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普通高校女大学生状态焦虑的影响,以及心率、血压随着状态焦虑的变化情况,寻找适合女大学生降低状态焦虑的有效手段。实验选取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两个实验组。实验结果显示,有氧运动对降低女大学生状态焦虑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但不同运动强度对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产生不同的影响。75%VO2max的一次性有氧运动对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降低状态焦虑的效果明显,30%VO2max强度对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女大学生效果明显。由于收缩压的降低随状态焦虑近视同步变化,建议将收缩压作为评价状态焦虑变化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探讨整体表象训练和部分表象训练对大学生罚篮成绩的影响,以及在焦虑情境下的具体表现。采用2×2的混合实验设计,对40名男性非篮球专项大学生(年龄19.80岁±1.49岁)进行研究。结果为:1)针对篮球罚篮,部分表象训练法要优于整体表象训练法(F=18.04,P0.05);2)表象训练类型和焦虑水平交互作用显著(F=31.55,P0.05),高焦虑水平上,2种表象训练类型差异显著,低焦虑水平上,二者差异不显著;3)高焦虑水平上,高水平罚篮者更容易受表象训练类型的影响。因此,对于技能习得,部分表象训练的效果会更好,在焦虑水平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柳州市在校大学生的交往焦虑状况,分析他们存在交往焦虑的原因,探究缓解交往焦虑的对策。方法: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对柳州5所高校625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分析。结果:大学生交往焦虑水平总体程度偏高;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交往焦虑水平差异不显著;是否是独生子女,本、专科生之间的交往焦虑水平差异显著。结论: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尤其是独生子女、专科层次学生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参加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指数的影响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身心练习(太极拳、瑜伽)对非临床大学生焦虑、抑郁和压力的影响。方法:210名大学生随机分为瑜伽组、太极组、形体练习组和不运动对照组四组,进行12周每周一次、每次80min的练习,实验前后应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进行正念水平、应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焦虑、抑郁和压力的测量。结果:①瑜伽组、太极组练习前后正念水平显著提高(P<0.05),且练习后均与形体组、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②瑜伽组、太极组练习后焦虑、抑郁和压力均显著改善(P<0.05),且练习后各指标均与形体组有显著差异(P<0.05);③瑜伽组、太极组正念水平的提高与焦虑、抑郁和压力的改善没有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长期身心练习显著改善大学生的焦虑、抑郁和压力等负面情绪,并使其正念水平显著提高,但两者之间未检测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体育锻炼形式对普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等形式,对2001级部分大学生就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及不同锻炼形式对各种心理问题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结果表明,体育锻炼对有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症状的大学生,其调节作用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以1165名在校学生为被试,对中学生抑郁、焦虑、人际敏感与体育锻炼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中学生抑郁、焦虑、人际敏感病态检出率分别达到4.5%、5.7%和5.0%,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整体情况与产生良好身心效果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性别差异显著;不是每个体育锻炼因子都能对抑郁、焦虑和人际敏感起显著的积极作用。存在因子差异,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身体自尊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从心理学角度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体育锻炼量与抑郁水平和身体自尊水平均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9.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我概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抑郁水平、身体自我概念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104名抑郁情绪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问卷测量等方法。结果与结论:每周3次,每次60 min的中等强度,持续12周的对抗性运动或非对抗性运动能有效降低抑郁水平。同时发现,运动干预后抑郁情绪大学生运动组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显著性提高,而抑郁情绪大学生对照组自我概念量表得分无明显变化,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显示,自我概念对大学生抑郁水平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体育锻炼对锻炼者心理积极影响的国内外研究成果 ,发现体育锻炼对减缓锻炼者应激水平 ,消除锻炼者心理抑郁、焦虑 ,调节锻炼者情绪 ,增强锻炼者心理的健康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提出我国应该重视体育锻炼心理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为使高校体育改革更具针对性,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对现代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了全面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有90%以上的学生参与了课外体育锻炼,但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生源、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率、周参与次数、每次锻炼时间上存在差异;锻炼场所呈分散趋势,锻炼方式男生倾向于和同学一起,女生倾向于单独练习,锻炼内容男生喜爱球类项目,女生喜爱中长跑;锻炼价值取向呈多元化与统一性特点,锻炼的时间与方法主要是随自己的喜好,大学生体育锻炼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同一因素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创伤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河南大学学生参加体育运动时发生运动创伤的情况的调查表明:大学生运动创伤的时间多发生在课外活动和运动竞赛;造成大学生运动创伤的体育项目,多见于对抗性较强的足球、篮球、排球、田径;创伤部位以踝、腕指关节、肘、膝处最多.建议大学生多做伸展运动和热身运动,这是减少和预防运动创伤的有效途径和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健身走、跑练习干预大学生社会体格焦虑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8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问卷测量等方法,研究健身走、跑练习干预大学生的社会体格焦虑水平.结果表明:每周3~4 次,每次30~50 min的中等强度的健身走、跑练习能明显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形态、体成分,并能有效降低社会体格焦虑水平(且男生比女生明显),但体育课作用不显著;影响实验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锻炼次数、强度、持续时间、组织方法等.  相似文献   

14.
