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历史典籍中,"罢官"一词有两种含义一是当事者主动辞掉官职,一是当事者被免除官职.杜甫的离职属于前者.杜甫离职的原因既不是由于"荒怠政务"被惩处,也不是由于"身患疟疾"难以为任,而是由于对肃宗的彻底失望.  相似文献   

2.
杜甫一生曾经种药、采药、晒药甚至卖药,如此“药生活”是杜甫在秦州期间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杜甫体弱多病,草药常常是他的养生之资;杜甫一生困顿,草药时为他的生活之资;杜甫热爱自然,草药也是他诗歌意象的一个重要资源;杜甫深具儒家爱物济民的思想,他喜爱草药是因为草药为仁者之物。杜甫面对草药时的心态主要是审美的而不是经济的。草药在杜甫笔下更多的是诗人精神生活的一个表现物,是他内心深处道家隐逸意趣与儒家仁爱思想结合而成的一种象征性寄托。  相似文献   

3.
忠君思想在我国古典文学的爱国主义中不是局限性,而是一个本质的特征."爱国"与"忠君"思想是整个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们既矛盾又统一地存在于我国古典文学的爱国主义中.二者都占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杜甫流寓陇右期间,写下了不少忧国伤时、遣兴抒怀、思亲怀友的诗篇.透过这些诗篇,可以了解诗人流寓陇右时的生活、思想和情怀,也可从中审视杜甫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5.
在以《诗经》开始的,经汉魏乐府,一直到陈子昂、杜甫所积累的丰富的现实主义诗歌沃壤中,在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既呈现出“中兴”的社会政治景象,又存在着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的历史时代里,孕育了一位具有独特成就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伟大导师列宁指出:“判断历史人物盼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  相似文献   

6.
肃宗乾元二年秋,杜甫离开了华州司功参军的职位,携眷西行,来到了秦州。三个月后,又移居同谷。迫于衣食无着,只在同谷住了一个月,便奔赴成都。在寓居陇右的四个月中,杜甫共写下了117首诗。透过这些作品,我们既可以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思亲怀友的真情,也可以感受到杜甫同情关心弱者、富有正义感和勇于自责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7.
杜甫陇右诗的边塞意象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流寓陇右期间,诗歌创作风格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秦州及同谷一带风物为题材的边塞诗便是其代表.关塞、胡乐舞及胡人、羌女、烽燧、戍鼓、胡尘等意象,表现出诗人心中作为边郡陇右的边塞风情以及征战年代的乱世情状.陇右自然环境的特征、安史之乱的社会背景以及诗人特殊的思想心态等多种因素,玉成了杜甫的陇右边塞诗.  相似文献   

8.
杜甫客居秦州期间,思想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此前对儒家思想的单一固守,表现了对儒、道两家思想的亲和.他不但以儒、道两家思想诠释其归隐行为,而且开始以道家思想评论时人和古人.他以草野之人的身份行忧国忧民之举,则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文献   

9.
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函数可变为离散型随机变量,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函数可变为连续型随机变量.进一步地,连续型随机变量用函数复合后可变为既不是离散型的又不是连续型的随机变量.  相似文献   

10.
乾元二年秋冬之际,杜甫在陇右生活的五个月期间,游历众多寺院,与赞公、阮昉等人交往密切,处于人生低谷期的杜甫受佛道思想影响较大,大有退隐山林寺院之情趣。这一时期诗人创作了大量山水田园诗,并借云鸟等意象抒发归去来兮般的舒畅心情,陇右是杜甫思想发生变化的转关之地。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文化的建构,实质是大学人文精神的内塑.开放教育给电大带来的不仅是规模、平台、模式.而且,也给予了总结精神、内塑理念、倡导人文、创建品牌和张扬个性的机遇和时机.电大的教育层次和影响力可以定位于大众化教育和普及性阶段,但电大文化内核的刻塑却不能满足于大众化.相反,文化内核的刻塑更应深刻包含人文的理念和人性的归宿,更应超越体制结构和传统层级的束缚制约.  相似文献   

12.
用微波消化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对6种品牌卷烟烟丝、烟气、盘纸、吸收烟气后的滤嘴及空白滤嘴中的钾、钠、钙、镁、铜、铁、锌、铅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种类的卷烟中,烟丝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较高,卷烟盘纸中各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相对较少,而烟气、吸收烟气后的滤嘴及空白滤嘴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则较少.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源泉。儒家伦理中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对于有效培育和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具体而言,孝悌忠信是培养公民个人层面核心价值观的基础,礼义廉耻则是构建国家与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4.
都市体育圈:背景、条件、意义和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论述了都市体育圈产生的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都市体育圈建设的条件、意义和建设原则,旨在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词“十、百、千、万、亿”的组合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词“十、百、千、万、亿”除了作位数以外其他用法也很常见,虽然都是位数词,但是它们的组合情况有很大差异。本文试从构词能力和句法组合能力两个方面来具体说明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运用访谈、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挖掘整理。指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生产、生活习惯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具有浓厚的民族性、独特的传统性、广泛的群众性、参与的广泛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改变传统单一的办学模式,把生源、职教、就业视为整体同步发展,整体推进,形成产业化,以就业拉动生源,以质量推动就业,是办好职业的三大环节。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由文化教育和伦理教育两部分构成,并且后者的训练是前者展开的基础与前提.伦理教育就是通过道德训练和美德激励的方式,引导人成为人,成为全人、大人、圣人.基于此一要求,当代伦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人回归伦理生活,培养人养成优良心灵,训练人担当超拔 自我的责任;其基本任务是培养人的伦理认知,训练人的伦理践行精神;其基本途径是引导人学会利用厚生.利用厚生之道,其实就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之道和细节之道.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从每一天的平常生活内容做起,行为有规则,求利有限度,待人有操守,行事有担当.这是伦理教育的最好日常生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了解国外体育课程标准现状,为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采用文献资料法,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和日本等国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结构和相关社会背景进行了深入地分析。研究发现:1)5国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都以现实社会背景为基础;2)以人为本已经成为5国体育课程标准的共同理念;3)5国体育课程标准目标重视技能并兼顾综合素质;4)5国教育标准内容多关注于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5)5国体育课程标准都是总分式递进分层结构体系。据此,本文对我国体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完善提出3点建议:1)正视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等现实需求,重视运动技能;2)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3)完善多级课程体系,提高课程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对中、美、日、英、俄、德六国体育学科研究生导师专业化模式和路径进行比较研究,指出我国已初步形成体育学科研究生导师职前、入职和在职教育培训体系,但体育学科研究生导师专业化面临着完善导师监督机制、提升导师职业素养、完善导师教育发展体系以及强化体育学科“产学研”三方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