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旨在立足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扬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成因及负面影响进行现实考察,探究其预防及缓解的对策。结果发现:1)扬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并不严重,但仍有一定比率的体育教师经历严重的倦怠;2)教龄在11-15年的体育教师、中级职称的体育教师成就感较低,担任班主任的体育教师在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与其他组别比差异显著,职业倦怠较为严重。本文进一步对造成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是影响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研究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成因及状况,寻求预防和克服职业倦怠的对策,对于促进体育教师心理健康、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中小学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浙江省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教学效能感和职业倦怠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业压力上问题严重;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在低个人成就感问题上较为严重;中小学体育教师职业压力与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职业期望、家长因素、工作因素、考试压力是引起职业倦怠程度加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并阻碍个人的事业发展.主要运用心理测试的方法对天津市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较为突出,且职业倦怠受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及课时量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特点;大部分教师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应对职业倦怠.为了应对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社会应当对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予以高度认同,学校应当建立合理的教师管理及评价制度,教师个人应当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对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表现,是教师不能顺利工作时的一种消极反应,它对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都会带来负面的影响。从分析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以及不良影响出发,提出了预防和克服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消解策略探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在简述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的基础上,试从社会、组织、职业、个人等不同方面解析引起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缓解的思路和策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创设良好的学校组织环境;加快体育教师专业化进程;加强体育教师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概念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中学体育教师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查阅大量职业倦怠相关 文献,认为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体育教师因本职工作长期得不到 学校及社会应有的尊重和支持而缺乏成就感进则产生的厌烦冷漠情感及相应的行 为表现。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通过对江苏省184名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的调查发现:目前江苏省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处于中等偏高水平,情绪衰竭较为突出,女性教师情绪衰竭程度较高,男性教师表现出较低的个人成就感。随着教龄的延长,职业倦怠呈逐渐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的趋势,6-1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倦怠最为严重,本科学历和小学中级职称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是现实存在的,不合理的与消极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社会因素、工作因素和个人因素。我们应从社会、学校和个人三个层面上进行综合治理,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激发其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新疆少数民族体育女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少数民族体育青年女教师比中老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严重,心理落差及个人心理承受能力是造成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并随着学校层次的提升职业倦怠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的角色扮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阳光体育为背景,着重对阳光体育及此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的职责进行阐述,通过诠释阳光体育和高校教师的重要作用,注重强调高校体育教师角色在推进阳光体育运动下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市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师资培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改革和发展中必须重视并加以切实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此,有必要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以及学生对不同体育运动项目兴趣指向进行了调查研究。内容包括:教师的年龄、学历、职称以及进修培训情况等。研究认为:更新观念,学习新的知识,加强中青年教师资源的利用与培养,是北京市高校体育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与体育师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是推行体育素质教育的保证。体育、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以及体育师资现状 ,对推行素质教育和体育师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校女教师作为我国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她们的体育消费情况不仅反映了其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程度以及从事体育锻炼的效果和体质健康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另外,高校女教师的休闲体育锻炼和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女教师参加休闲体育的状况将影响学生参加的状况,教师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将会影响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行为.因此,通过高校女教师休闲体育消费特征的研究,探索如何引导高校女教师合理进行休闲体育消费,优化消费结构,无论是对她们自身的发展,还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但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目前的培养目标与中学体育的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一些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体育教师要适应课改的新形势,就必须完成角色的转换。通过对中学体育的需要与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明确需要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使高师体育教育专业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中学体育发展,满足中学体育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体育人才。  相似文献   

16.
体育保险是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举措和保障之一。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保险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随着健康观念的深入,高校教师参与校园体育活动的人群越来越多。教师体育保险呈现:传统医疗保险的“惯性思维”、体育保险意识淡薄、体育保险种类笼统、体育保险体系的缺乏等问题。建议:明确甄别“两个保险”、积极宣传体育保险、、创新体育保险种类、构建高校全员体育保险模式等,为高校教师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提供坚实的后盾保障。  相似文献   

17.
广东高校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广东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高校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常人的水平 ;4 0岁以下的体育教师心理健康水平高于 4 0岁以上的体育教师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忻州市城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幼儿体育活动在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方面相对滞后,教师的体育观念相对落后,幼儿体育活动的内容有向体育高消费方向发展的倾向,这些都不利于幼儿树立正确的健身观念。幼儿园对幼儿体育开展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不足,幼儿教师体育理论及技能相对缺乏,是目前制约幼儿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社会学视角,重点研究家庭、同伴、体育教师等因素与少年体育参与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促进少年体育参与、改善和提高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随机选取500名12-16岁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Baecke身体活动问卷( BPAQ)对他们及他们的父母、同伴、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少年体育参与度与年龄不相关,而与性别相关;(2)富裕或清贫家庭的少年参与体育相对更多;(3)女孩在母亲参与体育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男孩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母亲是否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男孩在父亲参与体育时的体育参与度更高,而女孩的体育参与度则不受父亲是否参与体育运动的影响;(4)当父亲不参与而母亲参与体育时,男孩和女孩参与体育活动的几率相似;(5)同伴对少年体育参与有积极影响;(6)对其它因素的拟合优度调整后,未发现体育教师对少年体育参与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推行的阳光体育运动和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在本质上是互融的,但是在二者对接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问题。影响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有效对接的因素包括:1)教师因素;2)学生因素;3)经费因素;4)监督因素。要确保我国阳光体育和终身体育的有效对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抓起:1)调动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2)扩大阳光体育的活动内容;3)稳定经费来源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4)建立系统的监督检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