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体育教学方法很多,我国的体育教学方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内涵不断丰富,成功的经验也很多.为加强高校篮球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建设,立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本文所采用的"学导"式教法,就证明了在篮球的教学课中对培养大学生自学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再论高校体育课程之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有机部分,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高校体育课程是实现高校体育发展及社会要求的基本元素。即将掀起的全民健身活动热潮和当代社会体育氛围中的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趋势表明:高校体育由目前进行不掇的教法改革过渡到大规模课程改革的时机已然成熟。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高校体育对学生的体育思维与体育行为的重要影响.指出高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一环,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关键,为此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作相应的改革,为适应新世纪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必须作好对大学生进行终生体育教育工作,转变观念,改革高校体育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体育的教学方法中,我们国家进行了相当大的改革,但是现阶段,我们国家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存在很多的问题。本文就高校的教学方法的问题及策略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终身体育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导内容,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爱好,养成终身体育观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作为学校体育最高阶段的高校体育教学,应尽快改革现行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本文就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对教学环境进行改善,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其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体育教师必须要树立全局观念,根据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规程的设计。这也就要求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必须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使其能够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避免教学方法的僵化与单一,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的目的。本文针对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进行阐述,从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当前存在的教学方法瓶颈等方面展开论述,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为党和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率。本文针对认知维度的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通过体育教学的实质和形式,“意识-信息”理论对“启发式”和“注入式”教法的剖析,对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优化公式进行了论述和比较,认定“启发式”和“注入式”教法在体育教学中各有利弊,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某种教法或二者兼用.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师行为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阐述了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研究;教学方法由单一性向多样化发展,注重应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手段上,广泛使用现代科技设备。但是随着教育部2002年新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贯彻和落实,高校体育课程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因此,体育教学方法必须进行相应的变化和改革。  相似文献   

11.
论教学与素质养成相结合的高校体育教改新思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围绕着教学改革要有突破这个主题 ,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弊端 ,论述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其次 ,阐述了高校体育教育的思想观念必须从着眼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转向着眼学生的未来健康上来 ;从过于重视外出竞赛转向面向全体学生健身体育教育上来 ;从单纯生物学和运动技术教学转向知识、意识、能力、习惯、身心素质综合教育上来。最后 ,探讨了面向 2 1世纪的教学与素质养成相结合的高校体育教改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正进行着史无前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一改革热潮中,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对原有体育课程进一步深化的基础上,突出了健康教育的目标。其基本理念,对体育教学改革以极大的启示,使我们不得不对传统体育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师资培养进行反思与重建,调整中小学体育教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技术是体育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体育教学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它必须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通过对当前体育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和研究 ,揭示了当前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阐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并强调了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教学方式的内涵、变革现状及其变革的路径,结果认为:体育教学方式应包含体育教学师生思维方式与体育教学行为方式,而体育教学师生的思维活动方式决定着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行为方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困境,提出了体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具体路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维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维方式;进一步实施与完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5.
公安院校警察体育教学实施综合演练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面提高公安院校大学生的警体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 ,坚持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我校于1998年开始对毕业班学生进行为期三天的野营综合演练 ,全面检验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警察技能。对提高学生的吃苦耐劳 ,培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为全国公安院校警体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本文通过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座谈及观察分析等方法 ,对演练作了比较全面的调查分析 ,旨在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警体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77~''''94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方法论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77~’94年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研究论文的数量、分布、比重以及发展 阶段性的分析。归纳了这一时期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具有多学科知识交叉浸透。研究方法与手段 综合运用、教学模式多样化和传统教学方法变革四个特点;认为体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体育教学 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影响教育发展的因素同样影响教学方法的研究;现代教学思想赋予了体育 教学方法研究新的思路,同时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健美操专项课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通过以终身体育思想为主线 ,以影响教学模式运行的五大操作要素 ,即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内容及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及调研国内外教学模式的基础上 ,结合高等院校健美操教学的实际情况、创建、实验并实施了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增强体质、提高能力为核心 ;以启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重要内容 ,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健美操专项课素质教育模式。为我国高等院校健美操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从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检视了当前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实然状态,探讨了体育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教学能力发展的影响和新课标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诉求,提出了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策略,指出了新课标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9.
田径运动是我国最普及的运动,然而田径运动又曾经是最受争议的体育教学内容,因为它从教学形式、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充斥着应试教育和竞技体育金牌战略的影子,田径成绩达标考试更成为学生的压力和焦虑源。体育教学改革将健康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的体育教学宗旨定位各级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田径教学似乎再一次受到来自顶端设计的冲击。然而改革最忌讳的就是矫枉过正,田径运动在美国各级学校都十分普及,田径教育被视为美国体育教育的基础。反观我们的学校田径教学可以发现,我们需要改革的是对田径运动的基础性认识,改革田径课程形式、考核方式,把田径教育与健康教育、美育等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学校体育,对于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讨人工智能介入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一是教学形式更多元化,线上线下有机融合;二是主体行为协同化,教师与机器协同优势凸显;三是学校体育适性化,新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四是现代智能信息技术应用下的学校体育智慧化。基于此提出,学校体育改革要加强虚拟仿真训练场建设,加强多主体协同发展,完善学校体育伦理规范,支持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以推动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