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是体育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发展方向。就目前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整合的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整合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结合中学体育教学的特点,对有效教学、中学体育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提高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培养教师的创造意识,并结合学科的具体实践提出了实施有效性课堂教学策略的可操作性办法。  相似文献   

3.
体育专业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初探王鲁克,周传山1.前言教学评估是检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和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学评估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体育教学如何根据专业特点,客观地评价教学质量,是当前体育教学研究和教...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案例设计,对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策略与误区规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如下。①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内涵为:以体育课堂教学为载体,融合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于其中,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活动。②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为:优化体育教学目标范式设计,创设渗透式教学目标;强化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整合,形成嫁接式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联合使用,开展开放式教学实施;发挥体育教学评价基本理论功能,开展结合式教学评价。③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规避的误区为:体育课堂教学是五育融合的重要而非唯一载体;五育融合根据教情学情取舍而非刻意全部融合;体育课程的性质具有综合性特征但非综合课程;教学要素所涉内容无先后之分但应有主次之别。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堂观察是开展体育教学研究和课堂教学效果诊断的一种新型体育教学评价活动,它是开展体育教学行动研究工作和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有效方法,其精细化的研究风格、清晰的操作流程深受学术界和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推崇。通过课堂观察可以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判断的准确性,使体育教师针对性的选取教学策略,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体育教师反思课堂教学问题,实现知识共享。体育课堂观察是体育教师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凝聚团队智慧,实现教学创新的重要路径。完整的体育课堂观察通过确定合理的观察点、选择适当的记录方式、树立有效的观察目标导向和建立常态的观察机制,使体育教师重塑教学行为,为体育课堂的预设提供了可能,为体育教师教学智慧的生成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心理健康目标,对此,从体育教学的各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系列优化教学措施、教学环境等设想,通过调整教师教学行为、创设良好教学心理气氛、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法等手段,不断施加不同的教学因素,以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我国普通高校普遍开展了体育选项课教学,作为高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独立学院则起步较晚。本人与本校同行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四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为普通高校体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问题,但是教学的正当性也是一个由教学的有效性引发的课堂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同样存在着教学的有效性与正当性问题,但是体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有效性与正当性的特殊性,文章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探讨了在体育教学有效性基础之上的正当性及其关系。并认为:教学的正当性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正当性的核心,而教学正当性和有效性又需要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与理念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9.
体育微格教学课程实施的审视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微格教学自实施以来,仍需从理论层面正确认识体育微格教学对于提升学生课堂教学能力之可为性,有效厘清体育微格教学的"形式"与"实质",准确把握形式训练与内在教学素养提升的统一性;并在此基础上,反思体育微格教学实践,重视体育微格教学训练中的情境创设,重视学生反思监控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使得通过体育微格教学实现对体育师范生课堂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建构与生成。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目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目标是承接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课堂教学的中介要素,探讨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内涵、划分与具体编写等问题,将有助于深化体育教学目标的研究、提高各层次目标的衔接性、编写具体目标的的科学性。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对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外延、划分与编写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1)体育教学目标包含了体育教学设计的"预设目标"与体育教学结果的"达成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2)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层次为学段教学目标——水平教学目标——学年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或模块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3)运动技能目标是本位目标,其他目标皆由此展开;4)构建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ABCCD编写模式:A——教学对象;B行为、C条件、C集体、D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创新思维是新时期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体育教学能够成为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研究发现:激发和培养我国中学生创新思维可通过利用和创制体育教学器材、更新和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改革和发展体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创新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深入研究中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教学,以达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课课堂中的主体性教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现代教育强调学生主体性发展趋势研究,讨论了主体性教学中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提出了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学,从而使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13.
在学校体育中,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在于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模式传统化、教学方法格式化、教学手段僵化,使体育与学校体育之间无法实现有效对接,甚至出现背离趋势。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剖析,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探讨现代学校体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体育心理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体育教学心理的实践意义和理论基础以及体育教学心理特点的分析,根据体育教学心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坚实性。  相似文献   

15.
"主体参与"与体育教学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体育教学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体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体育教学要实现创新,必须搭建起主体参与的平台。体育教学创新的基础在于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互动是实现体育教学创新的关键。体育教学创新的根本又在于“善教”、“乐学”。  相似文献   

16.
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各种素质。本文对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六种素质教育的方法手段,以便改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模式的变化与发展,是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最直观、最生动的反映。本试图通过对高校不同类型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总结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成功的经验,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和趋势。为进一步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文献资料法,对杭州两所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俱乐部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现行高校实施俱乐部式教学的硬件设置尚不完善;理论课和实践课均缺少相关的健康主题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陈旧,学生主体性尚体现不突出;部分担任俱乐部教学的教师缺乏精深的专业技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为我国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应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7个省市地区175所高校体育保健课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综述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开设中,对体育保健课教学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保健课教学目标认识不足;部分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文件不完整,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存在的问题;体育保健课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体育保健课教学评价缺乏规范等.最后得出结论:结合国家关于体育保健课教学相关文件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能真正体现体育保健课授课意义和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体系,使体育保健课教学在高等院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中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为了实现课的教学目标而确立的师生、生生之间的组织结构及信息交流,人际交往的方式。合理有效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的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回顾体育教学中分组教学的历史演进,在分析各类教学分组特点基础上,提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场地器材等条件,合理选择与正确运用教学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