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摘要:中国武术作为一种典型的身体文化,迥异于西方之身体观。当下,回归生活,回归身体已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术,从一种身体哲学的视野出发研究和探索中国武术身体的理论维度。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的文化修行,一种文化的身体践履。它通过身体的思维,构建出了世界的图式,推出了社会的伦理,最终目的为追求精神上的超越。从中国儒释道传统身体观的视野出发,中国武术在其至深的影响下,建构出了一套异于“他者”的充满魅力的文化身体观。如:“身心一体”“体美合一”通达“武以成人”的儒家身体修行理念;“身道一体”“致虚守静”通达“武以成道”的道家身体修行理念;“以气养性”“自为无相”通达“武以成性”的佛家身体修行理念。最后提出,中国武术回归本我,回归主体,必须返回身体,从身体出发,进行身体的救赎。唯有此,被去魅、被反身、被异化的身体,才会变得更加灵感而动人。研究对于挖掘中国武术身体哲学的深度,探析作为表达主体、展现场所、哲学本体的中国武术之身体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身体教育越来越引起国人的注意和重视,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来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但成效甚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从中西方文化倡导的"身体观",身体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人们对传统教育与西方现代教育的认识中可探寻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3.
在“身体转向”背景下,“身体资本”为运动员的身体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从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的具身化形式入手,探讨运动员身体资本的生成逻辑。认为运动员身体资本的生成,依赖于在一定的体育场域中获取资本时间的长短以及经受的一系列历练。并从三个维度对运动员身体资本生成逻辑进行分析:从自然生成维度来看,要重视运动员的选材工作;从技术生成维度来看,运动员必须选择具有个人特征的技战术,这是其立足赛场的重要依据;从文化生成维度看,中国运动员身上既具有奥林匹克文化气质,还背负着国家使命感。建议运动员正视身体问题,遵循身体资本的生成逻辑,积极建构身体资本。  相似文献   

4.
中华身体观视角下的武学修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中华身体观对武学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比中西方身体认识差异,界定了身体观与武学涵义,认为:身体观是人对身体外部特征与内在特性及本质的自觉意识。;武学则是指以武术为对象的身体修为之道。同时,从宏观上阐述了中华身体观对武学修为的影响,从微观层面分析了武术对身体观的践履;并针对身体观与武学修为的研究现状,提出构建武学之身体论的建议,以满足武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以中西方身体训练的理论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类比推论、归纳与演绎,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从中西方自然观和身体观的比较入手,探讨建立在东方"元气论"和西方"原子论"基础上的身体训练理论的差异,从而客观评价中国传统身体训练的理论体系,并为系统整理中国传统身体训练理论奠定基础.研究认为,中西方针对"身体"这样一个训练主体,建立了两种身体训练的理论模式,即: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身体训练理论模式和西方的"天人对立"的身体训练理论模式.从而在方法论上使得中国传统身体训练有了整体观的价值取向,而西方身体训练则走向了还原论的发展轨道上.中国传统身体训练有其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我们必须要采用整体的观点、平衡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动态的观点来认识身体训练的全过程,从而建立起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身体训练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从现象学视角思考体育休闲活动的内涵与特征,阐明近年来体育休闲活动在中国兴起的缘由及其因果合理性.分析认为:体育休闲活动是一种“身体体验”活动,是对“真、善、美”的直观体验;体育休闲活动是一种“身体表达”活动,是对生命存在、人际和谐、地方(群体)文化的表达.“身体体验”特征和“身体表达”特征共同展现人的主体性意涵.  相似文献   