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的大学生和温州大学(筹)初教院大专班部分的大学生就身体自尊状况、不同锻炼形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1)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篮球、羽毛球、慢跑、健美锻炼形式对于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健美操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篮球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羽毛球对男大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慢跑只对男大学生"身体强壮"维度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实验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分别对健美操、篮球、排球、乒乓球、武术选项课程大学女生的六项体质健康标准变化进行研究,旨在检验五项运动课程对促进大学女生体质健康发展变化的差异,为选项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依据.结果与结论:五项体育课程对促进大学女生爆发力素质具有显著性差异,排球比乒乓球、篮球、武术课程更能发展学生爆发力素质、比乒乓球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力量素质;健美操、排球课程比武术课程更能发展学生呼吸系统的机能;对其它素质和机能、形态的促进与发展无显著性差异.建议对发展学生体质健康存在显著性差异的项目课程引起注意,并对其差异性原因和内在规律开展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大学生锻炼行为意识状况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安徽三所高校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辅以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进行了多维观研究分析,力求探索出大学生锻炼的行为、意识特征的集中趋向.同时,就如何引导大学生体育锻炼,培养提高其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并在实践中作了几点尝试,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体育活动对大学生心境和情绪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OMS测量工具,经过筛选后,对安阳师范学院120名得分较高的大学生进行3个月的体育锻炼指导实验,结果表明:1)有规律、有计划、有组织的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心境和情绪状态;2)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对大学生的心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境影响过程中,存在着性别差异,这可能与学生项目选择中的性别偏好有关.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尽快进行大学内的体育俱乐部改革;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需要,但要有一定的纪律或契约的约束.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郑州市大学生650人网上消极体育娱乐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大学生上网娱乐消费支出高于体育健身的支出,且每周的体育锻炼时间低于网上消极体育娱乐活动的时间.由于大学生课外网上消极娱乐活动的增多,对大学生身体发育及心理健康已构成潜在危害.因此建议,学校体育教育部门应重视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并采到有效的方法,减少学生网上消极体育娱乐的活动时间及次数,使大学生投入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中来.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质指数BMI(Body Mass Index),对肥胖大学生长跑成绩评价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学生长跑能力与BMI指数成负相关,超重、肥胖学生与普通学生长跑能力存在较大差别。按BMI评定长跑成绩,不及格率降低,中等、良好的比例增加,安全隐患减少。这是长跑成绩评价观念的创新,体现了尊重弱势、因人而宜的基本原则,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20.
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他们的体质健康如何,关系到我国未来发展和民族的盛衰,了解大学生体质健康及相关理念,研究他们的特点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和相关理念的调查分析,结果为:1)身高、体重、胸围3项指标程上升趋势。2)肺活量程下降趋势。2003年下降幅度最大。3)身体素质总体指标下降,特别是耐力项目出现了持续性的负增长。4)大学生价值观念、健康理念较以往有了变化。对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强身健体的功能与意义认识趋同。在体育消费方面由过去的时尚型、追星型向实用型、理性化发展。选择锻炼的内容上呈多元化,影响体育活动的因素是运动场地不足、学习负担重、无时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