事责任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国家赔偿总的归责原则是违法责任原则,赔偿标准采取直接的物质性损失赔偿原则。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所遭受的侵害来自于行政机关的职务违法行为,产生了明显的损害后果,这一损害和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属于国家赔偿的法定范围,但从国家赔偿标准的规定来考量。两受害者的损失却无法得到赔偿。以上悖论可以通过在归责原则中兼采结果原则,并提高损害赔偿标准的路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危险责任制度是现代侵权法上的一项重要的制度,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危险责任是否应该设定最高赔偿限额、是否应适用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危险责任与过失相抵的关系问题存在争议,在分析评价学术界争论观点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危险责任不应该适用最高赔偿限额,危险责任可以适用精神损害赔偿和过失相抵。  相似文献   

13.
代位求偿权,是指当保险标的遭受保险事故造成的损失,依法应由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公司自支付保险赔偿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的限度内,有权代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代位求偿权实质上是传统民法清偿代位制度在保险法领域的具体运用。其成立要件是保险事故的发生与第三人的过错行为必须存在着因果联系,代位求偿权的产生必须是在保险人给付保险赔偿金之后,保险人向第三人进行赔偿的权利范围应以被保险人享有的权利为限。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取得方式有当然代位主义和请求代位主义两种。其行使可以以保险人的名义进行,也可以以被保险人的名义进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律、法规对专利侵权民事赔偿的适用原则、赔偿标准、计算方法规定不详,造成司法领域的混乱.拟在分析上述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专利侵权民事赔偿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15.
为能够净化食品市场环境、提高消费者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积极性、打击不良商家牟取暴利的行为,我国2009年《食品安全法》规定了惩罚性赔偿制度,该制度自出台以来受到各方的关注,溢美之词铺天盖地,但从2009年适用至今,该制度并没有发挥出食品安全保护神的作用。应该统一食品安全标准认定,提高普通群众对该制度的了解程度,弹性设立惩罚性赔偿金金额,惩罚性赔偿范围扩大到免费赠送的食品等,以求解决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困境。  相似文献   

16.
行政权是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在对公民权利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对公民权利存在着巨大的威胁。通过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的分析,提出建议修改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在赔偿范围上,不仅赔偿物质损失,也应赔偿精神损失,不仅赔偿直接损失,也应赔偿间接损失。尽快完善赔偿程序,最好能直接立一部行政赔偿程序法,以便进一步完善对行政权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每当大型赛事举办时,互联网上总会出现盗播赛事节目的行为,而法院在盗播案中判决盗播者承担数额偏低、仅具有补偿性质赔偿金的做法,未有效阻止盗播行为。于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与新《著作权法》中规定侵权人故意侵害他人著作权情节严重的要承担惩罚性赔偿,这意味着2021年后的赛事节目盗播案中,被侵权人可要求侵权人承担补偿性与惩罚性两笔赔偿金。赛事节目盗播案适用惩罚性赔偿要符合“侵害知识产权、主观故意、情节严重、被侵权人请求”四个条件。将赛事节目认定为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才能使盗播行为属于侵犯著作权的行为。盗播者既违背了对赛事节目授权的注意义务又对赛事节目有推介编辑行为的可认定其主观上具有故意。在惩罚性赔偿诉讼中,经赛事组织者授权的转播者可作为被侵权人,享有诉讼权。转播者要在诉讼中明确主张著作权被侵犯才可要求适用惩罚性赔偿,且应将惩罚性赔偿与补偿性赔偿一并主张。法官综合被侵权人损失、盗播者获利与赛事产业发展等因素在补偿性赔偿额基数上确立惩罚性赔偿额。  相似文献   

18.
公司高管对公司的义务主要是勤勉义务和忠实义务。其中忠实义务要求公司的董事、高管在进行公司管理和经营过程中需要以诚信为首任,善意并始终出于对公司利益的考虑而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在未能完全尽到忠实义务而给公司造成利益的损失,同时董事、监事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在执行公司的相关规定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规定,需要通过过错责任,确定相应的赔偿数额,以便对公司进行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19.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中惩罚性赔偿请求权的实体法理论基础是惩罚性赔偿的制裁与威慑功能理论,程序法理论基础是诉讼担当理论。适用惩罚性赔偿应当遵循合法性原则、审慎原则和适度原则。惩罚性赔偿数额的确定,应当以法定倍数赔偿标准为基础,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过错、造成后果、获利情况、经济承担能力、将要承担的其他财产责任等进行综合考量,确定相对合理的惩罚赔偿数额。  相似文献   

20.
张健 《池州学院学报》2013,(5):51-53,57
我国法律目前尚未规定旅游合同违约责任中的时间浪费请求权,理论界对此探讨较多,实践中有判例对旅游者的时间浪费通过违约责任的途径加以赔偿。旅游合同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精神享受,定期性是旅游合同的重要特征。旅行社的违约行为使得旅游者不能按约定的时间旅游.从而导致合同目的落空。财产损害赔偿不足以保护旅游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