8.
摘要:20世纪兴起注重身体“内在感觉”的身体教育与16-20世纪一直倡导“外在指标”进步效果的身体教育结合,日渐成为21世纪学校体育教学的主流模式,而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也是以身体为载体集“外在指标与内在体验”为目标的身体教育过程,面对现代武术教学长期追求外在指标锻炼效果所导致的学生“喜欢武术,不喜欢武术课”的发展困境,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外在指标与内在感觉”互动的身体教育视角审视中国武术文化传承的教育实践,认为:传统武术传承过程不仅是“外在指标提高与内在感觉深化”的一体化身体教育,而且从内外结合中强化了武术人对身体的认识,形成了四种武术身体观:分类与系统的身体观、被控制与自主的身体观、超越肢体与人械一体的身体观、意志磨炼与思考想象的身体观。传统武术文化传承历史实践所形成的“外在指标与内在感觉”相融合的文化教育遗产既具有增强体质的锻炼特性,又因体验丰富而具有提高兴趣的精神元素,应成为当今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摘要:嘻哈文化和街舞运动都是外来品,从它们传入我国到发展至今,人们对街舞这项运动以及嘻啥文化依然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甚至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而拒绝接纳它们。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嘻哈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洞察其元素与精神意义,如艺术、音乐、刺青、个人化宣言以及集体力量凝聚等,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体育运动中嘻哈身体的文化表现,发现嘻哈文化建构出了特殊的身体展现方式,也发展成高技术的身体运用。随后以街舞运动为例进行个案分析,从文化诠释视角探索街舞受到嘻哈文化影响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表现出的嘻哈身体内涵。研究发现:当前街舞运动与嘻哈文化融合后,嘻哈文化不仅影响了街舞的跳法和舞者的穿衣打扮,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以一种无形力量深深改变了街舞运动的核心价值,同时使得街舞嘻哈身体具有了多种内涵和象征,包括街舞嘻哈身体是一种“时尚-风格”的身体、一种“街头-创意”的身体、一种“表演-艺术”的身体、一种“阶级-权利”的身体。本研究着重于探讨街舞运动吸收嘻哈文化后丰富自身嘻哈身体文化内涵的过程,有利于推动嘻哈运动文化的本土化,引导街舞运动在中国的开展与普及。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梳理法比较和阐释了“Physical Literacy”与“身体素养”的殊异,通过分析中国古代典籍中“身体素养”的涵义和哲学意蕴,得出其本然含有身心一元论与具身认知理论,继而提出“身体素养”是中国古代体育教育的题中之意。以中国传统射艺为中心视角,梳理出其身体素养蕴藏了:①气力与心志相统一;②精神修养与形体历练并行不悖;③仪礼与德艺整体发展;④日用之间、内外交养、日新至臻的身体素养论。察其要旨,古人修身强调道艺双修、德美育成,重视体育运动中的身体审美性质,在仪式性场域中实践社会伦常,融洽群己行为,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体育特色。中国古代的体育运动在素养教育与体格培育两方面与现代体育理念遥相契应,深化中国传统射艺价值研究不仅能够建构凸显中国特质的身体素养理论,亦有助于重新定位传统射艺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身体文化语境下的体育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物质载体,身体文化时体育的价值观有深远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促进了后现代身体文化的形成,在具有浓郁色彩、重视身体意识的后现代身体文化影响下,当今社会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呈多元化倾向,给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2.
体育是身体的存在方式,身体是体育的起点,也是体育的归宿。通过体育我们能更切身的把握身体,通过身体我们能更深刻的理解体育。对身体的理解、尊重和信仰,是促进体育文化健康发展的基础。文章分别从自然、文化、欲望、主体的维度,对体育中身体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中西方体育文化对女性身体审美观的影响,旨在树立健康科学的女性身体审美观。主要结论:在中国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柔弱美,气质美,静态美;在西方体育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女性身体审美观的特点是:健壮美,力量美,动态美。建议:取中华之正气,抑西方之人欲;习西方之健力美,革中国之病弱美。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身体形象、身体自尊及其关系的研究进行综述,提出应加强对身体形象与身体自尊的研究,建议在体育教学中渗透体育健康知识传授,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身体形象,建立良好的自尊水平,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人类有展示自己身体活性的习性,足球的身体展示形态给受众带来了视觉享受。以电视荧屏与网络视频为代表的镜像足球解放了受众的视觉感知维度,扩展了人类由视觉触发的想象力,缔造出一种全新的观赛的场域,足球的表演性内涵得以凸显。镜像改变了受众的生活方式,创造了一种另类的真实性,并有效地带动了电视乃至网络工业的发展,提升了新型产业的成长速度。镜像足球重新定义了足球、媒介与戏剧的三角关系,实现了对人类精神的再度解放。镜像足球在中国的出现还带有启蒙色彩。镜像足球与现场足球异质共存,且镜像足球对现场足球具有优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历史与哲学的视角,对中世纪基督教灵肉观的演变及其对体育的影响进行了探讨。中世纪属于基督教,基督教神学影响和形塑了中世纪人们的生活方式,基督教的灵肉观对中世纪体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中世纪早期和中期,奥古斯丁主义坚持“身体是灵魂的监狱”的灵肉对立观,导致竞技体育的沉寂和体育被排除在教育之外;(2)中世纪晚期,托马斯·阿奎那代表的经院哲学重新阐释灵肉关系,提出“人是由灵魂和肉体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存在”的灵肉结合观。思想解放带来人们对身体及其健康的重视,在教会学校也开展了课余体育活动,城乡社会也兴起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它们成为近现代多种运动项目的前身。  相似文献   

17.
对不同性别和专业的大学生身体形象与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性别和学习专业对我国普通大学生的身体形象的影响,并探索客观的身体成分与主观的身体形象的关系。为此,随机抽样选取了文、理工、医类男女大学生190名,并对他们进行"多维身体自我关联量表"、身体质量指数、身体脂肪比例的测试。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均在可接受的范围,但男女学生在自我外表评价、体重忧虑、体重归类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女生相对较低的身体外表的评价和较高的体重焦虑,反映了心理健康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社会文化的压力、自我表征的动机和自身脂肪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8.
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是推动全民健康优先发展的阵地。从社区体育的内涵、特点及现状,对社区体育健身行为中环境的发展进行探讨,提出了社区健身环境的发展思路,以促进群众体育事业的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身体写作指的是作者对外在世界的,来自身体直觉的、内在的、潜意思的、女性自己的感受。这种写作在海南表达自身欲望、寻找灵魂与身体整合的《马帮城》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