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高校开设瑜伽课的实践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实验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山东农业大学瑜伽选修俱乐部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研究,对大学生在瑜伽训练前后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瑜伽训练能明显改善大学生形体特征,提高大学生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机能水平和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对心理健康的调节具有促进作用。实验证明在高校开设瑜伽课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瑜伽对人体身心健康具有的各种功效,制定出符合大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瑜伽处方,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课外活动时间对大学生进行为期16周,每周4次的隔天练习。实验结果表明:进行瑜伽处方锻炼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机能、调节心理健康状况。采用运动处方的方式进行课内、外教学具有更强的科学性、针对性、趣味性和易于推广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了解目前高校健身瑜伽运动的开展,对健身瑜伽如何才能更好地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练习瑜伽的好处等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瑜伽运动在高等院校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瑜伽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8,自引:4,他引:44  
为了探讨瑜伽形体练习对女大学生的健身作用及机制,本研究从山东艺术学院随机抽取女大学生45名(年龄为20.12 1.08)对照组(n=220)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而实验组(n=25)则进行为期6个月的瑜伽形体练习,实验结果显示:瑜伽形体练习可以增加女大学生的心肺功能,改变女大学生的柔韧性,有效缓解各种不同程度的紧张与压力。  相似文献   

5.
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以瑜伽教学为例,对高校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验。通过内容选择、交叉分组、团队施教、评价考核四个板块构建建构主义模式下瑜伽团队教学模式。结果显示,从学生对瑜伽课程的满意度以及瑜伽课程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影响效果等两个方面考察,建构主义瑜伽团队教学模式明显优于传统瑜伽教学模式。它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终身体育技能,同时有利于学生自我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对高校体育其他项目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大学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有部分学生很容易陷入心理危机,容易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因此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和培养就显得非常迫切。而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心理危机的概念分析入手,然后讨论了在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必要性及造成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最后重点探究了如何通过加强大学生心理预防和预警体系,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发生后的处置及转介等几个方面来构建起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以便能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以30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瑜伽体形组合练习内容进行一个学年的教学实验研究,探讨普通高校开设瑜伽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瑜伽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以80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瑜伽形体训练组合为练习内容,每周进行两次练习,每次90min,持续练习15周。结果瑜伽形体训练能明显改善女大学生形体特征,提高女大学生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机能水平和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对心理健康的调节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随机抽样、实验干预、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10周的瑜伽和有氧舞蹈对于女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SPA)、体能素质、心理健康以及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舞蹈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女大学生的SPA,降低体重、BMI、体脂肪率等指标,提高肌肉耐力,改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幸福感指数。另外,瑜伽组和有氧舞蹈组对于改善SPA和身心健康的效果有显著差别,SPA对于女大学生的锻炼行为和运动情景的选择会产生影响。因此,瑜伽运动和有氧运动对于降低女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和改善其身心健康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瑜伽教育课程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瑜伽教育课程,研究瑜伽是人们向往“慢生活”,克服“快生活”,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瑜伽教育课程是从整体上完善“身、心、灵”,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养生教育。它不仅能够增进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更能缓解其心理压力,从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大学生就业问题得不到解决,体育院校就面临生存的危机;同样作为用人单位,觅不到先进人才也同样面临生存的危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素质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解决大学生到农村就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解决农村诸多方面发展滞后的当务之急。从人才供需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解决就业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世界金融危机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严重的影响,建立大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四维一体”的就业体系不仅能灵活应对经济形势变化下造成的就业市场波动,而且能对市场人力资源需求及时反馈并作出相应结构性调整。其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利用GHQ-20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和锻炼感觉量表等研究工具,对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校健美操课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等方面的效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感觉和运动愉悦感,能有效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目前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厌学状况,探讨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相关的因素,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归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 150名(其中体育586名,非体育156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的比例和程度均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厌学的相关因素有学习目标、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条件、社会因素等.  相似文献   

15.
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能力的实验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剑  常波  田宝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2):1630-1632
探讨体育生活拓展训练培养大学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新颖独到、教学设计合理,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2)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对促进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有明显的作用;3)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缓解压力能力、人际关系能力、控制情绪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效能等社会心理能力的变化,有利于大学生社会健康的发展;4)体育生活拓展训练课程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紧张,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形成合理的心理应付机制,在集体性的运动应激情景中使大学生在人际敏感、抑郁、恐怖、偏执等心理上的资源耗竭得到合理解决,有助于改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活动的开展直接决定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通过培训体育骨干,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群体效应,带动广大学生,积极投入课内外体育锻炼,结果表明体育骨干在全面开展高校体育活动中起到了参与、指导和组织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资源"在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意义重大,它保证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育了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提供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所以,要充分发掘红色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利用"红色资源",以达到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目的.  相似文献   

18.
论学生社团在高等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大学生社团在校园化建设中的作用,结合本职工作,阐述了当前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如何推动高等体育院校大学生社团工作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高校不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体育教学与群体活动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法、实证研究法,对构建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我们在有机融合高校体育课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校内体育协会或体育俱乐部等组织形式,运用“学分制”富有弹性的学习方式,配备完善考核与评价体系等,提升高校体育功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优势,帮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体现了高校体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助于高校体育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体育教学服务学生生活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体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效果的回顾与辨析,认为"技能"、"体质"、"人材"都不能单独构成大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它们或不需要、或无可能、或不能反映人类发展始终追求的目标.大学体育教学,面对基本成年的大学生,只有从全球人类即将进入全面依靠知识和知识应用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总体需要出发,实施以服务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增强高质量生活能力,直接获得并保持健、美、乐为目标,才真正体现新时代人类发展的目标要求和学生个体的切身利益需要,因而也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刺激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主动积极性,增强并扩大大学体育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